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留苏档案中看高自立的早年革命生涯

2023-11-28曾辉

百年潮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安源萍乡岳父

曾辉

高自立在苏联期间照片

高自立曾经担任过红三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副主席、代主席、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是中共早期革命人物之一。近几年,高自立的生平事迹从历史烟云中被挖掘出来。不过,目前对高自立的介绍侧重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后,早年革命经历语焉不详,其家世具体情况基本付之阙如。幸运的是,远在万里之遥的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所藏高自立个人档案中,有目前能查到的高自立最早的照片,有高自立亲自撰写的一份详传《同志自传》(约5000字)及一份简传《周和生》(约600字),还有两份表格即《国际列宁学校调查表》及一份更详细的情况调查表,此外还有俄文档案。这些档案详细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及赴苏前的经历。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可以看出高自立的家世情况及早年革命經历。

幼失怙恃,身世坎坷

高自立,原名高省烦。高自立系其在苏区时用名,在苏联时期曾化名周和生。1900年7月7日,高自立生于江西省萍乡县北路村大源头(今萍乡市安源区青原镇源头村)一个农民家庭。

高自立命运坎坷,母亲刚刚怀上他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高自立抚养至一岁多后,也改嫁。此后高自立“从未与她(即生母)的家庭发生过关系”,而由伯父代为抚养。到九岁时,伯父也不幸去世。孤苦伶仃的高自立又一次失去了依靠,无奈之下,被过继给高昆池为子。

高昆池在当地算有文化的士绅,但命途多舛,诸事不顺。40岁前教书为业,后在县衙做书办,但不久差事被免,之后曾与他人一起兴办铜矿,惜未成功。二次革命后,高昆池因曾加入过国民党而受通缉,家中花了数百元才算了事。55岁以后,高昆池又重拾教鞭,其间曾与人合伙做煤炭生意,但经营不善,亏本200元。

高自立在苏联手写的《同志自传》(部分)

高家“共有谷田48担,年岁丰收可收谷48担”,全家需吃谷40担,每年略有剩余,另有茶油山4块,每年可榨油100斤,房屋1栋,可供全家勉强居住。如果没有意外,高家本可自给自足,但不幸的是,因为生意失败等原因,高家背上了1000余元的债务,每年应还的利息就高达240余元,每年收支相抵,多时尚缺口200多元。尤其是后来,高昆池的两位哥哥因故均失去了劳动能力,高家被迫雇用长工,负担更重。高自立自然也时有衣食之虞,生活艰难。

高自立过继给高昆池后,因高昆池本身是教书先生,因此也读了“四年半老书”。但从13岁开始,读书已经难以为继,只好辍学到商店做学徒,16岁出师后担任店员,断断续续帮人做工一直到26岁,其间曾几度失业。失业期间,高自立曾随父亲与人合伙做煤炭生意,失败亏本,后又由岳父代借400元资本自己做生意,也亏本停业,本来窘迫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

1924年,高自立与杨竞成结婚,并育有一女高馥英。高自立的岳父杨世昌是做皮鞋的手工业者,在萍乡县城开皮鞋店。高自立在自传中提到其岳父“有资本二千元,带有三四个徒弟,每年又请工人三四个”。高自立称他的岳父“对我是有相当爱情的(注:即很关心爱护)”,高自立几次失业期间,高昆池不允许高自立夫妇在家“吃空饭”,但岳父却经常收留他们,“甚至穿衣用钱,我家欠的债也是他帮我负担”。高自立幼失双亲之爱,其后辗转由他人抚养,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高自立也自称“对家庭非常冷静”,还好在岳父家里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后来,高自立因参加革命离开了家庭,与岳父家也失去了联系。

参加工运,萍乡历险

萍乡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毛泽东早在1921年秋天就在安源点燃了革命火种,此后,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安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工运浪潮,无时不触动着近在咫尺的高自立。1926年9月,北伐军来到萍乡后,高自立参加了萍乡工人的罢工斗争,后来又参加了农民协会和反日运动。1926年10月,高自立被抽调参与萍乡总工会筹备工作。

1925年安源“九月惨案”后,高自立从枪杀黄静源(安源俱乐部副主任)及通缉陆沉(安源俱乐部主任)的告示中开始知道萍乡有共产党,了解到共产党“是为工人谋利益”的政党。家庭的不幸,经济的困窘,社会的不公,让高自立对为穷人奋斗的共产党心生向往。几经周折,高自立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于1926年冬通过在岳父店中工作的皮鞋工人、共产党员周荣生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高自立在党内负责“宣传发展组织的工作”。1927年初,高自立被调到萍乡县清查逆产委员会及萍乡县所属的生产消费合作总社工作,负责管理账目。当时,两处有几百万资本,上级让高自立负责管理账目,可见对其相当信任。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6月间,萍乡工会、农协及合作社也被萍乡反动势力勾结许克祥队伍抢劫捣毁。高自立遇到了他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生死考验。

