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砖展现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2023-12-01郑新东
郑新东
(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0 前言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出现绝非灵光乍现的偶然,它不是只出现在某一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产物,而是整个汉代的建筑水平、艺术审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具象体现。画像砖代表的是图像美学与建筑功能性的融合,工匠的巧妙构思和高超技艺使画像砖饱含装饰性,而画像砖自身的丰富题材选择又为其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每一块画像砖都隐含着一段典故,传递出某种信号,这也使汉代画像砖具有经久不衰的研究价值。
1 汉代画像砖
画像砖,顾名思义便是表面刻有画像的砖石,若将其视为一种简单的建筑材料,那么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秦王朝还只是秦国的时代,秦咸阳宫遗址中就曾出土一些绘有图像的地砖,同为战国时期的齐都遗址中也有花纹砖石的痕迹。但对于汉代画像砖的研究,最早始于宋代,在当时,研究古董上的文字画像风靡一时,这一部分研究都被划分在金石学的研究范畴中,画像砖、画像石的说法也正是从那时出现并沿用至今的。
从使用方式上看,汉代画像砖石通常出现在墓葬中,属于墓室艺术的一种,不仅直接用于装饰墓室、墓阙,而且被用来装饰石棺。画像被直接刻画在墓室的石壁,或是在烧制砖石时将图案雕画在砖面上再使用在墓室中,这种技法兼具绘画与雕塑的美感。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种砖石的使用是墓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源意义体现了作为砖石的载体具有的建筑意义,而砖石表面的雕刻图画又成了搭载文化的载体,可谓精妙绝伦。
截至目前出土的大量画像砖中,出土地多以河南、川渝为主,其他省市有零星发现,但河南、川渝两地的画像砖在砖石烧制技艺上有很明显的区别。河南出土的画像砖以长条状为主,空心砖和实心砖在不同墓葬中皆有发现;而川渝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几乎都是方形实心砖,且比河南地区的画像砖薄一些①。从建筑材料选择上来看,川渝多地震带,采用实心砖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这也表现出古人在防范地震方面的智慧和前瞻性。
2 汉代画像砖的主要特征
2.1 丰富的题材选择
在对大量汉代画像砖进行解读分析后不难发现,在制作时对画像内容的选择是极为自由的,几乎没有严格的礼制约束,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很大关系。画像砖在西汉时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承袭自秦,初期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为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轻徭役、轻赋税、重耕作、重生产,这一系列措施落实下来使汉朝的生产力恢复极快,人民的精神世界开始渐渐变得富足,使画像砖的题材选择变得丰富多彩。
无论是王公贵族的墓葬还是民间的墓葬,都有自由选择画像内容的权利,歌舞、杂技、宴饮都是备受喜爱的主题,也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这样具有生活气息而又欢乐的画像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生活的喜悦与满足。此外,还有许多男耕女织、车马出行、搏斗比武、狩猎收获等日常生活场景的刻画,表现出人民喜爱这样的日常生活、幸福感高。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砖有牛耕图、纺织图、迎宾图、百戏图等,刻画细致,主题多样,甚至还有长达8米的押囚图,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在选择画像砖画像时几乎不受约束。人们还常常使用一些单纯具有吉祥意义的图像,如青龙、朱雀、西王母、女娲等,又或是将一些神话故事、人物小传制成画像砖用于表达愿望或明志。山东省就曾出土一块刻画着孟母断织图的画像砖,或许能够佐证墓主人对教育儿童的重视。女子的墓穴中也常见列女故事图像。对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进行统计后可以将其中的列女主题分类为陶答子妻、齐桓卫姬等共计十五种列女故事②。
2.2 多元的装饰特性
画像砖自身就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但这种装饰性并不单单表现在其选取的画像故事或安装的位置。砖,本是最为基础的建筑材料,汉代以前,墓葬的装饰之美常常通过整体布局或者玉石金器等其他物件来体现,画像砖则截然不同,是更加直接的、成本更低的装饰品,将其视作一种壁画也并无不可。
当时许多画像砖先是使用木模压制出砖坯,再经火烤烧制,以达到批量制作的目的,不同模具上的不同图像也可以同时印制到砖块上,重复使用的图像一方面能使叙事结构更加丰满,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独特的装饰作用。以郑州出土的一批画像砖为例,将一段场景重复使用在不同主题的画像砖上,制作成了不同的叙事组合,这种主次分明的排列方式恰恰迎合的是中国人喜爱的虚实结合的艺术—用于渲染环境的砖是作为主题画像的辅助而出现的。
