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3-11-30纪雪松

小学生 2023年27期
关键词:正数负数长方形

☉纪雪松

数字化教学资源泛指电化教育设备、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技术等一切能够辅助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与稳定进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不但能够有效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与繁琐性,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速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乃至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均有突出作用与积极影响。

一、声像结合打造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对其学习动机、情绪与主动性起关键影响[1]。在小学数学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便可在充分把握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习惯的基础上,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创设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数学教学情境。并将儿童喜爱的电子游戏与教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增强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深度投入、全面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如,在引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时、分、秒》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利用微课教学技术“短小精悍”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打造集声、像、画、形于一体的教学情境。

首先,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圆形时钟、手表的钟面,并利用放大功能将钟表的钟面放大,让学生更加直截了当地观察到钟面中所包含的要素。例如,长度不一的时针、分针与秒针;表示钟点的12 个数字;每个数字间隔五个小格……。而在学生对钟面进行细致观察后,小学数学教师则可紧随其后地为学生展示时钟、手表正常运转的Flash 动画,并配合时钟的“滴答”声,为学生创设“时间正在不断‘溜’走”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而实现流畅的课程导入。

其次,为学生赋予“时间掌控大师”的称号,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敲击键盘的方式随意暂停钟面,并鼓励学生尝试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间。而在学生自主表述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彼此交流与分享自己的读表经验,让学生在心得体会的共享中学会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指向性时间,并理解每个数字之间间隔的五个小格的每一个小格代表一分钟,每个数字之间间隔的一大格代表的是一小时,进而自主推导与归纳总结出时与分的数量关系“1 时=60 分钟”。

再次,让学生用鼠标控制钟面上的秒针,观察秒针在转动一圈后分针与时针的变化。由此,学生便会发现“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而时针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梳理出分与秒之间的数量关系“1 分=60 秒”。紧接着,小学数学教师便可抓住教学时机,继续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更多钟面,让学生用鼠标将时间与对应的钟面连接起来;或用键盘输入钟面上所显示的时间;或在电子钟面上拨出与时间相对应的时针、分针、秒针位置……让学生通过数字化数学练习得到数学知识的深化与内化。

最后,设计赛跑游戏,让学生控制电脑中的“小人”进行赛跑,并记录“小人”跑步用时,促使学生通过参与电子游戏深刻感知到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认识到时间的可贵,生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WPS 中的表格功能,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表,以此来将“时、分、秒”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从而在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本次的数字化情境教学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2]。

二、数形结合动态演示,突破障碍——化繁为简

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影响与限制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所在[3]。而在小学数学数字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可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形象真实的教学优势将抽象的“数”与形象的“形”结合起来,以此来有效化解小学数学的难度与复杂性,让学生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与辅助下冲破定式思维的桎梏,突破数学学习重难点,踏上深度数学学习之路。

例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希沃白板将抽象的负数与形象的数轴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互动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作用下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学会正确区分负数与正数减法,学会用负数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而得到学习障碍的突破。

第一环节,为学生播放天气预报节目,并从中提取出三亚、哈尔滨与济南三个城市的当天温度,用希沃白板展示这三个城市温度的卡通温度计示数,以拟人化的卡通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读数的方式了解到济南的最低温度是0℃、三亚的最低温度是零上22℃、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3℃。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设置教学问题:“你们知道如何用更加精准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三个城市的温度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负数”概念,并将0℃、+22℃、-23℃三个数依次标记到济南、三亚与哈尔滨三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地将负数与温度建立起联系,自觉地探究“+22℃和-23℃含义的区别”。

第二环节,在希沃白板上为学生呈现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与海平面对比的形象图片(图1),并鼓励学生在根据图片描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多少?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多少?”的同时,迁移运用从上一环节中所收获的负数知识尝试运用负号“-”加数字或正号“+”加数字的方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以此来促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正数、负数的数学概念与数学认知,即,+22、+8844.4 这样的数是正数(数字前面有“+”符号,或者没有);而像-23、-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数字前面一定有“-”符号)。

图1 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与海平面

第三环节,在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初步建立起正数概念与负数概念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围绕数字“0”展开探讨,让学生通过绘制数轴(图2)的方式分析数字“0”是正数还是负数?思考正数与负数的关系,以此来促使学生通过对数轴的有效绘制,认识与把握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图2 数轴与负数

最后,教师则可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展示一辆公交车在路上行驶,到站停靠载客的形象动画,并鼓励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公交车在每次停靠时的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记录下来(表1),用负数与正数描述这辆公交车全程载客数量的变化情况。

表1 公交车载客人数变化情况表

通过本次希沃白板教学设计,学生不但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对负数这一数学概念建立起了形象的认知,感悟与把握到了负数与正数、负数与正数减法的本质性区别,其在自主运用希沃白板展开交互式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4]。

三、多元变化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创新创造

数学思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需形成与具备的关键能力[5]。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力为支点活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对数学课程内容、对数学问题进行多元变化,以此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下得到发散与活跃,进而得到思维能力的进阶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在引导小学生由正方形面积公式S正方形=边长×边长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就可采用数字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数学学习,让学生通过点击屏幕的方式实现与数学知识的充分交互,进而在独立探索与互助协作的过程中自主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在对学生合理分组后为各个学习小组提供十二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并引导学生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S正方形=边长×边长计算出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智慧学习屏幕上将十二个小正方形摆成长、宽长度不一的长方形。由此,学生便会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摆法:

【摆法一】每行摆六个,摆两行。

【摆法二】每行摆四个,摆三行。

【摆法三】每行摆十二个,摆一行。

引导学生演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并提出问题:“如果将正方形看作是长与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那么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正方形= 边长× 边长是否可以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驱动学生展开数小正方形个数、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长方形=长×宽”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摆法一】中,学生可通过数小正方形数量的方式先得出长为6cm、宽为2cm 长方形的面积是12cm2,随后迁移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正方形=边长×边长,得出这一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6×2=12cm2;【摆法二】【摆法三】推导方法同上。

学生会在反复求证与推导论证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长方形=长×宽”,其对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也会在多元思考、合理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刻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同时也是驱动小学数学教学先进化发展、智慧化创新的重大举措。在本次数字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小学数学课堂为教学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为嵌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切入点展开了教学设计,不但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样也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阶、深度数学学习的实现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学习支撑。

猜你喜欢

正数负数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