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路径探析

2023-11-30杜环利

科教导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关怀辅导员人文

杜环利,王 婧

(1.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2.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环境变化多样,大学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之增加,出现情绪紧张、焦躁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逐渐增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心理健康工作协调发展[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大学生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他们需要得到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形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提高大学生认同感和自我意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人文关怀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怀。通过人文关怀,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和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益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而心理疏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消除压力、消除内心困惑,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疏导能够引导学生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心理疏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和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2]。通过与心理疏导师的互动,学生能够学到积极的沟通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这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冲突处理和压力应对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疏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现象

2.1 重教师轻学生,学生主体地位未得以有效落实

随着素质教育及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行,教育工作者也在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仍存在以教为主,教师单方面灌输内容给学生,教育形式多为“说教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被动参与,无法体现个体性差异和多元化需求,导致其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2 缺乏关注个体需求,忽视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灌输知识和宣传意识形态,忽视了对个体需求的关注。大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需要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然而,现实中高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导致学生思想认同感和自我意识的缺失。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个体的关注,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谈心谈话也是形式主义,导致学生容易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觉得教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较少关注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情绪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关怀,导致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3 强调辅导员德育职责,其他部门与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

高校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校所有教师和所有课程都有育人职责,高校各部门要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当前社会和高校普遍认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人,其他部门和教师只负责传达通知和完成授课任务,他们的价值引领责任意识不强,认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其他职能部门和专任教师在教育责任的认识方面存在偏差,未真正形成三全育人整体布局。

2.4 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与社会的连接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类型多以思政理论课的形式进行,“大思政”体系不完善,未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传统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使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思政课没意思,上课只是为了获得相应学分。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与社会的紧密连接,缺乏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机会。这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3]。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策略

3.1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应提供宽松而关怀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声音。同时,注重师生间的坦诚交流和理解,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心理教育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提高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与他人情感的能力。教育学生表达爱和关怀,并学会倾听和关注他人的需求。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关怀青年的活动,如亲子关系讲座、心理健康沙龙等,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关注特殊群体,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说教”,也不是全员灌输,而应有针对性。对于特殊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例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既要给予经济帮扶,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介绍国家的资助政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推荐就业机会,同时,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与心理问题。

3.2 发挥辅导员德育职责,教学和管理部门形成育人合力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多、陪伴最久,同时也是最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人。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育人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给予学生关心,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高校应充分完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机制,保障辅导员工作有保障、晋升有条件,让辅导员工作无后顾之忧。

高校应培养一批具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力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充分利用好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功能,多数专业课教师为高学历人才,大学生会带着仰视、敬佩的目光看待他们,因此,高校可以引导鼓励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课程思政,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明确职能部门管理与服务的双育人职责。高校机关教辅部门,如教务处、学工处、招就处、后勤服务等部门,是高校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部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他们同样承载着教学育人职责[4]。高校要引导职能部门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单单认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遇到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就简单地推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育人职责,在日常工作中,改变工作作风,制订好相关制度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各个部门要协同发展、相互沟通,与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工作。

3.3 多措并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网络原居民,网络已经对其生活、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随时关注网络动态和新闻热点事件,部分学生识网、辨网能力较弱,容易被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干扰。高校应遵循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政热点事件,防止学生产生偏激言论。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改变生活困境。同时,利用新媒体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主题教育网站的管理,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寻求与大学生的思想共鸣,为学生解疑释惑,及时消除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心理矛盾。

建设好校园文化,凸显隐性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高校应构建健康、多元的校园文化高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充分应用校园展板、文化长廊等做好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的展示,让学生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遇到困难时,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问题。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时间节点,以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传承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宽实践路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论知识得以检验的有效方式,也是大学生塑造精神高地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将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勤工助学、创新创业、顶岗实习、专业见习等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活动,例如,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关爱、乡村振兴促进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4 结语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关怀辅导员人文
人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