建筑物的装饰性美感多来自线条与色彩,这种超大体积的艺术品通常并不执着于细微处,而画像砖则不同,它是作为构成墓室的一个特殊基础单位而存在的。或是将原型夸张化呈现,或是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指明物品,构成了画像砖精致而又具有概括性的装饰特征。这也是由于画像砖主题往往是描述一段场景,或是讲述一段故事,比起大型建筑利用抽象图形展现出的美感,画像砖在雕刻上更加重视物体是否具有流畅的动态,常常能在画像砖上见到使用弧线构成的人物或动物。此外在许多砖石上也能见到起边框作用的装饰线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就有扁木条装裱的例子,这也是最早期的字画装裱形式,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些装饰线条视作画像砖的装裱呢?卷云纹、波浪纹、斜线纹、连贯的三角形花边……均匀而又整齐地雕刻在砖石边缘,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汉代画像砖在制作过程中是极其注重装饰性的③。
2.3 立体的空间布局
相比于普通的搭建墓室使用的砖石,画像砖的体积要略小一些,能够用于作画的面积也较小,远比不上在纸面作画的自由程度,但通过线面组合的形式,汉代画像砖呈现出的是浅浮雕的视觉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立体的表现方式了。汉代在绘画上惯常采用的技法是立体构图,画中的各个元素通过立体式的布局呈现出独特的空间美感,这种技法被自然而然地应用在了画像砖的制作上。
以许昌出土的庭院画像砖为例,整砖为长条状,纵119厘米,横49厘米,其上刻有一条通向大门的道路,斜向摆放的视角形成了视觉导向效果,同时也成了分割上下的重要边界线,顺着这一道路向上看,是内院的高大建筑物,向下看则是外院的植物与动物。雕刻的图形都是平面的,但组合在一起,通过精妙的位置摆放便能转为立体的空间布局。
大量汉代画像砖都是采用上述的线性分割的方式来制作画面构图的,类似的许多表现庭院场景的画像砖都是使用院墙或道路这种线条来分割画面空间,根据位置、功能改变其长短、粗细,从而在平面上打造立体的效果。同时,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汉代画像砖对透视关系的探索。以四川成都出土的盐井画像石为例,其使用了大量绵延错落的山形图案,山体虽然是平面化的表现,但通过大小、高低的分布可以看出工匠在制作时对空间感的表现手法有所突破,强调山体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也能进一步放大画像砖以小见大的效果④。
3 汉代画像砖的重要意义
3.1 体现时代风貌
汉代画像砖是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王朝的缩影。汉代对墓葬文化的重视也是画像砖得到发展的一大主要原因,但汉代画像砖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是后世画像砖不能企及的,所谓秦砖汉瓦,汉代的画像砖在收藏上也有很高价值。
画像砖上绘制的各类场景覆盖汉代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街头百戏,无论是庙堂之事,还是乡野耕种,都能在画像砖上寻找到痕迹。这便使画像砖成了一种载体,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风貌,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人民生活,而应用于墓葬装饰的特殊属性又使画像砖成了连接生与死的桥梁。画像砖将世间真实存在的内容完整地复刻了下来,使后人在研究画像砖时能够通过探究画像砖上的绘画内容看到汉代最真实的生活场景,看到最真实的时代风貌。
画像砖的造价极为低廉,只要是建造墓穴的人家都能购买使用,这就使画像砖在墓葬装饰中成了独具一格的具有很强世俗性的装饰材料,中下层贫民阶级也能享受这样的艺术作品。汉代画像砖能够证实汉代的小农经济发展、庄园经济成型、崇学重道思想、生活享乐愿望等⑤。部分画像砖上绘制的内容不仅是人民日常起居中真实体验的内容,还会绘制一些并非真实经历,即墓主人喜爱向往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能够表现出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或集体道德取向,从而反映出整个汉代的普遍社会观念和饱受人们喜爱的生活日常。
此外,在汉代画像砖中也能见到高鼻深目的外来人种形象,这是由于汉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西域的交往较为密切,丝绸之路的建设使西方的歌舞、杂技进入了汉代的街头巷尾,人们将这些新鲜的见闻也记录在画像砖中,成了画像砖中一个十分有亮点、体现出汉代开放特征的题材。洛阳就曾出土绘制有骏马的画像砖,其上不仅有中原地区的传统马种,还有西域的乌孙马、大宛马,这也证明汉代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
3.2 反映社会现实
文景之治对整个汉朝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发展到最后,高额的赋税和严苛的刑罚构成了王权暴政对平民百姓的绝对压迫,西汉的统治者显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仅仅是减税一项就让无数百姓拥有了建设家园的资本,进而推动艺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一点在汉代画像砖中体现极多,耕种作为民生大计,又重新占据了人民的生活,因此人们乐于在画像砖中将耕作、纺织、收获作为主题,也乐于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装饰性的物品。正所谓上行下效,统治阶级的带头会使人民群众的思想有所改变,汉代的国策是道、儒两家的高度融合,无为的思想让整个国家都能喘上一口气,藏富于民的策略则真正做到了让底层人民也能掌握财富,从而达到国家上下统一的富足。
