国资央企强化战略支撑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2023-12-01金迈平
文=金迈平
国资委将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等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效能,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布局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推动央地协作走深走实,不仅是项目合作,还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9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进一步支持推动国资央企持续推进落实好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战略支撑作用;准确把握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为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国资央企学习座谈会精神全面部署东北振兴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不仅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国资央企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国资央企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强化大局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梳理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支持指导中央企业深化与东北地区全方位合作,以更大力度投资东北、布局东北、建设东北、发展东北,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要支持推动中央企业结合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加强在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积极与东北地区企业共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深化与东北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层次推进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好国有企业在振兴东北中的龙头作用;扩大开放领域合作,深度参与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近年来,各有关中央企业,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及地方国企,在东北振兴中布局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变革、专项改革行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过去3年,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及子企业实现利润3136.9亿元,同比增长7.2%;三省一区省级监管企业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7.3%。近期,中央企业与东北三省一区举行项目签约仪式,签约合作项目达到111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表示,国资委将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等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效能,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布局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推动央地协作走深走实,不仅是项目合作,还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另外,针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集中度不高、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积极推进战略性重组整合,破解难题、共谋发展。比如,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重组当年本钢集团实现利润总额70亿元。通用技术集团重组沈阳机床集团,破解经营困境,2022年沈阳机床实现利润总额3389万元。招商局集团主导完成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绥中港等港口整合工作,成立辽港集团,有效解决了港口同业竞争问题。
东北振兴的重大改革实践,鞍本跑出央地合作“加速度”
当下,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正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长期以来,产业集中度低下,铁矿石资源对外依赖度高是我国钢铁行业的痛点,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钢铁企业应如何盘活生产力,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利润总额完成年预算阶段性目标,铁精矿、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在鞍本重组的第三个年头,鞍钢集团用首季度“开门红”交出了一份国企“答卷”。
(一)央地协同 破题“1+1>2”
在辽宁,铁矿石资源丰富的鞍本地区不仅孕育了“新中国工业摇篮”,更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压舱石”。然而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钢铁企业,鞍钢、本钢却一直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迈入发展新阶段,深化供给侧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求,正呼唤钢铁产业迎接新变革。
2021年,鞍本直击行业痛点,正式挂牌重组。56天实现顺畅对接,180天完成重组进程,一年时间全面完成590项整合融合任务,推迟了16年的鞍本重组跑出了“加速度”。
曾是省属国企的本钢,一度受困于机构臃肿、冗员多、效率低等“国企病”,资产负债率高达90%。重组后,本钢打出“1+2+N”系统性改革政策组合拳,走上了“改革+市场”发展之路,重构了市场化管控和市场化运营“两个体系”。
“一子落,满盘活。”这6个字可以形容鞍本重组给本钢带来的变革与重生。
百炼方成钢,历经破釜沉舟的改革,本钢2022年实现“弯道超车”,跑出了“加速度”:全年完成利润总额10.2亿元,销售利润率跑赢行业;实现净利润4.89亿元,完成了考核奋斗目标。
对鞍钢来说,“强强联合”也为其发挥央企优势,实现“双核”战略注入了“强心剂”。鞍本重组后,鞍钢粗钢年产能达到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全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达到42%,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
2022年,鞍钢销售利润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龙头作用日益凸显。在钢铁强国的道路上,鞍钢正向世界级企业进发,发挥中国钢铁应有的规模效应,奠定中国钢铁产业的话语权。
(二)管理再提升 激发传统行业生命力
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被盘活的不仅是企业资产,更有钢铁人的“精神气”。
“我们基层职工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变’字。”在本钢板材改革重组中对机构岗位、职群队伍、薪酬等方面的一系列优化,真正改到了工人的心坎里。
“公司推行了‘干到、算到、给到、得到’四‘到’机制,干得多就挣得多,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公平公正,工人们都拍手叫好。”
打破“铁饭碗”、“大锅饭”,深挖内在潜力,全员竞争上岗让工人们从“围着班组长转”变成了“围着活转”,从“看着干”转变成“主动干”,一线职工有了干事创业更大的平台,原生动力进一步激活。
“以前下班了,操作工就直接回家了;现在操作工下班后能够主动留下来和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当班发生的质量问题,想办法、定措施。”。
在“比武”竞聘中,鞍钢“聚焦‘85后’、关注‘90后’”,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力度,为传统行业注入年轻血液。在冷轧总厂,管理岗位中,上岗“80后”11人,占比36.67%;主任师级上岗“80后”23人,占比45.10%。
三项制度改革也打破了操作岗、技术岗之间的壁垒。“今年作业区操作岗上有51人报考了技术职称考试,报考率达到50%。”
(三)转型加速 迈向高质量发展
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让重组后的鞍本在创新求变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在本钢矿业南芬露天矿,智慧开采正在成为老牌矿山的“新课题”。
