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念先行

2023-11-30顾庆

书画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媒材画种工笔画

顾庆

工笔画主要观照自然世界,讲究精工细作,描绘花鸟或人物,用传统技法及写生态度表现物象,创作主体之外的客观物象或意象世界是其表现的主要内容,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纯化笔墨、线条和色彩等语言。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功能,古代工笔画创作始终没有脱离特定的题材,只是在技法上不断纯化工笔这种表现方式的语言。一定的时代产生符合时代观念的艺术家,今天的时代已经告别了单一价值导向,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是个注重个体生存的时代,个人价值的实现形成了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传统工笔画创作过程中,画家提炼自然美,将其上升为一种艺术美,赋予画面特定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不全代表个人价值,也代表特定阶层共同的价值取向。传统工笔画以其细腻、工整的面貌展现时代特征。现代人看古人的工笔画,看到的是物象本身的真实性及纯化的工笔技法。而在当下多元的社会中,人们的视觉不再适应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在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多重信息,视觉体验不断更新,工笔画的表现对象也不可能还如几百年前的样子。因此,工笔画也要发展。谈发展并非意味着工笔画的今天就是进步,而过去则是落后,经典仍然是经典,仍然是历史沉淀的精华。就如陈丹青先生说的:艺术无所谓进步一说。

一、工笔画在当代的发展及观念转变的表现

(一)工笔画在当代发展的观念陈述

工笔画在当代的不同发展面貌多见于新锐艺术家的大胆尝试。这些艺术家要么是跨时代的敏感者,要么是新时代的叛逆者。他们学习传统,但不盲从传统;他们学习经典,但不限于模仿经典。对于工笔画的本来面目,他们心中没有唯一的答案。这就给创新预设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没有既有的概念束缚,一切都是一种开始。这个时代种种物质的和精神的内容以重组的方式为艺术家所用。从某种角度看,这些艺术家也是“不管他者”的。他们跳出既定概念圈,跳出了媒材的所谓“范本”圈,跳出了客观对象的所谓“标准”圈,在对中西绘画发展观念比较思考的过程中,更加追求中国绘画内敛、深邃的精神性表达,强调精神性、象征性的文化特征[1]。

(二)工笔画观念转变的表现

从10年前对工笔画当代性的讨论到今天的当代新锐展,画种与画种的界限已经模糊了,策展人及画家本身都已经很自觉地接受了当代情境下的媒材带来的新体验模式。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工笔画已经超出了传统表现的范畴,开始朝着多元呈现的方向迈进。至于工笔画当代性到底应该保持本体语言的纯化,还是要与时俱进地体现时代特征,是应该用传统的媒材表现现代的意象,还是应该借助当代的生存状态进行笔墨试验,这些关于工笔画当代性的讨论说明了工笔画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反思和徘徊的阶段,其当代性的明确方向正在呈现,可以视为一种观念的先行。这一观念是超越媒材与表现对象的、忽略画种与画种界限的观念,是跳出既有概念束缚的观念[2]。(图1)

新的工笔画作品展现的是人的个性。这个时代生存下的鲜活个体,既然是个体,就有不同的精神取向。新的工笔画作品不是体现特定阶层的共同精神状态,而是某一种精神状态。今天,我们看到的多是借助当下生存状态中的物象反映纯精神追求、纯视觉营造的作品,而面对多种可能的尝试,策展方也逐渐明确了方向。从策展方的意图看,既肯定和鼓励新锐艺术家的大胆尝试,也有意要模糊画种与画种的界限。

首先,看新锐展定位倾向。近年,新锐展览很少以单一画种的形式呈现。策展人从综合角度考虑,为观众提供想象的空间,以“少即多”的概念定义画展的主题。展览的名称已经超越了工笔画的概念,已经将工笔画与综合材料的各类媒材同等看待,视其为当代艺术的类型。名称表述只反映了所有参展艺术家的诉求,而对媒材信息不做交代。

其次,看新锐展的参展艺术家作品面貌。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不谋而合地避开画种概念,放大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这既是一种观念的模糊化,也是一种新观念的明确化。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在表达个人意图上保持了统一性,而在表现方法及技巧上各有特色,呈现了多种可能性。观众接受的不是被一种媒材限定的展览,而是全方位、多元的视觉体验。(图2)

二、工笔画发展的前景及启示

从10年前的工笔画当代性方向展,到今天的各类工笔画参与其中的当代城市艺术展,我们可以看到工笔画发展的清晰方向。在10年前的工笔画当代性方向展的研讨会上,就有人提出:“我个人认为这次展览的名称叫‘纸本绘画当代性的转向更为确切,为什么一定要叫工笔画?因为工笔绘画有些作品说是工笔画,是用工笔画的创作方法来画的,但是观察角度感觉和工笔画有很大不同。”再如:“一个画家参加这个展览,并没有想到要加入某个流派。我是学中国画出身的,用纸作画,一是我熟悉,一是我热爱,用紙有很多可能性的东西会发挥出来。现在从我们学习的经验和中国的现实来讲,传统是比较支离破碎的,中国的现实也是这样,要从现实中找到传统的东西越来越难,所有的经验不是传统,是遗产,都是我们继承的东西。不是一个开垦土地和继续开垦的问题,而是土地全开垦完了。”[3]

这些发言都是从观念的角度重新审视工笔画的画种概念。不应该为了实现一种绘画的当代性而强拉硬扯地与带有时代特征的具体意象相联系,艺术家就是当代的艺术家,表现的意象就是当代的意象,是这个时代的创作就必然具有时代感。不容易辨识是因为现在的时代具备多元的呈现态势,瞬息万变,很难用一种特征去呈现。历史上有关于绘画画种与观念的讨论先例,工笔画的发展不应该总是局限于其绘画传统面貌或技法、传统意象上。工笔画发展需要工笔画创作理论研究的伴随及促进,也需要中西绘画语言的研究促进[4]。

在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中,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在艺术观念的探索道路上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传统的绘画观念去画画?为什么要遵循媒材效果为表现对象服务的原则?表现对象也可以为媒材效果服务,即绘画的目的也可以是借助题材对象玩笔墨游戏。

“当代工笔画经过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工具媒材、艺术语言、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断拓展,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揭示时代精神、表达多元审美趋向的作品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创新的标志之一。”[5]反映当代人的所观、所想,就是具有当代性的。工笔画就应该放在时代的大环境里进行观照,解放了思想才能谈创新。

猜你喜欢

媒材画种工笔画
黑白版画傩戏面俱、傩戏人物画6 幅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工笔画作品
林风眠艺术主张刍议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浅析魏晋玄言诗对山水画独立发展的影响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徐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