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捧一卷心仪期刊,不了笔间万千风情

2023-11-30向其坤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陈忠博览征文

“2021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上榜的56种期刊中,基础教育综合类仅有《人民教育》和《教师博览》两种。无独有偶,在我长达35年的教育工作中,能让我持续订阅达到十年以上的教育期刊,也只有这两种,而且持续订阅《教师博览》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人民教育》,接近二十年。这二十年中,我从《教师博览》的读者成为作者,再成为签约作者。我与《教师博览》之间存在着教育生命的不解之缘!

从《读者》的读者转变为《教师博览》的读者

工作的前十余年,我一直喜欢的期刊是《读者》,直到遇上了《教师博览》,我开始“移情别恋”。2002年,我调到大朝山中学,与同事在学校办公室讨论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在办公桌上发现了《教师博览》。《教师博览》里面叙述的故事都与我们每天的工作有关,作者的处理方法得体、灵活、入情。我把《读者》和《教师博览》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读者》所刊之文是读者朋友推荐并经编辑遴选的美文,内容广博,涉及人世间的方方面面;《教师博览》所刊之文一种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师推荐并经遴选的美文,内容是指向教育方面的,另一种是教师原创的文章。我同时订阅两份期刊两年后发现,自己日常拿起《教师博览》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日不读《教师博览》,真有“如隔三秋”的感觉,而《读者》则慢慢淡出了我的视线。个中的原因是《教师博览》更契合、更融入教师的工作现实和生活现实。我在《教师博览》2021年的“新年寄语”后面由衷留言:“《读者》让很多人成为读者,《教师博览》是教师心中的‘读者。《教师博览》让一批教师从读者走向作者。身为作者的教师走着诗一样的教育路,在路上,没有人孤独,因为有《教师博览》这个交流的舞台。”

我自发订阅《教师博览》到现在,将近二十年。最喜欢的栏目是“人物志”和“专栏”。“人物志”让我看到平常教师中的不平常之人,“不經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专栏”文章作者,从李镇西、肖川、马德、杨林柯到王福强、华应龙等都是名家。名家之“名”不在于其本身是“仙”,而在于名家是一座“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方受人敬仰的“山”。

从普通读者走向签约作者

在仔细研读《教师博览》多年之后,2013年7月,我第一次在《教师博览》“征文”栏目发表文章《睁开“内省”的眼》。当时给的稿费是160元,相当于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征文”是《教师博览》“面向一线教师、面向草根教师的栏目之一”,“不薄‘新面孔,不薄‘处女作,只要你写出了真实的所感所思所为,只要你有独到的教育教学心得,只要你有由衷的热爱和用心的投入,只要你的这份努力让你的学生感动,让读者感动,编辑就愿意提供平台将你的努力展示给更多的读者,将你的经验介绍给更多的教师”。在反复揣摩“转身,遇见未知的自己”主题征文信息之后,我的心竟然“贪婪”起来:年末还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奖。既然能够发表并给不薄的稿酬,想必我的那篇文章一定在中奖之列!结果呢,铩羽而归!后来才知道,“2013年选发征文55篇,从中评选出20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就是说刊发的文章中,获奖率不到37%。我的那篇文章离获奖还有距离,但在征文小结中,特别有了“对于云南的教师向其坤来说,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沉沦,让他睁开了‘内省的眼,让他建立起对教师的自我评价体系”这样的褒奖之语。后来才知道,在《教师博览》的征文中获奖的教师,是享有“三喜临门”待遇的:一喜是有丰厚的稿酬,二喜是有让人动心的获奖证书,三喜是有精美的奖品。这是《教师博览》的“绝唱”!依着这样的绝唱之笔,荣登“百强”之榜是理所当然的事。