“矿山推进了GPS卡调系统升级、GIS系统建设和牙轮钻机自动布孔改造等工程。目前正在研发大汽车无人驾驶、钩机远程操控等项目。”在创新创效中,矿山科研呈现出大繁荣新趋势。
作为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南芬露天矿现保有储量约10亿吨,是本钢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2022年,矿山产量指标、技经指标、经营指标、设备效率均创历史最佳;2023年一季度,完成采总2621万吨,提产幅度达8%,突破奋斗标高。
在本钢板材第三冷轧厂,世界最先进的冷轧生产线正在隆隆运作,工人们则在集控室对生产情况进行监控。据介绍,这条生产线能够提供国内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和最高强度汽车用热镀锌板。
“以前每个机架都需要一个工人全手工操作,现在都是模型控制的,”今年10月,一冷也将完成智能化改造,各个机组都实现集中在3个操作台6个操作位。
从“数量为王”到“以质取胜”,如今的冷轧总厂明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5%-125%,冷轧抗氧化免涂层热压成型钢新产品试制成功填补世界空白,并历史上首次跻身国际一流汽车(奔驰)生产供货商平台。
2023年年初,在一汽红旗产量快速提升阶段,本钢用15天的时间完成合同生产,保证了一汽红旗的材料供应。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采购部对本钢的新风貌同样印象深刻。
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一汽“All in”新能源战略的推广,本钢和一汽将在高强钢、新材料、热成型材料轻量化等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形成更加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总之,鞍本重组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典案例,不仅重塑了中国钢铁行业产业格局,而且涉及央企重组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东北振兴等重大改革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我国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重组改革的新路径,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典范意义。
东北央地协作成效显现,中国华能资源共享推动产业互融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国企改革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资委关于开展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的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所属黑龙江公司与结对企业黑龙江省新产业投资集团龙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积极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平台、企业管理协同提升平台、人才培养和交流研讨平台,推进资源共享、产业互融,在能源开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一)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协作机制
中国华能把抓好百对协作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纳入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照国资委央地合作“八个一”重点任务,建立起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集团公司抓统筹协调、黑龙江公司抓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成立由分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同志担任成员的协作行动领导小组,以及由班子副职牵头,规划、法务等主要业务部门参与,多名业务骨干组成的专项工作组,确保各项协作措施落实落地。
建立督导机制。对照国资委要求建立《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进展表》,要求黑龙江公司按月报送,在做好日常沟通的同时抓紧疫情缓解的时机进行实地调研,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解决实际问题。
健全沟通机制。协作双方每月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项目推进台账,每周更新进展情况;采取电话联系、云端连线等方式,不定期沟通分享合作信息。开展合作至今,双方已召开协调会7次,研究议题12项,就生产经营、新能源开发、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及企业文化等进行深入交流。
(二)紧扣“五个聚焦” 搭建协作平台
为确保央地协作各项任务有依托、有抓手,中国华能与结对企业共同制定《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实施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五个聚焦”,搭建四个平台。
新能源产业链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华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龙江清洁能源公司在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紧跟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积极参与松辽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
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平台。积极协调华能清能院、西安热工院等科研院所与龙江清洁能源公司对接,开展技术交流3次,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储能、制氢、新能源供热等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产业找技术、为技术找市场,通过协作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企业管理协同提升平台。秉承开放学习、相互借鉴的原则,双方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分享经验、互鉴互促,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十余次,通过支部共建、竞赛交流等方式深化交流互融,推进管理协同提升。
人才培养和交流研讨平台。双方在新能源前期、基建、生产等领域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推进主要指标每月对标找差距、促提升活动;互派15人次参加各自举办的新能源培训、竞赛等活动,推进人才协同成长。
(三)强化优势互补 突出协作实效
中国华能与龙江清洁能源公司围绕华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加快“六个强省”建设发展思路,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源开发、资本合作、智慧场站、检修运维、企业文化及管理等六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能源开发协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推进风电项目消纳问题上加强合作,协力解决新建项目电网接入等难题。整合黑龙江公司火电资源优势和龙江清洁能源公司风电资源优势,在推进华能火电外送的同时帮助龙江清洁能源公司2021年实现风电电量交易2.1亿千瓦时,2022年实现风电外送3500万千瓦时。
科技创新协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在风电项目建设中采用风机塔筒混塔技术,增强了风机的安全性、提高了风场的经济性;解决变桨系统故障等设备缺陷20余项,设备可靠率提升1.3个百分点。针对螺栓断裂、松动导致风机故障的现象合作开展研究,实施《风电场风机叶片多维感知探伤系统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项目。针对新产业集团下属生物质电厂存在的设备主要缺陷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了堵料、环保指标超标等问题。
人才队伍协作取得明显成效。双方积极整合特色优势,开展前期生产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龙江清洁能源公司发挥属地优势,帮助黑龙江公司深入了解当地产业政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黑龙江公司发挥技术、管理优势,帮助龙江清洁能源公司人员参加技术交流、劳动竞赛,为项目开发、智慧运维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我们要把东北的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国资央企的战略支撑作用,助力东北全面振兴,为实现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