关于这次遇险经历,高自立在自传中有详细的记载。许克祥军队来萍乡前几天,安源地委及工会负责人就已知道消息并提前进行转移,只留少数人在城内继续工作。当时生产消费总合作社管理下有五个支社,工人有400多人,每日收入有3000余元,是安源地委及其领导下的各个团体开展活动的最主要经费来源,事关重大。因此,地委决定管账的高自立“不是许克祥军队入城不能离开合作社”。高自立服从命令,坚持到最后一刻,当6月5日许克祥军队入城且与工人纠察队及保安队交火时,才收拾好账目和县长罗运磷(中共党员)等人出城,向安源方向转移。

但此时,高自立他们已经被侦探盯上,反动商民也得知了高自立的去向,领着许克祥的军队在城外截捕、伏击高自立等人,县长罗运磷骑马逃走(后牺牲),高自立及县总工会调查部长等三人不幸被捕。反动商民为了让高自立交出账户,软硬兼施,动用了酷刑,也“用了许多欺骗的办法”,但高自立坚贞不屈。反动势力无可奈何,第二天便将高自立他们转押到萍乡县衙门监房。

几天后,许克祥的军队撤走,反动商家也走了不少。许克祥军队匆匆而撤,也没有来得及成立正式县政府,一时间萍乡处于无政府状态。在监房工友们的压力下,狱卒逃走,高自立他们得以全部出狱。出狱后,即恢复工会并推举出临时负责人并开展工作。因为原有负责人均已转移,新的工会临时领导人缺少经验,工作生疏,尤其是没有及时恢复工人纠察队,肃清反动势力,结果一个星期后,豪绅地主就利用地方和宗族势力,裹挟数万农民攻打萍乡及安源。安源在共产党领导下,以矿警队和工人纠察队为主力,全民动员,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取得了安源保卫战的胜利。但是,萍乡县城因为革命力量空虚,准备不充分而被豪绅地主率领的武装占领。

高自立他们在豪绅地主进入萍乡城前夕才得知消息,只好赶紧转移,但高自立刚走出总工会,便有人尾随跟踪。高自立知道“不先到岳父店脱离反动派后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快速跑到岳父店中,尾随之人看到后也马上返回,准备请人带枪来捉拿。乘此机会,高自立赶紧秘密转移到附近的商店“刘万和号”中躲避。此后,高自立在刘万和家的晒楼底下,足足躲避了14天。在此期间,反动军队到高自立岳父店中往返搜查了六七次,并沿街敲锣打鼓,悬赏捉拿他。万幸的是,反动军队在“刘万和号”中只搜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他。高自立也得以躲过了这次惊险的搜捕。

1938年毛泽东(前排坐者右五)与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指战员在延安合影,前排坐者右四为高自立

矢志不移,鞠躬尽瘁

1927年7月,高自立在萍乡无法立足,被上级派往安源,带领安源部分工人以及从醴陵等处逃到安源的农民自卫军等100多人辗转至武汉,编入由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警卫团本计划赶赴南昌参加暴动,但在半路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遂经过湖北阳新等地到江西修水休整、训练了半个多月,之后参加了秋收起义,所在部队编为中国工农革命軍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高自立担任该团特务连支部委员、组长和文书。

秋收起义失利后,意志不坚定者纷纷脱离革命队伍,但是高自立矢志不移,追随毛泽东继续投身革命。高自立在军队中先后担任过红四军三十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十二军三十四师政治部政治保卫处长、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政委(师长粟裕)、红三军政委(军长周子昆)等职位。1931年12月宁都起义后,据高自立自传可知,有些人不愿去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红五军团工作,但是已经是红三军政委的高自立不计个人得失,自告奋勇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第三十四师担任政委,半年以后担任红十五军政委。高自立努力改造旧军队,与士兵同甘共苦,以身作则,深得士兵的拥戴。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高自立从一名连队指挥官迅速成长为一名军队高级指挥员,职位变了,不变的是英勇无畏的品质。在一次战斗中,高自立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不幸身受重伤,肾脏中弹,所以赴苏档案中他自称“个人曾是半残疾”。1932年12月起,高自立调到后方从事行政工作,担任过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政委兼主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副部长、中央政府土地部部长等职。高自立在任上积极作为,查办了瑞金县苏维埃财政部部长蓝文勋等巨贪案,轰动一时。

高自立同志逝世追悼大会现场

1934年6月,高自立等被派至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会后留在苏联列宁学院学习,直到1938年11月回国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高自立担任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兼财经委员会书记、冀察热辽分局副书记等职。1950年1月9日,高自立因积劳成疾,于沈阳病逝,时年50岁。

(责任编辑 崔立仁)

【本文是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江西共产党人留苏档案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21—1949)”(22KS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安源萍乡岳父
岳父的“五不”养生法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固执的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