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地方文化融入现代剪纸教学,探寻写意之美

2023-11-30施灵敏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写意

施灵敏

摘要 现代剪纸绝不是传统的复制,更不同于民间剪纸程式化的套路,而是从形式到手法、从语义到语境,既传统又前卫,既寻常又不平凡。现代剪纸艺术带给大众的是无尽的独特美意、无限的生机与无穷的回味,即追求的是中国的写意文化精神。本文以“写意意趣”为切入点,以地方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传统艺术赋予现代剪纸艺术的写意精神,试着将其以创新的形式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民间剪纸 现代剪纸 写意 姚江文化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美术样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并根植于广大群众的生活之中,以“纸味”“刀法”凸显独特的视觉审美趣味。虽然不同区域的民间剪纸形成了不尽相同的艺术特征,但都在抒发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民间艺术家天然、浪漫的艺术情怀自然地表露,对现代剪纸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是重要的艺术创意源点和榜样。另外,民间剪纸常常借助象征性的图形、符号元素与比拟的艺术手法,用心描绘充满美好寓意的理想世界,也是现代剪纸艺术应该保留的文化之根,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本源的生命哲学观。

一、感受写意文化,品味东方意趣

意、意象、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的魅力。意象美是自然而灵动的,是艺术家有感而发的,是艺术家发自内心对美的自然流露,是人之本体与自然造化的和谐呼应。写意是艺术家的浪漫抒情诗,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表述方式。写意精神应该是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表现的最高精神境界。同样,意象和写意精神给予现代剪纸艺术创意以无比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写意精神

中国民间艺术内涵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所包含的写意意趣天然稚拙。民间艺术中的工艺美带有装饰性的写意意趣,不觉流露出一种富有理性秩序而又感性化再现的意象之美。笔者学习现代剪纸艺术期间,深刻地领悟到“错彩镂金、出水芙蓉”之美,由此笔者将青铜器中金石纹样融入创作(图1),完成了剪纸作品《万物》(图2),展现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也试着探索如何将自身的创作感悟和美术教学相结合。

(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精神

中国传统美术崇尚意境之美、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无论是传统雕塑,还是中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皆存在着这种艺术特征。汉代霍去病墓石雕天然成趣、相形雕刻、一气呵成,莫高窟、永乐宫和法海寺的壁画(图3),笔墨酣畅淋漓,线条自然灵动,扬州八怪、黄宾虹、齐白石、陈子庄等人的传统绘画艺术,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特征。笔者将敦煌莫高窟中的虚实空灵、人物的韵律美融入剪纸创作中,获得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图4)

二、立足地方文化,升华写意主旨

在当今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普遍追逐功利化事物,充斥着“消费主义”的艺术与设计给人以视觉上的压迫感。然而,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写意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表达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中国诸多地方文化中存在大量的意象化的视觉符号,这给现代剪纸艺术带来了更加广阔而丰富的想象空间。

笔者出生于浙江余姚。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姚江文化为写意化的剪纸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距今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展示了余姚先民在审美意识、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上的追求。

(一)河姆渡稻穗纹样

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也开始生成一系列种植文化。笔者在创作中抓住河姆渡文化图腾纹样的基本形态,进行简化创编,将具有象征寓意的河姆渡图腾夸张变形,突出原始装饰象征意义,充分地展现生命的含义。(图5)

(二)河姆渡“双凤朝阳”

1.解读自然意义

河姆渡先民崇拜太阳,也崇拜护卫太阳的大鸟。金碧辉煌的太阳,不知多少万年前就辉映着地球,庇护着人类。其中,太阳本身是一种自然的符号,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图6)

2.追溯远古崇拜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太阳神观念和太阳崇拜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形成。远古先民敬仰太阳、崇拜太阳、祈祷太阳,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令人激动不已的太阳形象,人们看到太阳则联想到它的意义为“至高无上的神”。

3.赋予物象灵魂

许多文化都曾有一段崇拜太阳的时期。太阳被视为最高宇宙的能量——生命的力量,使得万物茁壮生长。作为热量之源,太阳象征活力、激情、年轻;作为光芒之源,太阳又象征着启迪、教化。

4.回歸自然联想

从构图元素来看,鸟和太阳是对等关系,鸟的形象是真实的鸟的形象直描。儿童以简单图案的线条轮廓突出符号化的形象,以虚实关系、有无相生的对比关系传达他们描画生命、刻写灵魂的剪纸轨迹。(图7)

从地方本源文化艺术中提取创意符号元素,积极探索新的剪纸视觉语言,无疑会给剪纸工作者和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联想空间。中国地方文化资源丰厚,蕴含着大量较为抽象化的图形符号,这些符号化的图形具有潜在的寓意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为现代剪纸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我们需要不断考察研究自身所处的地方文化,对它们进行开发和重组,赋予它们崭新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开辟有意义的现代剪纸探索之路。

三、生成创意思维,寄语写意生活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具、新方法的产生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觉文化的发展。如以陈志农、王伯敏、滕凤谦、申沛农等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剪纸艺术的早期开拓者,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东西方艺术样式进行结合,表现出有别于民间剪纸的较为时新的剪纸艺术形式,是现代剪纸艺术继往开来的艺术造型基础。如20世纪视觉艺术家张光宇先生利用剪纸艺术形式表现了生肖书籍插画设计,将剪纸艺术应用到设计艺术中,产生了积极的实用价值(图8)。而我国的连环画、动画片、邮票和藏书票等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创作也都运用过剪纸艺术。20世纪80年代早期,吕胜中将民间剪纸与现代装置艺术、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了“小红人”系列形象,成为当时艺术界的一个闪光点。乔晓光更是将中国剪纸艺术积极地应用到了西方歌剧的大舞台,结合光影效果和空间,充分展现中国剪纸艺术的写意韵味。

作为一线儿童剪纸教学工作者,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将自然生命转变成剪纸意象化的符号,依据具体形象进行直接想象,将多种自然元素组合起来,生成剪纸图像。(图9至图16)

剪纸创作产生的废弃纸片也能给我们提供创意灵感,是再创作的材料。课上我们利用这些废纸片创作河姆渡干栏式建筑群,这些“点、线、面”经过切割、组合、拼贴、重组,用不同颜色的纸作为色块进行拼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再通过添加和装饰,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值得注意的是,废弃碎纸片的再创造,一般理解上的“似”与“不似”在它面前已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作品的视觉效果是明确、强烈的、能够传递情感的。(图17)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文化一直在相互交融。“如何守望我们绵亘千古的剪纸文化?如何承担起前人留下的精神文化?”一直都是重要的问题。

作为新一代的剪纸工作者,笔者也一直在思考:儿童剪纸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多年的剪纸藝术学习告诉笔者,儿童剪纸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儿童心中种下爱和善良的种子。儿童学习剪纸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培养,儿童的剪纸作品应该表现儿童的新生活和新面貌及展现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品质。我们所追求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纯粹的、自由的、快乐的。让少年儿童在圆满、平和、通达中度过写意人生,是艺术教育者该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2]李力加.美术课为什么要这样上:指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22.04

[3]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5

[4]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10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写意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论王铎草书艺术中的入古出新
对楚汉艺术中写意元素的探索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用中国画写意画法配合CG技术表现非洲自然风景的应用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