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
2023-11-29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高佳慧
■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 高佳慧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当今不仅要求新时代人才扎实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自身拥有创新探索精神,还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素养。而在原有思政课程体系之下,国家又再次提出学科互融、大思政教育等理论,阐释了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的核心理念。为此,如何实现德育在各大学科的渗透,完成学科融合及大思政教育等战略部署,是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对象,结合发展背景以及德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难点,分析了相应的实施路径,以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一、深研启思——立德树人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渊源
要想真正实现数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自然需要了解立德树人这一理念与数学学科的渊源,从而在实现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而所谓立德树人,指的是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树立学生的道德品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形成自我认知的“钥匙”,尤其对正值青春发育的黄金时期,好奇心旺盛的青少年而言,无论是蜿蜒曲折的数学发展史,还是要求发散思维的数学问题,都对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形成逻辑思维有所助益,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加以引导,结合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各类实际问题,就很容易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由此可见,无论从教育创新还是学生成长方面考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都有助于学科理念革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刨根问底——数学融入德育的难点浅析
目前,在教育领域针对数学与德育融合的研究不胜枚举,也有许多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或是偶然因素,无法适用于所有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或者理论可行,但实践较为困难。结合与相关教师和学生的探讨以及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笔者认为数学融入德育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的教学案例也彰显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并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交流过程中,这部分教师甚至反映自己做了大量工作,准备了许多有趣的课堂活动,但是学生反馈平平,其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思维方面的差距。首先,从学生来看,无论是数学还是思想品德教育,都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与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相比,数学学科要背诵诸多公式和基本算理,解题步骤烦琐,还有一些题目内容较多的应用类题目看起来较为复杂,使学生打起了退堂鼓,因而许多学生都对数学敬而远之。而提到思想品德,学生的印象就是无穷无尽的说教以及各种各样的传统美德,这种几乎成为定式的教学内容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久而久之,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成为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的形式化内容,学生自然缺乏兴趣。而将这两种对学生本身而言缺乏吸引力的内容相整合,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学生积极性较差,进而影响教学实效。
(二)情境设计高度统一
在数学学科尝试融入德育时,一些教师经常会用诚实守信、爱国等内容作为切入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是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感觉,教育效果甚微,甚至存在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一课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能借助火箭零件参数设计以及日常生活超市购物行为,来阐述小数虽小,影响甚大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细心认真,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在许多学科教学中都有所应用,情境设计的高度统一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体现数学与德育的内在联系,自然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同时,除了常见的爱国教育、诚实守信等基本观念以外,德育还包括社会责任、法治公正、合作友爱等衍生观念。如果只是围绕诚实守信、爱国、传统文化等主题来设计情境,就会忽视德育的全面性,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另外,要考虑到各学科的德育切入点,在“求同”的基础上保留学科特点,进行适当“存异”,充分发挥数学学科逻辑严密的优势,这样才能让情境设计更具有教学实效。
(三)理论可行但实践困难
在我国的教育探索发展历程中,有关立德树人理念在课堂教学渗透的研究,已然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教师意见的分歧,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一些教师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停留在基本的德育与数学相互结合的表面,不能有效地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导致教学过程出现教育目标与实际操作相脱节,如突兀地在数学课程中提及德育内容,就会显得格外生硬,甚至占用大量时间,本末倒置,仅仅在应用题目中简单提及,导致德育效果不显著,这些问题会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想法过于开放,设计了许多数学与德育相互融合的课内外活动,但其中的一些活动组织和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存在理论可行但实践困难的问题,而另一些活动则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贯彻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难以及时跟进后续的各项措施,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让立德树人理念在数学学科中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三、对策探究——数学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结合热点构建趣味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与立德树人理念融合的教学尝试中,一些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缺乏生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过于刻意地融入德育内容,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或存在本末倒置之嫌。因此,如何在确保结合时事热点的基础上,构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思路。时事热点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些充满争议性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也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使其不仅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培养其思辨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尝试引入近期排放核污水的时事热点,教育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地球。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对这一事故有所了解,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教师再次播放相关新闻,由一幅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进一步讨论的欲望。
其次,完成课堂导入后,教师展示一些相关数据,帮助学生了解核污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种类及浓度,统计受排放影响的周边不同地区和各类海洋生物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在教材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对比分析这些数据,并用图表形式在纸上进行绘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水、海藻、鱼类等海洋生物的放射性物质平均含量,让学生简单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些放射性物质如何影响海洋食物链和人类健康。
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核污水的危害,表达自己对排放核污水行为的看法,并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时事热点进行情境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还能有效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发人深思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及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使其形成辩证观念,思考人类对环保的职责,从而自觉保护环境,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二)巧设活动激发课堂活力
前文提到,一些教师提出的各类课外活动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组织和实施起来存在困难,因此笔者认为,适当地开展数学德育活动虽有必要,但应当以可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入手。通过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完成学会知识—树立观念—形成认知的思维转变,从而完成立德树人观念与数学学科的深度结合。在以往的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尝试以拓展性较强的应用类题目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这一活动的局限在于学生的参与度有限,课堂氛围难以充分调动,使得德育稍显生硬,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实践类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确定本课德育切入点为认真细心、分工合作、交流沟通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小组长需要扮演教官,指挥自己手下的“士兵”完成统计活动,每个“士兵”分别掌握两组数据纸条,每次只能使用其中的一组数据,并只能按照纸条上的提示告知“教官”小数点位置信息,而“教官”则需要将“士兵”手中的数据进行排列组合,并根据“士兵”的提示,分别找出最大和最小的两组数据,进行求和。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灵活运用前期所学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大小比较关系等知识,而且由于需要不断验证大小,所以学生间的协同配合十分重要。在课后总结阶段,许多学生都会因为自己小组的数据计算出现错误而懊悔不已,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指出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做事要细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在这一活动中,主体为数学活动,而德育则主要集中在课后总结阶段,相较于传统的德育集中于教学情境中而言,避免了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单一感,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如此一来,结合前期的情境设计,就能够实现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及时评估不断完善革新
与普通教学一致,德育自然也需要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进行及时评估,这样才能帮助教师了解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从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在数学中融入德育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教学评价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参与兴趣以及思想认知情况三个角度进行设计。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来看,教师在原有的基础知识考核上,可以额外增加一些自我认知评估,如涉及一些复杂运算时,有的学生会尝试利用计算器等进行辅助计算,这时在教学评价栏目中可以增设“诚实框”,让学生自行填写是否使用了这些辅助工具,并简单介绍使用的原因,对填写这一栏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评语中表扬其诚实的行为,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在闲暇之余利用手算的方式进行复算,了解计算过程,避免出现答案正确、过程错误的现象,同时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加强指导,提高其计算能力,强化数学基础。这样能够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也能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
而在课堂参与兴趣评估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设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三个栏目,尤其针对情境设计以及课堂活动设计而言,除了教师的观察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了解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反馈情况,根据这些内容不断地完善,从而为立德树人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在学生的思想认知情况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观念,作为立德树人的评估项目之一。例如,对原本独来独往的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堂活动有所改观,变得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将这些较为直观的表现纳入考核,能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核心素养培养观念的根基所在,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为了促进立德树人与小学数学学科的结合,教师应当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有意识地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入其中,使数学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诚然,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的教学规律,形成更完善的理论体系,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向教学现代化的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