在汉代画像砖上,人们不仅热衷于绘制生产生活的场景,也喜欢绘制一些虚幻缥缈、求道问仙的内容,这或许也与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痴迷有关。羽化而登仙,汉代的人们认为,给人插上翅膀,就是成仙的重要标志,于是这类人生双翼的形象也就频频出现在汉代画像砖上。求长生的思潮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可窥见端倪,但战国时期战乱频仍,秦朝又奉行暴政,于是这种隐藏在人们心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汉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被激化而开始肆意生长。黄老之学作为汉朝时期极为盛行的思想内容,对人民的观念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汉代人信奉身死而灵魂不灭,这也是他们重视墓葬文化的一大思想推动力,使用画像砖对墓室进行各种装饰,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在死后让灵魂得到飞升⑥。
汉代画像砖中有许多以人物为主题的画像砖,从这些人物的行为也能看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出土的大量以讲经为主题的画像砖就能体现出汉代对讲学受经的追捧,通常绘制一位老师坐在杏坛上,其余弟子坐在两侧恭敬地聆听。汉代设置有专门的太学,官员的考核中也有经义论对的内容,东汉时期还会在碑石上雕刻经文,这类画像砖便反映出当时的崇学之风。
3.3 历史文化传承
画像砖最早在战国晚期出现,直到西汉早期才开始流行,这一段时期被称作画像砖发展的滥觞期,画像砖的使用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先秦以来,墓葬主要使用的是土坑木棺椁,这样的墓葬形式中是没有砖类建筑材料的,到了战国晚期,随着礼制的发展,丧葬形制发生改变,新兴的地主阶层为了适应阶级变化的需要而改进了棺椁制度,从而协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丧葬礼仪上呈现出的矛盾。在河南地区,花纹砖开始成为墓室装饰,空心砖则取代了木板用以建造椁室,自此,木椁墓开始向砖室墓演进。随后,更多的纹样出现在砖块表面,工匠开始使用木模具在砖块上压制图像。
画像砖的繁荣期是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几处有名的使用画像砖的墓室,如洛阳卜千秋壁画墓、郑州乾元北街墓、宜阳牌窗墓等。也是这一时期,画像砖上绘制的题材越发多种多样,人们开始使用画像砖叙事。东汉时期还有专门制作画像砖的工厂,可以批量生产画像砖供人们使用,西安、四川等地都曾发现画像砖工厂的遗址。汉代的砖石烧制温度很高,生产出的砖石质地更加坚硬结实,这也使这种砖石更不易磨损,其上刻印的画像能留存更久,如今在博物馆中展出的画像砖仍然能见到清晰的线条与精细的图案,对还原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汉代人民的思想极其活跃,这也使画像砖作为反映人民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了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除早期道教和儒家的思想之外,方术思想、佛教也开始传入,汉代的文化融合为后世研究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不少事实依据,而画像砖就恰恰成了主要史料依据,且后世在研究画像砖时留下了不少拓本,这都为研究历史文化、传承汉代的文化与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代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现实有很大一部分继承自先秦,但在汉代这个具有包容开放特征的王朝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东周西周时就存在的高禖风俗,这是一种求子的风俗,直到汉代也仍然有延续。在仍然奉行高禖风俗的地区发现的墓室中就发现有绘制了高禖图的画像砖,这反映出汉代画像砖不仅能够传承汉代自身的历史文化风俗,也能传承汉以前的、被汉代人民继承下来的风俗。
4 结语
汉代是画像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建筑艺术都有着密切联系,透过画像砖上能看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也能了解汉代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通过画像砖中蕴藏的建筑艺术,对其表现形式、题材选择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汉代的历史文化传承进行深度解读,这也是这种特殊的墓葬装饰品的重要意义所在。汉代画像砖是堪称汉代墓葬活化石的存在,这些青灰色的砖块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注释
①杨雪.汉代画像砖同魏晋墓砖画的比较探析[J].收藏与投资,2022(11):86-88.
②杨延平.汉画像砖石中“列女”故事来源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6):55-66.
③张毅然.汉代文字砖、画像砖风格探析[J].中国书法,2022(5):148-155.
④谈晟广.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的山水图像[J].画刊,2022(3):91-97.
⑤王蓉芳,王一婷,王献茹.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的装饰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10):124-125.
⑥韩丛耀.大风起兮:汉的精神气象与图像特质[J].华夏传播研究,2021(2):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