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不同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11-30沙晓华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2YB374)
作者简介:沙晓华,女,硕士,讲师。
【摘要】 目的 分析“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不同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大学生中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4—6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168名学生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常规培训组和综合培训组,常规培训组实施传统心肺复苏培训,综合培训组实施综合心肺复苏培训,对培训后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培训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培训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观察。结果 3期培训后,综合培训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常规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培训组学生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比常规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综合培训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常规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心肺复苏培训和综合心肺复苏培训都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技能成绩,但综合心肺复苏培训在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和技能成绩的长期应用效果更好。综合心肺复苏培训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推广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 健康中国行动;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R459.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1-0129-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1.043
心肺复苏是在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情况下,采用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抢救,使患者呼吸、心跳再恢复,血压恢复到正常状态,确保患者脑和冠状动脉灌注的技术[1]。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出现心源性猝死,占死亡人数的18%左右,我国每年有大约6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居各国首位。约65%心脏骤停患者是在院前发生的,患者发病后身边人的急救意识及急救能力很重要,而中国心肺复苏普及率还不及1%。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加强心肺复苏人才培养,形成强大合力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人群,其学习能力比较强,接受能力比较快,可以快速地传播知识和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对普及该项技术有很重要的作
用[2]。本研究主要针对2022年4—6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168名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4—6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168名学生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常规培训组和综合培训组,常规培训组81名学生,综合培训组87名学生。常规培训组学生平均年龄为(20.70±1.15)岁,男性8名,女性
73名;综合培训组平均年龄为(20.67±1.40)岁,男性
8名,女性79名。2组学生年龄、性别、自主学习能力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为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依从性高。排除标准: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常规培训组实施传统心肺复苏培训,培训老师包括理论老师和技能老师,培训分为3期共10学时,分别为1期理论培训2学时,2期技能培训
4学时,3期理论与技能复习4学时;由老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技能示范与指导,学生学习、练习以及复习。综合培训组实施综合心肺复苏培训,主要采用心肺复苏培训与健康中国行动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我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仍分为3期共
10学时。第1期2学时,老师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表,并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健康中国行动的意义,明确自身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心肺复苏的学习与健康中国行动相结合,再以案例为基础提出问题,把教学内容和操作方法录制成视频后,通过学习通平台分享给学生,3~4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通平台自学,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并制定详细的急救方案,最后老师讲解并解答问题;第2期4学时,技能老师在现场进行技能示范和模拟教学,学生分组练习及体验心肺复苏操作方法[3],技能老师现场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拍摄一套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标准操作视频;第3期4学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制作1套心肺复苏宣传手册,结合学习通课程视频以及小组拍摄视频,制定具体的健康行动计划,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宣传。2组学生的培训内容均为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主要参考《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和《新编护理学基础》(姜安丽主编,第3版),联合国内现在院前急救的状况,制定心肺复苏培训方案及理论、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老师均为护理专业教师,主要工作内容是给2组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操作方法、线上或线下答疑和成绩考核[4]。综合培训小组的老师还需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分析2组学生1期培训后的理论成绩、2期培训后的技能成绩、3期培训后理论与技能成绩以及学生对培训的满意度,并对培训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观察。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总分均为100分,理论评分、技能评分≥80分表示合格。制定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邀请学生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分级法进行评定[5],总满意度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林毅等[6]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符合计
1分,完全符合为5分,共28~140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 2组学生在1期培训后的理论成绩、2期培训后的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期培训后,综合培训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常规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学生培训满意度对比 综合培训组学生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比常规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学生培训前后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对比 培训前,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综合培训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肺复苏主要是针对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患者采取的急救技术。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4 min内是抢救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有效开展心肺復苏救治,患者生存率能达到55%以上[7]。目前我国正积极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将该项技能普及到各个阶层,使人们都能掌握这门抢救技术[8]。
综合心肺复苏培训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推广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201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之后,健康行动委员会制定了15项重大行动,其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目标之一是让中国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大学生通过健康中国行动培训后,投入到社会服务活动中,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在大学生中推广心肺复苏知识,推广范围大,实施效果也很显著[9-10],尤其是医护专业大学生本身就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推广心肺复苏技术具备可行性。本研究通过实施2种不同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结果显示,2组学生经过1、2期培训后,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期培训后综合培训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常规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培训组学生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比常规培训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2种培训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短期的考核成绩效果都很显著,但实施综合培训模式的小组长期学习效果好。综合培训组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法,线上学习有利于存储和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通过定期观看视频进行复习,相比常规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巩固知识与技能;本研究采用心肺复苏培训与健康中国行动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成心肺复苏宣传手册,并进行宣传与推广,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相连,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推广,丰富了学生服务社会的内涵,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
综合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培训组采用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PBL为基础展开培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看视频后进行自主学习,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方案以及社会实践方案,整个培训过程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果显示培训后综合培训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实践,营造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与协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11]。
综上所述,实施2种不同模式心肺复苏培训,都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技能成绩,但综合心肺复苏培训在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和技能成绩的长期应用效果更好,学生对培训的满意度更高。综合培训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推广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景照薇,孔祥颖,谷宇,等.融入心理学的心肺复苏培训在大学生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5):25-27.[2] 殷悦,仵玉凯,徐贝宁,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
(20):3774-3777.
[3] 宋静雯,王丽芳,韦琴,等.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教学模式在PICU实习护生儿童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8):911-914.
[4] 秦练,王忠,王霞.心肺复苏教学中CBL联合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320-3322.
[5] 宋洋,吕雅萱,刘青,等.现场情景教学及模拟人演练模式在煤矿工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780-1781.
[6] 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1-4.
[7] 林丹,陈惠强,林卿,等.微课教学模式在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2):157-159.
[8] 吴仍裕,秦崇臻,何晨雨,等.一种游戏式心肺复苏教学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10):1163-1167.
[9] 张璐,闫蓉,陈兵.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临床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5):80-82,161.
[10] 池叶楠,贾擎,董锡臣.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培训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5):612-615.
[11] 杨颖蕾,廖喜琳.PBL和TBL的多元化循证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实训课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46-47.(收稿日期: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