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后的“银发低头族”
2023-11-30项艺
文/项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3年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3%,总人数超过1.4亿。
根据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65岁至69岁的老年人中有50%以上在使用智能手机,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中有31.2%在使用智能手机,而在百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仍然存在1.3%的人在使用智能手机。
随着互联网络与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屏幕背后的“银发低头族”队伍正在迅速壮大。
被忽视的“他们”
“我怎么办?终生都不能使用(微信),那我就成了孤独终身了。”70岁的李阿姨因哭诉微信账号被封而登上了网络热搜。据悉,李阿姨看到家附近的超市里有两个年轻人正在组织推广活动,只要加入微信群,转发活动相关信息,即可获得免费礼品。李阿姨看到后便想参与,但由于不清楚具体步骤,她就将手机交给其中一个工作人员代为操作,拿到了礼品的李阿姨在回家后才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已经被封。原来,工作人员用李阿姨的微信关注了某公众号后,多次在私信与群聊中转发广告信息,导致账号被系统判定为违规。事发后,李阿姨儿子通过微信提示的步骤进行了申诉,却依旧无法将账号解封。失去了与朋友联络的唯一途径,李阿姨面对媒体采访的镜头忍不住哭诉:微信是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来源,账号被封导致自己无法联系亲朋好友。即便注册新账号,许多人的联系方式也找不回来,望着空荡荡的好友栏,李阿姨十分担心自己就此孤独终身。事件在网络发酵后,一家本地媒体联络了李阿姨,并协助她沟通微信官方,一番澄清后账号成功解封,萦绕她多日的担忧这才得以化解。
圆满结局之下,不禁让人思考,为何一个社交账号的封禁能让老人发出“孤独终身”的哭诉?问题背后,一直被网络世界忽视的“他们”这才得以浮出水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定时印发的报纸和固定时段的电视新闻成了大部分老年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被反复播放的戏曲磁带和画质模糊的电影光碟便是偶尔的消遣;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仅仅是存在于电话簿中的一串号码,与熟人在小区花园偶遇的那几分钟闲聊就几乎达到了老年人们一天的社交峰值。在动动手指就能满足社交和娱乐需求的“赛博世界”,却有这样一群老年人被拒之门外。
近年,随着网络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这扇尘封的“大门”终于得以开启。长辈们发现只要有了网络和手机,那些几十年没见的老同学也可以像读书时一样,聚在一个群里聊天;记忆中家乡的味道不需要跋山涉水也能在第二天尝到;全世界发生的大小事件,不消多时就能用各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自己眼前……曾经自己与时代,与世界,与他人之间日益变大的鸿沟,被一点点填满,这样惊喜的改变,让他们迅速与屏幕后的那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联结。
网络世界的“适老化”仍需进一步提升
而这样的改变,又似是一把“双刃剑”,在为老年用户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针对他们的“陷阱”
“60岁阿姨砸20万追星”“68岁老人捡垃圾刷礼物”“八旬老太孤身追星”类似的新闻在近年频繁涌现。当事人群体都有着同样的特征: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而新闻中的另外一个“主角”则是明星“靳东”。
这个明星“靳东”在短视频平台上十分活跃,几乎每天都会发布自己的照片,并用与粉丝单独对话的口吻配文:“远方的姐姐,我给你发消息怎么不回复,点个关注,回复我一下吧。”若是关注了该账号,就会看到“靳东”发布的更多内容,时而是嘘寒问暖的关心,时而是语带暧昧的闲聊。若是在评论区留言,偶尔还会得到“本人”的单独回复。一个带着巨大“光环”却又平易近人的明星形象,跃然屏幕之上。
