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极海豹

2023-11-30

全国新书目 2023年9期
关键词:威德中山站海豹

赵勇

就职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曾任我国“雪龙”号极地破冰船轮机长,参加过十余次南北极考察,并在中国第27 次、第33 次南极考察时担任南极中山站越冬站长。在南极中山站越冬考察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在南极的工作和生活,用几百篇博文、数千张照片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南极故事。

《嗨!我在南极》赵勇 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8/48.00元

最近南极中山站天气晴朗,每天日照时间已达到16小时,还有一个月南极中山站即将迎来极昼。

在中山站附近的海冰上,几只待产的母海豹已经躺了十多天了,队员们经常会过去看看,关心小海豹什么时候出生。

昨天午饭后两名队员去站区熊猫码头附近散步,无意中看到海冰上卧着一对海豹母子,小海豹估计是刚出生的,因为前一天队员过去看时还没有小海豹的身影。这可是今年南极中山站附近诞生的第一只小海豹,两位队员回来一说,其他队员纷纷带着相机和摄像机往码头方向跑去。大多数队员都没有见过刚出生的小海豹,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

当队员们来到冰面上,正好看到小海豹紧紧依偎在母海豹的身边正在酣睡,睡得那么沉稳安详,画面温馨美好。

生活在南极的海豹是幸运的,因为南极大陆上没有它们的天敌,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躺在冰面上睡觉,不需要防备其他动物的攻击。当然,在水下海豹还是要防备鲸鱼的袭击。在北极海豹的生活则艰难得多,要随时提高警惕防备北极熊的袭击。在北极冰面上出生的小海豹身上长着白色的绒毛,就是为了和白色的冰雪融为一色,避免被北极熊发现。在南极,刚出生的小海豹不需要伪装毛色,一般都和母海豹的毛色差不多。

这只小海豹是灰黄色的,因为刚出生的缘故,肚脐上的脐带还留有一大截,也不知道母海豹是如何咬断小海豹的脐带的。小海豹瘦小的身体有五六十厘米长,醒了以后就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个对它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不时还会爬离母海豹身边,但都被警惕的母海豹拖了回去。母海豹绝不允许小海豹离开它的保护范围,队员们远远地给这对海豹母子拍了照,为小海豹定格美好的瞬间。

南极地区目前有锯齿海豹、豹形海豹、威德尔海豹和罗斯海豹这四种海豹。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海豹属于威德尔海豹,是以英国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的名字命名的,这种海豹背部呈黑色,其他部分呈浅灰色,体侧有白色斑点,体长3 米左右,体重300多千克。雌性体格略大于雄性,在冰上产崽。威德尔海豹出没于海冰区,能在海冰下度过漫长黑暗的寒冬。它靠锋利的牙齿啃冰钻洞,将头伸到冰面上呼吸,或钻出冰洞,独自栖息,少见成群现象。雌性多栖于冰面,雄性多在水中。

随着威德尔海豹一年一度哺乳期的到来,中山站附近的海冰上将会迎来更多的小海豹诞生。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中山站在本月进行大气成分观测时,持续多次观测到南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400 毫克/升,这表明这个地球上空气最纯净的地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已到达一个新的标杆值。

中山站的大气成分观测栋位于站区西北面的天鹅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测量包括现场连续观测和每周的空气气瓶采样两种方式,采样的空气会被送到国内实验室用以比对和评估现场观测数据的准确度。此外,天鹅岭的现场观测还有不同级别的标准气体用于对仪器的定期校准。这些放在高压气瓶内的标准气体分别溯源于我国国家标准中心的气体浓度标准以及世界气象组织主导的国际标准气体浓度。

大家知道,动植物的呼吸、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过程均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这些二氧化碳总体上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吸收,自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我们的地球因为有着密度合适的大气,特别是有温室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等),在接收太阳辐射的同时能将太阳的一部分能量存贮起来。地球大气就像一层棉被一样,保存着这部分热量以免散失到宇宙空间中去,这是地球与月球、火星不一样的地方,因而地球表面的温度不会随着日夜交替出现剧烈的变化,生命才得以存在和维持。但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地上升势必会造成这个“棉被”厚度的增加,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影响到现在的气候平衡,这就是全球变暖的气候效应。在目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因为被厚厚的温室气体包围而存在强烈的温室效应,地表温度达到几百摄氏度,生命根本无法生存。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球有多个站点对大气中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进行观测,其中28 个站点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代表全球背景的观测站,它们均位于荒无人烟的极地、高山、海岛或沙漠。这些地方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在这些地方所测量的数值代表着大气中一个背景的变化。美国在南极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便是这28 个站点之一,我国南极中山站则是从2010年第26 次南极科学考察开始进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观测。

我们可以从过去60 年里南极各站点观测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看出,南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年平均浓度已从1957 年的310 毫克/升上升到2015 年的395毫克/升。

南极因为远离人类活动区域,这里的空气是全球最纯净的。科学家通过钻探南极的冰芯,从其中的气泡里取得了过去地球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数值:在过去的几十万年里,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很稳定,但这种稳定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突现巨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地在上升,如果将这个增长数字转化为绝对值,那就是当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百亿吨以上的数量级增长。

目前,南极中山站首次在大气成分中观测到持续多次的400 毫克/升的二氧化碳浓度,尽管相对于北半球要晚两年,但是地球大气是一个整体,北半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经过近两年的自然输送和扩散过程,终于还是让南极的测值抵达了这一水平。可见,随着人类排放的持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还会继续增加,我们保护大气环境的重任相当艰巨。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保护环境对我们人类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威德中山站海豹
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狗和海豹的相似之处
全球第四大油服巨头未能熬过石油寒冬
爱的纪念
南极洲——中山站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爱的纪念
可爱的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