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建造》

2023-11-30

全国新书目 2023年9期
关键词:朝天门天际线摩天大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4/218.00 元

本书讲述了80 多个新地标的故事,通过特殊的视角和具有极强冲击力的画面,穿越到建筑和建筑结构内部,带读者沉浸式体验科技的力量、建筑的宏伟和结构的精妙,用震撼的视觉奇观揭秘新地标的建造过程,讲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

城市天际

1.建筑邀日月,天际亮城市

崛起的摩天大楼是一座城市蓄积能量的指征,它们是蓬勃发展的经济生态里生长出的钢铁丛林。目前400 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中,中国的拥有量超过全球总数的一半。这是改革开放40 多年后的新高度,不仅吸引了全球垂直马拉松爱好者前来挑战,还推动了这项赛事在中国的发展。垂直马拉松起源于1978 年在美国帝国大厦举办的攀登比赛,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参加,选手以奔跑的方式登上城市地标,仿佛要去往浪潮之巅,登上最新高度,站在云顶打卡。奔跑的是选手,也是城市与国家。

城市超高层建筑就是大地上的“海浪”,象征着城市化一往无前的浪头。向几百米高的深圳上空望去,有一片错落有致的摩天大楼,它们绵延至天边。这就是深圳的城市天际线。

1985 年,深圳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这栋建筑共有53 层,高160 米,建造过程中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不仅刷新了当时建造摩天大楼速度的世界纪录,也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指数。

2016 年,这里再次生长出新高度——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大厦主体高度600 米,拥有近40 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和商业区,最多可容纳15000 多人,占地面积却仅有3800 平方米。这种建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以茂盛的姿态成为此刻深圳城市心跳起伏的高点。

这栋600 米的城市新高度的根脉是8 根深藏地下的巨柱,它们从地下贯通地上,支撑起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每一根巨柱的承载力都超过7 万吨,相当于一艘“辽宁号”航母的排水量,8 根巨柱承载了大楼60万吨的重量,堪称中国最大的工程桩。建筑的玻璃幕墙后面藏着7 道环型钢桁架,像7 条金腰带一样,紧紧环抱8 根巨柱,共同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受力筒体,增强了大楼的结构强度。

建筑师和大楼运营者要对大楼的全生命周期负责,通过数百个传感器,他们每天都对大楼进行实时监测。超强台风“山竹”经过时,大楼的变形只有300 多毫米,这仅是大楼最初设计变形量的50%。

面对超强台风也不变形的“定楼神针”铆进地下70 米深,大楼建设时的基坑开挖深度为33.8 米,最深处达70 米,周长544 米。这个基坑最后成为了平安金融中心大厦的地下停车场。

基坑地处闹市区多条城市主干道之下,周围是3座超高层大楼,其中还遍布着复杂的电力、给水、燃气管线。距离地下停车场6 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深圳市地铁一号线。巨大的基坑如果出现任何闪失,都可能威胁到地铁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需要保证周边环境的变形小于4 毫米,以确保这条城市干线能够全程正常运行。

这是堪比外科手术的精准施工。建设者首先要在基坑周围筑起地下连续墙,用以挡土、挡水和加固正在施工的基坑;然后采用“袖阀管注浆”法灌注水泥净浆,提高基坑与地铁之间的松软土体的紧实度,这相当于一道双重保险,在基坑与地铁轨道之间筑起了一堵坚不可摧的保护墙。在这一系列措施的保护下,最终完工后周边环境的变形只有3.8 毫米,建设者无疑超额完成了任务。这是奇迹,更是实力。

基坑,是一股真正的生长力量。这股力量,藏于大地之下,仰望天空。

现在,中国建造有了建设超高层建筑的技术实力和为全世界服务的能力,但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发展精细化建造、可持续建造,真正体现出大国建造的水平和贡献。

2.凌空纵横,扬帆朝天

穿三峡,通江汉,这里的大江大河朝天而行。大江融汇百川,千山演化万象,魔幻因此而生。这里就是重庆朝天门,在这个千帆竞发之处,人们竖起了新的风帆。

在朝天门广场上,8 栋超过250 米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仿佛重庆所有的梯坎都汇聚在这里,向天层层叠加。重10 万吨的钢结构是整个建筑群的骨架,总用钢量超过两座鸟巢。这个超级工程正在刷新重庆的天际线,成为山城的新地标。

整个建筑群的“点睛之笔”是一栋全球最大的横向摩天大楼。它横跨在250 米高的4 座塔楼之上,长300 米,宽32.5 米,高26.5 米,总建筑面积1.2 万平方米,总重量达4 万吨。

这座横向摩天大楼的体积相当于8个标准游泳池,横亘在250 米高空中的钢结构玻璃连廊宛若一条悬于空中的海底隧道,晶莹剔透的玻璃构造将公共空间及城市花园带到重庆的上空,在廊间行走时犹如漫步山城云端,270 度全透明的“上帝视角”让行人可将重庆的江景、山景尽收眼底。人们来这里眺望天际线,而这里本身也是天际线的一部分。

建设者用了16 台巨型液压提升装置,将重达3000 吨的钢结构分三次运到250 米高的摩天大楼上。千吨“骨架”在塔楼的夹缝中缓缓升起,上升时距离楼体的最小距离仅有60 厘米。一旦骨架与塔楼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朝天门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塔楼间形成的穿堂风是这次安装最大的挑战,建设者要在风平浪静的窗口期尽快完成起吊。这次任务宛如站在地上,却拉起朝天之帆。

施工期总计20 天,不分昼夜,整个过程不容闪失。最终,长度300 米、总用钢量1.2 万吨的水晶观景长廊如期结束施工,这座“横向摩天大楼”的长度、高度均创世界之最。

整个建筑群构成了建筑史上令人惊叹的八纵一横。江山倒映在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之上,依旧如画。记忆并未消失,故事被存放在建筑里,但是有了全新的纵横,人们开始书写新的传奇。

猜你喜欢

朝天门天际线摩天大楼
THE SKY’S THE LIMIT
朝天门
芜湖滨江天际线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FULL TEXT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点绛唇 朝天门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朝天门编年史
摩天大楼
面向优势选择评价的天际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