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3-11-29周明远
周明远
[摘 要]资料搜集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升阅读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梳理统编语文教材中资料搜集相关内容,理解编者意图;发挥资料在阅读学习中的教学价值,并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多维支架;要把握课堂中运用资料的时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资料搜集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8-0075-03
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运用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的“梳理与探究”板块在每个学段都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其中第二学段指出“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学段指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后,却没有提供路径、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习活动,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搜集路径单一,搜集内容零散、片面,以及没有在课堂上合理运用等。因此,围绕着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纵横聚焦教材,明确学习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解决了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并在不同的单元中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具体分析编排内容之间的互相联结、纵横勾连,以提升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
(一)纵向梳理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搜集资料相关的内容,并以若干个知识点的形式分布在各个单元的不同课文中,旨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导读提示中提出“查查资料,了解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的要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了“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的要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了“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的要求。这样从低年级的“查查”和“收集”逐渐发展为高年级的“搜集”,可以看出编者从一开始限定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向,到后来逐步提升开放性,由简到难、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学习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资料搜集能力在不同学段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并结合教学要求精准施教,确保学生资料搜集能力的提升。
(二)横向关联
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教師不仅要站在课程的视角纵向梳理教材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单元内部横向关联的特点,即围绕语文要素中对学生搜集资料的要求,横向考虑课文与课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力求通过单元整组教学形成合力,把搜集资料的学习要求落到实处。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要素,通过递进式学习来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学习《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中的诗句,明确学习内容涉及的事件、地点等,为学生指明查阅资料的方向,以促进学生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时,教师可以一方面让学生搜集梁启超的生平资料以及《少年中国说》的全文版,另一方面结合课后练习的要求,让学生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强国信心,凸显课文的教学价值。《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练习明确要求搜集资料的具体内容,即学生搜集的资料要体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相对于先前的搜集资料任务,这次的搜集资料任务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小岛》一文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我国守岛部队生活方面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板块,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梳理与归纳课文体现的思想感情。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不仅能提升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教师引领学生把握教材单元内部之间的关联,能够明确教学方向,完成教学目标,使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二、多元搜集资料,搭建教学支架
由于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的问题,一些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完成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或者单元学习落脚点出发,为学生搭建多维的教学支架,将搜集资料的过程由隐性转向显性,从而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一)搭建目的性需求支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为学生指明查阅资料的方向,可以避免学生搜集资料时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的现象,促使学生有效阅读。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红军长征的时间、经历的省份、重要的战役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乱砍、乱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些行为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从而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这样,教师依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目的性支架,使学生的资料搜集更具针对性,有效避免搜集资料的过程流于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助学支架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搜集路径单一,资料内容片面、零散。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篇章导语页、课文注释、课后练习、插图的具体要求搜集资料,使学生搜集资料的路径呈现多元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进鲁迅”,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此处的“相关资料”不仅包括课外资料,还包括教材中各个助学系统中的资料。如单元导语页中鲁迅的人物简介和肖像图;《少年闰土》一文中对《故乡》的注释;《好的故事》中的课文注释以及课后“阅读链接”中对鲁迅作品的评价;《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中鲁迅的肖像画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的相关资料,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搜集资料时,教师可以结合助学系统,引导学生领悟具体的、多元化的搜集方向,如作者的生平资料、作家的文本解读、相同主题的其他文章、相关的图片和影像等。这样,多元化的资料搜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搭建综合性提示支架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够全面,不利于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的特点,将学生的零散资料转变为综合性提示支架,拓宽学生的阅读视域,真正发挥资料在学生阅读中的助力作用。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习《短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繁星》里的其他诗歌以及冰心的其他作品,如《春水》《寄小读者》《小橘灯》等。这样全面地搜集作者的相关作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与了解,还能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教师为学生搭建综合性的教学支架,使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与问题。
三、适时呈现资料,凸显教学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搜集资料要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后,教师不仅要筛选和整理学生搜集的资料,还要把握课堂上运用材料的时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破解阅读难点,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课始呈现,激发阅读期待
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引入学生搜集的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到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蔺相如是同时期赵国的丞相,还初步认识了赵国与秦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在学生对相关背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导入课文,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七律·长征》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资料内容,再要求学生说一说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并提出相关问题:“诗中提到的五岭指的是哪些地方?乌蒙山在什么地方?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瞬间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学习诗歌,不再将教学局限于课文诗句里,而是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讲解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加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并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这样既消除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阂,又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让教师更有效地展开教学。
(二)课中呈现,突破学习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阅读资料,最终实现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目标。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呈现资料,以降低理解难度,优化课堂教学。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师让学生找出“在法庭上”这部分内容中描写李大钊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中认识到李大钊已饱受酷刑的折磨,从“平静而慈祥的脸”中体会到李大钊内心的伟大力量,他为了避免妻儿担心自己,表情仍然是那么坚定、沉着,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为了深化学生对李大钊革命优秀品质的理解,教师把学生搜集到的关于李大钊行刑前的资料投影在大屏幕上:“杀害李大钊,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借助资料,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李大钊坚定的革命信念。可见,教师适时呈现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课后呈现,拓宽阅读空间
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教师在课文教学结束后适当引入资料,创设更为开放的阅读空间,促使学生深入感悟与思考课文,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的课后练习第三题,其中的加点部分“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是特殊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几种“不知道”的不同形式,突出表现了闰土与“我”的不同。闰土是乡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代指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眼界狭窄,知识贫乏。那么闰土和“我”如此不同,长大以后两者之间的友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搜集到的《故鄉》一文,让学生自行阅读并说一说阅读感受。这样,教师在课末引入相关资料,可以拓宽课文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充分发挥搜集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教师依据语文新课标在小学第二、第三学段的具体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有积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同时,教师要把握课堂中运用资料的时机,让学生深刻体会运用资料在阅读学习中的价值。这样,能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的习惯,提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芳.小学生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苏教育,2006(16):17-18.
[2] 邵红.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中),2021(7):87.
[3] 谢芳.学用结合,提升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探索[J].阅读,2021(95):17-20.
(责编 李铉华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