2010年,《教师博览》开始实行“签约作者”制度,规定:在《教师博览》上发表两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可以申报签约作者资格。看着首批签约作者,肖川、刘铁芳、李镇西、张文质、窦桂梅等全国知名大家,我的心里竟也蠢蠢欲动。我无比看重“签约作者”这一名分,因为这是教师优秀的专业表达力的铁证,不需要任何人的鼓吹、炒作。我暗暗地努力尝试在《教师博览》再发一篇文章以期获得“签约作者”的申报资格。终于,2018年9月,我在《教师博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融入,便无须“坚守”》,美术编辑还特地为文章配了两幅漂亮的插图。我在窃喜中期盼着第六批“签约作者”的招募消息。2019年5月的一天,我看到了《教师博览》“第六批签约作者揭晓”的消息。我猝不及防,差点窒息,未曾知晓招募信息,竟直接看到了揭晓信息。无疑,这一批的“签约作者”与我擦肩而过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许,我想得太急切了才是与“签约作者”失之交臂的真正原因。于是我心安理得地放下“相”,投身于教育生活的细微之处,思考、实践、反思,积淀成一篇篇独具“第三只眼”视角的文章,倾情投向《教师博览》编辑部。2022年9月,在《教师博览》发表12篇文章之后,我终于成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中的一员。这一年,我同时获得了北师大《中国教师》期刊“年度作者”称号。在《教师博览》“第七批签约作者揭晓”公告后面我欣然留言:“为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而自豪。”“签约作者”“年度作者”是在我的努力中从翅膀上长出的两片羽毛。我在教育天空的翱翔全得这两片羽毛的托举,我怎能不更加爱惜呢?

在《教师博览》的通道中推开另一扇门

2021年3月的《教师博览》中旬刊,发表了一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我的文章《近处避难,远处和谐》位列其中。另一篇文章《我与心理健康教育》写得更加专业,作者是九江学院的陈忠老师。阅读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很有必要向陈忠老师咨询、请教一些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知识。于是,通过胡波波主任的热情帮忙,我与陈忠老师建立了通信联系。

陈忠老师比我父亲还长5岁,是很有影响力的德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0余年,免费帮助心理求助者近万人次。陈忠老师对我十分热情,他不但给我寄来了个人专著《一点灵犀》《真水无香》《远水无痕》,还将他与妻子罗女士珍贵的金婚纪念品——精致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品赠送了我一套,而且每次赠品都附有亲笔书信一封。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将才写就的文章稿件毫不犹豫地发给我阅读,让我成为这些文字的第一读者!

原本是打算2022年寒假前往拜访陈忠老师的,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我在除夕之夜便住进了医院,近半个月,六七次休克,差点和世界永别。我告诉陈忠老师前去拜访的事只能延迟到暑期了。想不到的是,暑期即将启程之时,通过胡波波主任了解到南昌疫情——“近期南昌疫情未断,建议缓一缓!”这样,与敬仰已久的陈忠老师的会面二度破灭。带着遗憾,我携家人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在北京旅游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坚持与陈忠老师联系,经常把拍摄到的一些有意思的图片发给他看。

这次旅行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回到住宿的酒店休息,我还是习惯性地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教师博览》阅读。随后,我准备看一会儿电视新闻,可无论怎么弄电视都打不开。于是我喊来了酒店主管电视线路的师傅。师傅进来调试依然开不了电视,在仔细查看电视机后一下子跳得三尺高,说我把电视机弄坏了所以电视放不出来。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我才看到了电视上角暴力所致的破损痕迹。可的确不是我所为呀,我和师傅争执起来。无果,只能把事情交给了酒店的带班经理,等待处理。后一天本来是计划参观故宫的,因为这个闹心的事情,我们暂缓,到附近的什刹海闲逛去了。晚上归来经过酒店走廊的时候,从虚掩着的房门内传出了服务员与酒店经理的交流细语声:“这是个云南来的老师,他床头柜上还翻开着一本叫《教师博览》的书。我想,这么个爱看书的老师故意弄坏电视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我认真察看过损坏的地方了,上面已经有一些难以察觉的尘埃堆积了。”“冤案”得到昭雪,我更加相信《教师博览》在我生命中的福泽之缘。

2022年《教師博览》举办的“滕阁读书杯‘诗心·匠心”征文中,我的文章《让“好老师”的内涵陪伴一生》获一等奖。投稿前,我已经完成最后的文稿修改,可仍然犹豫不决,仅仅因为标题中“一生”的意义使用。为什么?我只有50多岁,自己再怎么努力实践“好老师”的内涵,毕竟离60岁退休都没有多少时间了,这怎么能代表“一生”呢?我因此心里觉得没底而不敢贸然出手。在想起八十高龄的陈忠老师好多感人事迹之后,我一下子得到了对“一生”自信的力量,欣然投稿。数日后,收到了杨扬主任的溢美之词:“向老师,您的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太好了!”诸位又安知我于“一生”的挣扎呢?

毋庸置疑,《教师博览》成了我教育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作者单位: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

猜你喜欢

陈忠博览征文
“图图话话堡”征文
下期征文
Femtosecond enhancement cavity with kilowatt average power∗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1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2
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携手,让我们一起走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