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
2023-11-29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周广平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 周广平
自新课标落实以后,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理念、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革新,针对知识理论进行的教学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学科的理论价值也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价值,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开始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所谓跨学科教学其实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动教学,是单一学科突破学科界限以后向外延伸开展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设计并推行,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或综合能力。小学体育看似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大关联的学科,也是唯一大部分教学活动都在室外的学科,但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一定的联系,课堂上进行的游戏和开展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心理健康同样能够产生一定的助力,甚至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也可能需要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这为小学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要点
站在更深层次的视角来看,体育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其他学科知识或技巧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完善小学体育的整体教学体系,跨学科教学这种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育、理解体育、爱上体育。而就目前小学阶段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而言,学校的不重视、教师的不专业是导致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无法提起足够兴趣和体育育人价值无法充分发挥的直接原因。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体育学科育人效果,教师在设计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时需要遵循兼容性、交互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并重点关注体育学科的教学定位与教学价值,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设计原则
1.兼容性。
跨学科教学本质上就是打破学科界限以后的多学科联动教学,以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中心,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于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中,使单一学科的教学也能够变得更加多元化。站在这一视角来看,小学体育教师在跨学科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就需要遵循和体现兼容性这一原则,教师要先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确定教学设计的中心思想与核心主题,再筛选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无障碍地融合在一起。
2.相互性。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都可以在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融合,而这些渗透于核心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其他学科知识正是跨学科教学综合性与知识性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还需要遵循相互性这一基本原则,即在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外还要注重体育知识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合,也就是说,体育在跨学科教学活动中既可以是“本”,也可以是“支”,跨学科教学既要能够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也要能够提升其他学科教学质量。
3.科学性。
无论在哪一个学科或哪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盲目选择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活动都不能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不合适的内容反倒对教学产生反作用,甚至阻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合适、合理也是跨学科教学设计的一大追求。在这一追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就要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在选择学科和选择学科知识时注重所选部分与体育课程本身的适配性,以达到更好的跨学科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1.体育学科的教学定位。
新课标明确地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定义为课堂教学核心追求之一,为体育这门侧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运动意识、助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学科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也让体育从应试教育模式下长期受到轻视的边缘学科一跃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核心学科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基于体育课程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也应当本着“全面育人”的目的,树立培育综合型人才的根本教学目标。
2.体育学科的教学价值。
体育是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中,体育比赛的输与赢作用于学生品格、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游戏的参与过程作用于学生思维意识的拓展与延伸,体育中的运动美、体形美与健康美则作用于学生审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基于此,教师在设计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地开发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实践
从学科本身来说,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因而要想实现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就需要以体育课程活动为中心,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渗透与互补中建立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打造更完善的体育跨学科教学体系。综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小学体育学科的课程特征来看,融合其他多学科知识开展趣味性更强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主要模式,心理学研究也曾表明趣味化的体育游戏或体育运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主观能动的驱使下自觉参与各项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的活动,原本枯燥无味的部分体育运动在跨学科知识的加持下变得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正向的引导。
(一)体育游戏中的跨学科体现
综合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常常会引入游戏这种更符合低年龄段学生兴趣爱好的活动方式,以消解体育运动的枯燥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尤其是在以“跑”为核心的体育运动中。跑步是体育课堂最常用的运动形式,也是相对来说门槛最低、多数学生能够参与的运动形式,但单一、反复的跑步练习极易消磨学生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练习的质量,降低体育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游戏来提升跑步的趣味性。
以“耐久跑”为例,这是一种能够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发展的运动,在体育课程中常作为基础热身活动进行,除了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外,还有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在跨学科教学模式下的耐久跑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路线设计中融入数学的“周长”和“排列组合”概念,先在场地内部摆放几个带有数字的标志桶,再引导学生围绕几个数字标志桶进行“打卡”式的耐久跑,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自行设计跑步路线,要求在打卡每一个数字标志桶的过程中避免跑“回头路”。这种自行设计路线的耐久跑活动对学生来说有着更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小学体育与英语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受限于学生的年龄与身体发育情况,小学体育课程中需要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基础,主要是“走、跑、跳、队列”和简单的球类运动,相较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展,大多数时候的教学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体育运动。大部分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会展现出活泼、多动的年龄特征,尤其是在队列训练中注意力不够专注,很多时候都不能够及时针对教师给出的指令做出合适的动作,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入英语单词,在中文指令中夹杂简单的英语指令,如“left”“right”“close”“attention”“come on”等。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说明,告诉学生接下来将要开始一个“听口令”的游戏,要求其集中注意力听接下来的口令,并根据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游戏以班级为单位,实行淘汰制,在一轮游戏过后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在本堂课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自由活动,其他学生则需要再进行下一轮游戏。一边是自由活动的诱惑,一边是口令中夹杂着的英语单词,学生在听口令的过程中便会投入更多关注,而这种引入英语单词的体育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还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运动相关英语单词的记忆。
(三)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从表面来看,体育学习动的是身体,数学学习动的是大脑,二者之间在教学逻辑上存在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体育训练过程中更是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这为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而在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种类运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或融合数学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知识与运动技巧。
以足球运动为例,球类运动中要用到的主要器材“球”是培养学生数学图形意识的有效载体,足球表面规则分布的图案能够方便学生认识和了解图形,因而在开始足球运动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足球的颜色、图案和不同图案的数量,或者让学生尝试计算足球中黑白两种图形色块的面积与分布比例。正式开始训练后,教师可以引入“多练多思”“逆向思维”等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反复向学生强调足球中的各项基本规则和判罚标准,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违反规则,这种反复提醒会让学生在潜意识层面形成固有的认知,继而在后续的运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不合规的动作。从本质上来说,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小学体育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语言文字为教学载体,以各种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输横跨多个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在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着更高的适配性,即使对看似毫无关联的体育学科,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各种课内外文学著作也不乏体育运动项目内容,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就出现过蹴鞠、相扑、摔跤、射箭、武术等运动项目,简单地对我国古代的体育文化进行了介绍,对此,小学体育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联动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设计。
以“蹴鞠”为例,我国古代的蹴鞠就类似于今天的足球,都是用脚踢球的活动,虽然形式与规则上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学者认为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前身。在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足球教学时就可以结合蹴鞠来介绍足球的发展历史,引入一些含有蹴鞠或足球内容的文学作品,来提升学生对足球的认知。而在以小组形式展开的足球竞赛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编书中的一些战术进行对阵,并为学生布置以“写作”为主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将比赛过程、结果和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记录下来,一方面锻炼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比赛技巧。
(五)小学体育与美育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体育+美育”的跨学科教学主要落实在素质教育层面,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质的同时,为其提供了艺术与体育的熏陶,推动“五育融合”理念的践行与落实。而在建设“体育+美育”跨学科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音乐和舞蹈中寻找切入点,然后在音乐元素与体育舞蹈的融合中带领学生认识“运动美”的内涵,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
实际上,音乐与舞蹈、舞蹈与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可以让舞蹈更生动,而舞蹈可以让体育更丰富,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打造特色化体育舞蹈课程的方式来推动“美育+体育”的进一步融合,将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对小学生来说,音乐元素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听觉感官的刺激,“音乐+舞蹈”形式的体育活动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活动来说更具有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体育舞蹈在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说是运动的一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体育舞蹈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与运动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为小学体育学科带来了更多关注,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校和教师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展开更多思考。实际上,小学体育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本质上是对体育运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与优化,并借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能力、思维和体质的提升提供助力。对此,教师应当秉持全面育人的基本理念,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体育以外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学科育人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