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教育之“善”:高校艺术设计责任教育研究

2023-11-30李青青

设计 2023年21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

李青青

摘要:针对中国设计教育重“真”,即设计方法论方面的教学与教育和崇“美”,即设计审美方面的教学与教育;而忽视“善”,即设计价值取向和伦理责任方面的教学与教育不足的问题。文章从国内设计教育之现状出发,展开对高校设计专业中设计责任教育的内涵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设计责任教育的实践路径与价值。文章认为高校设计责任教育中的设计责任应该包括专业责任和伦理责任两个方面,在设计教育中应当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融入设计责任教育,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计教育的结构性缺失,促进设计教学与教育的“真”“善”“美”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 设计教育 设计责任 设计专业责任 设计伦理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21-0091-03

Abstract:In response to Chinese design educations emphasis on "truth",i.e.,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design methodology and "beauty",i.e.,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design aesthetics,while neglecting "goodness",i.e.,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design values and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and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of design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n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is basis,it furth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and value of design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design responsibility in design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should include both a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ethical responsibility.In design education,design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integrated from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of design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an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rinity of "truth","goodness" and "beauty".

Keywords:Art and design in universities Design education Design 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of design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design

一、研究回顧

历史地来看,我国设计教育经历了“工艺与手工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教育”[1]的曲折历程。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亦不一样,“工艺与手工教育”阶段的设计教育重点关注技能层面的教育(“真”);“工艺美术教育”阶段侧重“技能”与“形式”层面的教育(“真”“美”);在此基础上,“艺术设计教育”阶段还重点关注综合、创新等更加多元层面的教育(“真”“美”、创新)。

随着设计教育的发展以及呈现的问题,针对其的反思研究逐渐多起来,特别是2007年“设计伦理教育”论坛的举办,推动设计伦理、设计责任教育(“善”)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板块。①设计责任教育现状的研究。许平[2]认为高校设计伦理教育的缺位是设计教育的一个巨大缺陷,并深刻地剖析了其缺失的原因[3],对于早期盲目扩张的高校设计教育而言,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郑重的提醒。还有学者基于实证分析,从更加微观的课程层面梳理了设计伦理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高职设计专业教师对设计伦理的教育与关注不够[4]。这实际上也是目前我国设计教育中的普遍现象。②开展设计责任教育必要性的研究。潘道忠[5]认为设计师整体素质及其知识结构所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现实,直射出我国当前设计教育的真实现状,进一步提出设计的社会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十年之后,关于开展设计责任教育必要性的呼声更加紧迫了,学者们呼吁目前高校设计教育中伦理教育是短板,应突出了融入伦理教育的紧迫性[6]。③开展设计责任教育的方法路径探索。相对而言,这一部分的研究要显得更加薄弱,偏向个案实证研究。席卫权较早提出建立设计伦理学科以应对设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7]。殷科(2016)[8]研究了工业设计教育中,设计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从培养目标、专业教育的课程构建、艺术设计人才的评价体系3个方面论述设计专业教育中设计伦理观的构建方式。

综上,目前关于设计责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聚焦于设计责任教育现状的梳理及其必要性的论证,也有少数学者尝试探索设计责任教育的实践路径,而关于设计责任教育的具体内涵及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探讨相对较少。可见,设计之“善”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校设计责任教育中的责任内涵、并尝试性探索其实践路径与价值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计教育之结构性缺失、促进设计教育之“真”“善”“美”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责任教育的责任内涵

维克多·帕帕奈克指出,“设计者-策划者对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工具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因而也就应该对我们的环境上犯的错误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不仅要对差的设计负责,还要对没有履行责任负责:由于抛弃了责任,没有发挥它的创造性才能负责;没参与或者敷衍了事也要负责”[9]。因此,帕帕奈克的设计责任主要是指设计对用户、对社会的责任。帕帕奈克针对设计的反思以及关于设计责任的阐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人们对设计责任问题的深刻反思与广泛讨论,同时也奠定了设计伦理、设计责任的研究基础。但是也应该看到,帕帕奈克的设计责任是一种理想化的责任,他忽视了设计的商业行为和所处的市场环境,因而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很难真正落地。

