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23-11-30郑蝶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家园共育幼小衔接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学龄前儿童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这个过程中,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如若没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将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会浇灭孩子刚刚萌生出的对学习的热爱。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是一个重要课题。做好幼小衔接,关键在于明确两个定位,即幼儿园是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参与者。

[关键词] 幼小衔接;学龄前儿童;家园共育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学龄前儿童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面临从外部环境到内在心理的转变,幼儿园、小学、家长及孩子为应对这个转变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措施。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方式主要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而小学教育则主要是以规范课业和知识的学习为主。二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幼小衔接工作没有做好会造成孩子身心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心上的不良反应有孩子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压力大、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社会适应性方面则表现为自卑、内向,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等。这些问题对儿童的品质培养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长足发展。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非常重要。让儿童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成了家、园、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正確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

(一)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温馨,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小学教室内摆放了整齐的课桌椅,学科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学生在课堂上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并且要按时上学,不能迟到早退。和幼儿园丰富有趣的户外环境相比,小学操场上简单的运动器械不太适合低年级学生。

幼儿园进行一日活动,班级老师做好安排,上午活动完毕,幼儿还可以在园所内午休补充精力。小学生大多中午还需返回家中用餐,既花时间又费精力,特别是低年级,下午上课时昏昏欲睡的学生不在少数。

(二)学习方式、内容的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围绕幼儿兴趣展开,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且多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主张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如今幼儿园开设了越来越多的针对性课程,缩减了集体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课程。

小学是义务教育,指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班级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参与的方式来实现的,其学习活动是按照课程大纲要求设计和实施的,无论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都必须参加。

(三)关系、心理的变化

幼儿园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力图将幼儿园打造成孩子另一个温馨的家。

小学教师教授不同的班级,课堂结束后如若没有特殊原因便会离开教室,课间时间师生接触减少,学生需要自行寻找玩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使用的书本。这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可能会感到困难,觉得老师和同学陌生,不关心自己。动手能力弱、独立性差的学生更是难以适应小学生活。

三、幼儿园是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

很多家长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但幼小衔接不是指幼儿掌握了多少汉字,会多少算术题。幼小衔接更多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少幼儿园为了招生,迎合家长“拔苗助长”的要求,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知识、布置整页整页的书面家庭作业……这样不仅违背了幼儿手部精细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笔者与许多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后发现,很多教师都为纠正学生书写姿势而烦恼过。另外,小学第一个学期,提前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幼儿接受能力确实比没有提前学过的幼儿强,但往往因为这样,让有些幼儿会产生“学习很简单,知识都会了”的错觉,养成敷衍了事不认真的学习态度。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的深入,这部分幼儿消耗完“老本”,便会出现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幼儿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并在大班阶段重点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因此,在大班的活动组织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所调整。在大班阶段,可将重点放在让孩子养成遵守上课纪律,不随意走动、交流的意识上,同时着重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整理自己的物品、爱护学习用品、准确表达、乐于交友等能力,并教会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此外,教室布置应模仿小学课堂,室内装饰也应尽量接近小学的室内环境,让孩子对小学学习环境有所了解。

(二)着重进行纪律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培养孩子的组织性、纪律性,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应着重进行纪律培养,如培养孩子时间观念,鼓励孩子按时上学,不随意请假和迟到早退。在实践中,教师可在班级里设置班长、小组长、学习委员等岗位,让孩子明白这些岗位的意义,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此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增加集体课程,鼓励孩子多发言、多思考、多合作,促使孩子养成规则意识、纪律意识。

(三)就近组织实地体验

体验比说教有效。幼儿园应做好通盘计划,联系园所附近的小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幼儿就近参观,现场体验小学的学习环境,观察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园所可组织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升旗、上课,也可邀请一、二年级学生到园所分享小学生活或者邀请小学教师给孩子们进行小学课堂展示。通过这些做法,可以引发幼儿对小学的憧憬,缓解其焦虑。

当然,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双方的紧密配合。幼儿园可以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委员会、班级群,向家长展示孩子的成长,介绍各阶段班级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以此来减少家长的疑虑,获得家长支持。

四、家长是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参与者

目前家长普遍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到小学跟不上”,特别是乡镇的家长,由于大多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仍将幼儿园等同于学前班,无形中将学习知识的压力和焦虑传导给了孩子。可见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确实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幼儿园要让家长成为幼小衔接工作的认同者和支持者,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幼小銜接工作具体采取的措施,消除他们关于孩子步入小学后会出现“跟不上”等问题的过分担忧。事实上,家长配合幼儿园正确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能大大减少自身和孩子的焦虑的。

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有一个孩子的汉字写得非常工整,但是孩子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幼儿园视力体检检查出小朋友的眼睛有近视、散光等问题。教师向孩子家长了解情况才知,孩子是由奶奶抚养的,离园回家后,奶奶要求孩子和哥哥一起写作业,会布置几页拼音和汉字书写。家长认为提前掌握了小学知识,以后上小学就更容易,成绩就更好。然而结果是,家长这种提前教学使孩子的眼睛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在笔者看来孩子受伤害的远不止是眼睛。

可见,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幼儿园要通过不同渠道让家长了解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幼小衔接,为孩子的发展共同努力。要引导家长成为幼小衔接的参与者,园所就要为家长提供具体指导。也就是说,幼儿园不仅要让家长“看见”儿童的入学准备情况,还要让家长参与进来,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具体操作上,园所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家访,邀请家长参与入学准备教育活动,并组织家长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反思。园所还应鼓励家长在家中持之以恒地引导、陪伴幼儿做好上小学前的四项准备:心理准备、素养准备、习惯准备、社交准备。

心理准备。让孩子对小学充满期待,对学习充满兴趣,提前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

素养准备。首先,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课堂适应能力,如专注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如今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家长包办一切,这显然是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家长应在孩子上小学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再次,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这能在孩子上小学后减少很多家庭矛盾。最后,家长还需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习惯准备。良好的习惯陪伴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倾听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运动习惯,能让孩子更快融入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社交准备。社交并不是单纯的交多少朋友,更多的是让孩子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五、小学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小学也应增强主动衔接意识,与当地幼儿园和适龄入学儿童的家长对接,了解即将入学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和需求。

首先,为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有效进行,小学应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并建立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推进机制,与幼儿园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加强双方教师在课程、教学、管理及儿童发展等方面的交流研讨,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其次,小学要重新思考“儿童中心”理念对入学适应教育提出的各项变革性要求。比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衔接适应期教育如何建立在全面准确了解新生发展状况和适应需求的基础上?入学适应教育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这些都是小学做好儿童入学适应教育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有利的。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学段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培养模式,熟悉幼儿的在园生活,观摩幼儿园教师的课堂形式,多与大班幼儿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等等。这样,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更有亲和力,有助于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总之,幼小衔接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幼儿做好上小学前的准备工作,能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将幼儿的长远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各项准备,缓解幼升小压力。

参考文献

[1]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59-260.

[2]肖铭.架设沟通桥梁  实现无缝对接——关于小学教师实施幼小衔接的思考和对策[J].福建教育,2021(27):11-12,25.

[3]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S2):138-140.

[4]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1):57-62.

[5]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61-63.

[6]刘晓东.中国小学教育亟待战略转型——兼论“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3):1-7.

[作者简介]郑蝶(1996—    ),女,江西广丰人,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中心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家园共育幼小衔接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