在几次留言后,便会收到“靳东助理”发来的私信,他表示“靳东”要开私人直播,只有加入“粉丝会”才可以进入直播间,想看私人直播就要交入会费,入会价格并不高,在几十到几百不等。待交完费后,就会被拉进“专属粉丝群”,群内的“助理”会发布直播信息并提出让大家多点赞等互动要求。点进直播间,虽“靳东”本人并未出现,但他的声音却配着滚动的照片不断出现,一边为直播间内的观众送上关心和祝福,一边请求大家点赞刷礼物。当礼物到达一定数额后,“靳东”便会说出自己的“私人”微信号,表示直播间的粉丝可以加其好友。只要成为微信好友,“靳东”便会主动开始私聊,不光会甜言蜜语哄人开心,还会在对方产生烦恼的时候认真倾听,甚至还会寄来香水、首饰等小礼物。时间一长,“靳东”也会诉说自己的境遇,以投资失败,热心公益等等理由,请求金钱上的帮助。
在经常上网的年轻人看来,“靳东”每天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都是网上随手一搜就有的图片和视频。直播时明星本人从没出现过,甚至旁白的声音也有电脑合成的嫌疑。错漏百出的骗局之下,部分中老年人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与判别能力,而对屏幕那头的“靳东”深信不疑,一个在电视上出现的大明星,成了微信里每天互诉衷肠的知己,他们相信即便“靳东”本人从未露面,但是每天的关心与问候不会有假,便义无反顾地满足对方屡次提出的刷礼物以及转账的要求。
2022年9月上海市静安区公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接到市民王先生的报案:王先生60多岁的母亲王阿姨通过某视频平台,加入了“靳东粉丝团”,为了参与所谓的“应援投资”和“公益项目”,总共转账20余万。即便家人多次提醒她小心被诈骗,王阿姨也充耳不闻。眼看情况愈演愈烈,王先生只好选择报案,并提交相关线索以协助警方。接到报案后,警方赴多省市开展了一场针对“假靳东”诈骗团伙的收网行动,成功抓获了以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王某承认他们通过图片合成、智能换脸等手段,虚构明星“靳东”身份,以组建“粉丝会”为由,招揽并筛选受害人。并通过微信上的亲密聊天,一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转账。
类似的骗局屡见不鲜,除了针对中老年女性的“温柔陷阱”,还有装成离异女白领“围猎”中老年男性的“网恋杀猪盘”,以“卖茶妹妹”“虫草姑娘”“支教老师”为噱头的网络购物直播,等等。无一不是利用部分老年人在社交与情感上的缺口,以平易近人的淳朴形象接近受害者,并快速与之产生情感联结,而后进行“收割”,诱导受害人付出金钱。
除了从社交角度展开的网络诈骗以外,保健与投资也是老年人受害的“重灾区”。以保养身体和编造的企业故事为噱头,吸引老年人通过直播购买大量保健品;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加老人微信进行关心,从而转向线下引流,诱骗老年人进行大额投资。
“银发低头族”对于网络世界的懵懂与不设防,让心怀不轨的犯罪团伙盯上了这块有利可图的“肥肉”。
网络世界的“适老模式”
近年,手机应用纷纷上线“青少年模式”,开启该模式后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而随着老年用户群体的扩大,“适老模式”是否完善?记者调研了市面上主流的手机应用程序,从结果来看,部分应用程序并无老年人专用的版本,部分有“适老化”设计的应用程序,除了字体的放大与界面的调整,并无过多的额外设计,对比常规使用,也未对内容的算法和规范进行显著地调整。部分网页和应用程序时不时跳出的弹窗还存在诱导下载非法软件等风险。对于老人来说,花哨的页面无疑提升了日常使用与辨别信息的门槛。网络世界的“适老化”仍需进一步从基础操作和内容规范进行提升,为老年人们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上网环境,在数字世界展现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
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每个人都在时间面前平等地老去。无论是在触手可得的现实世界,还是在屏幕背后的网络世界,我们都应对身边的“银发”群体再多一分关注与重视。今天世界为老年人所做的一点微小改变,也许就能帮助到明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