因此,本文认为设计责任既要考虑用户、考虑社会,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客户与经济需求,才能真正推进设计实践。相应的,设计教学中的设计责任应该至少包括两个层面,即专业责任和伦理责任。其中专业责任包括对用户、对客户、对同行的责任;伦理责任则包括对环境、对未来、对特殊群体的责任。

(一)专业责任:突出设计作为现代生产体系一环的经济性

在现代生产体系中,设计是经济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并不仅仅是抽象的设计理想,而是面向现实、面向生产的服务与产品。因此,在设计教育中,并不应该将设计置于象牙塔之内,割裂设计与经济属性相关的内容,特别是相关的群体。从此维度而言,设计的专业责任主要是以专业的设计能力对其“相关人”负责,通过设计行为满足“相关人”的当下需求、解决问题;协调相关人之间的利益,保障各方的合法利益。这些“相关人”除了用户(目前设计教育中关注的中心主要是用户,其他群体则关注极少),还应该包括与设计过程密切相关的客户、同行等。

1.满足真实需求,对用户负责

用户是设计的使用者和体验者,吊诡的是,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享有产品功能、形式等方面的决定权。反而是设计师,在设计满足真实需求与激发虚幻消费欲望的博弈之间,很大程度上代替用户行使了裁决权。因此,本文的专业责任中强调的对用户负责,指的是设计师应当审慎使用这种裁决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优先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挖掘痛点,真正解决用户问题,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目标,设计出美观、舒适、易用的产品。在设计教学中,则要引导学生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不能以个人主观情感与喜好主导设计,“不是以个人意志而是以普遍意志来从事設计”[10]。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研究用户群体、聚焦用户需求,使每一个设计决定与方案对用户负责。

2.考虑经济口碑效益,对客户负责

在设计教育过程中,设计的商业性(设计盈利)往往被当成一种设计理想的对立面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除了出于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等目的讨论)。然而,当下设计的生命周期与生产、消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设计一般经由客户委托-设计师设计-企业生产-最后经过营销推广等手段,进入用户终端。设计是否真正进入或者说以何种面貌进入生产环节、流入市场、走向大众,决定权还在于委托者。因此负责人的设计,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客户的诉求、保障客户的利益。而这一方面的内容在目前设计教育中被普遍忽视,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而忽视了设计的委托者。因此,在设计教学中,我们要将设计所面向的“用户”扩大至包括“委托者”,充分考虑设计的营利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委托者的诉求,并不是完全遵从委托者的要求,设计者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用户与客户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既尊重商业规律亦保留设计理想。

3.树立健康和谐职业观,对同行负责

同行在这里主要是指职业设计师。无论是在设计教育中还是设计实践中,这也是为人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对同行负责,主要是指将其他设计同业者既看成竞争对手,有序竞争;又要视为学习交流对象,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尊重同行的名誉、知识产权,与同行共同构成健康的设计业态;在交流中,建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和谐设计格局。只有将同行视为关系行业健康发展、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设计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业态观:尊重设计师同行,杜绝抄袭、篡改同行的设计创意,以欣赏与学习的眼光看待同行的设计成果。

(二)伦理责任:突出设计建构美好生活的目的性

专业责任是设计作为一种职业的基础;伦理责任则是设计作为一种职业的升华。如果说专业责任是立足当下,侧重于满足大多数人的生活需求,保持有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那么伦理责任则是面向未来,兼顾关注少数人的生活状况,聚焦环境生态问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1.以自然为中心,对环境负责

设计对世界的影响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对生活的积极建构,也有对人与自然的消极影响。其中,对人的消极影响,如有毒材料或劣质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则如一次性产品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影响一旦产生,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或者弥补。此外,设计借助现代经济体系、生产体系和运输体系,将这种影响遍传输至世界各个角落,甚至在10000米深的海底也能找到这种影响(深海鱼体内含有塑料)。由此看来,现代体系下的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在时空上都是空前的。特别是伴随着资源环境等现实问题日益严重,设计对环境负责成了既有必要又有价值,同时还很迫切的议题。

对此,设计教育也在寻求转变,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等相关的前沿研究不断注入课堂教学中,但收效甚微,究其因,笔者认为意识层面转换滞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的设计,无论是生态设计,还是环保设计、绿色设计等依然是以人类为中心主义的设计,是一种临时性的补救或者说延缓行为。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真正对环境负责,仅仅只是将设计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延缓。因此,在设计教学中,要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引导学生以自然为中心去进行生态设计、环保设计,将对环境的责任视为一种设计底线,从设计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2.传递积极价值,对未来负责

如果说上述对环境负责更多的是物的层面关注设计对自然的影响,那么对未来负责则是从非物质层面进一步强调设计对社会价值的塑造与影响。在消费时代,大众消费的并不仅仅是设计的物质产品,而是产品所具有的象征功能。从这个维度来看,设计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在于意识层面和精神层面。设计通过产品塑造人类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物质层面的影响是短暂的,精神层面的影响则是持续的、指向未来的。然而,目前的设计往往关注功能体验的达成,而忽视社会价值的传递。对未来负责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健康的、积极的、多元的观念的传递与塑造。在这种持续的正向影响中,才能真正构建未来的美好生活。因此,在设计教学中,既要注重设计物质功能与体验的内容教学,同时亦要将价值承载与传递,乃至长期的影响与塑造作为重要的设计知识,贯穿于学生的设计学习中,培养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设计,将设计既看成一个当下的功能实体,亦看成一个长远的价值体,真正做到设计对未来负责。

3.一个都不能少,对特殊群体负责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为权贵服务,后者为大众服务。然而,这里的“大众”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排除了其中最需要被服务的“特殊”大众。这些特殊的大众尽管是大众中的少数,但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残障人、病患者、老人等,更是一個迫切需要设计服务的群体。而且,目前大量循证设计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地帮助病患恢复;帮助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忽视自己的身体缺陷……也就是说,设计在这些领域是有可为且能可为的。但现实是,我们往往参照大多数人的需求进行设计,较少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搁置了少数者的利益,偏离了现代设计服务普罗大众的美好初衷。因此,真正负责任的设计还要关注这些少数者的需求。在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利用循证方法进行设计;甚至可以通过体验特殊人群的生活,来加深对这种责任的理解,使得设计真正为普罗大众服务。

三、高校艺术设计责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三位一体,完善设计责任教学体系

所谓“三位一体,完善设计责任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将设计责任全面融入设计教学的目标系统、课程系统、评价系统中,使得责任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设计责任教学始终。

首先,在设计教育过程中,要牢牢树立和践行全面教育观。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培养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设计实践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应该同时融入设计伦理、责任等内容,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设计人才。

其次,将设计责任教育作为通识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是传授学生知识与思想最基础、最重要的单元,也是“人才培养标准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体现,它是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11]。真正落实设计责任教育还需要将其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

最后,将设计责任意识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评价体系。设计专业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系统学习,要通过一定的考核与评价才能真正毕业走出校园,完成设计专业学生向设计师身份的转变。因此,人才评价是高校设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承担着对新生设计师筛选把关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反向促进设计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重视和践行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因此,将设计责任意识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设计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既有利于督促设计责任教育与教学的落实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检视设计责任教育的落实成效。

(二)元并举,丰富设计责任教育实践

所谓“多元并举,丰富设计责任教育实践”主要是指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方式,诸如建立企业实习、学科竞赛、志愿活动多元融合的教育实践,多维度、全面性、立体化推进设计责任意识培养、促进学生自觉肩负起设计责任使命感。

首先,通过校外协同、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挖掘企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践体会、理解设计责任具体落实的过程,将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相融合,让设计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设计经由批量化生产带来的大规模影响,强化设计责任意识。[12]

其次,参加相关设计学科竞赛与设计作品评选活动,提高学生落实设计责任意识的能力和素养。一般而言,设计竞赛的主题都比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或未来趋势,参加设计竞赛和相关的评选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现状和未来的思考,促进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解决问题。譬如,近些年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设计竞赛则激发了一大批设计类学生积极思考环境问题,在多样化的设计灵感和设计方案中呈现了积极主动的生态责任意识。

最后,引导学生参加相关志愿活动,增强设计责任意识的积极主动性。相比较一般的实践活动而言,志愿活动更容易激发人们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责任心、责任感相关的一些志愿宣传与践行活动。譬如,2020年南京红山动物园事件发酵以后,很多高校学生参与到动物的志愿养护活动,同时也激发了设计类学生为保护动物而设计的责任心。

(三)智能智慧,创新设计责任教育手段

所谓“智能智慧,创新设计责任教育手段”主要是指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智媒体平台,整合更丰富的设计责任教育资源、挖掘更多元化的设计责任教育手段。

首先,利用多媒体平台建立设计责任教育资源库,方便资料的共享与传播。互联网时代,信息资讯丰富海量、更新及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料,爬梳整合全球与设计责任相关的事件、新闻、案例等,帮助学生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资料,培养设计责任意识的全球观、全局观。

其次,结合多种端口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建立设计责任教育的交流与反馈机制。在后疫情时代,线上授课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又很容易割裂“教”与“学”的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建立及时交流反馈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便捷地与老师、同学进行问题讨论和意见交换,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最后,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设计的生命过程,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沉浸式体验关于设计责任的两种情境。亦即设计中融入责任意识,设计所产生的良性循环;以及设计中忽略责任问题,设计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通过两种情境的对比,引起学生对设计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共鸣。

四、高校艺术设计责任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弥补设计教育中的结构性缺陷。目前设计教育中涉及“真”与“美”的专业技能和造型审美方面的教育与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完善,而涉及“善”的设计责任教育虽已被部分教育者注意到,但并未形成专门的、普及性的设计责任教学共识和体系。

第二,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完整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在设计教育中的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求培养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人才。设计教育人才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责任意识的参与,设计责任教育将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设计人才。

第三,引导设计可持续发展,助力可持续生活和社会的建构。设计责任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全周期负责、对大众负责、对社会环境负责、对未来发展负责,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设计事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以可持续思维、负责任态度选择设计方案,进而助力可持续社会发展。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设计教育之“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责任教育研究》(2022B12);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2YJC760040);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3TQC007)

参考文献

[1]袁熙旸.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许平.关怀与责任: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导向的艺术设计及其教育[J].美术观察,1998,(08):4-6.

[3]许平,刘青青.设计的伦理: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J].艺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版),1997,(03):44-49.

[4]熊雪姣.设计伦理视角下的当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情现状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4):127.

[5]潘道忠.当下的设计现实与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03):94-97.

[6]付堃,等.高校藝术设计类专业伦理道德教育亟待加强[J].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06):52-57.

[7]席卫权.设计伦理及教育问题之辨[J].装饰,2007,(09):26-28.

[8]殷科,鄢莉.工业设计专业伦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J].设计,2016,(07):96-97.

[9]巴巴纳克著. 为真实世界的设计[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李砚祖.设计之仁——对设计伦理观的思考[J].装饰,2007,(09):8-10.

[11]黄艳丽,戴向东,郑雅婷,等.设计专业企业实践“金课”建设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8):137-140.

[12]彭亮.当下中国设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2):33-3.

[13]蒋高军,吴菊芳.特色工艺作坊融入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设计,2023,36(9):98-100.

[14]张翠华,李晓志.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设计,2023,36(18):121-123.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
创意产业与设计教育的反思
基于游戏中的美术设计与整体思维架构研究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协同创新视域下面向区域产业的设计教育平台建设
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