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桑黄绿色高效袋料栽培关键技术

2023-11-28王南南王付彬冯雯杰刘前进

食用菌 2023年6期
关键词:桑黄杂菌菌袋

王南南 王付彬 冯雯杰 张 琴 刘前进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31)

桑黄Sanghuangporusspp.,因多生于桑属植物上而得名,古时又称桑臣、桑耳、桑黄菇等[1],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黄属Sanghuangporus,为多功能药用真菌[2],其子实体及菌核均能入药。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药物,迄今为止,桑黄已有两千多年的入药历史。古代有“得到桑黄,有了生的希望”,《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桑黄,轻身不老”,可见桑黄药用作用显著。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表明,桑黄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生物碱、酚类、萜类、多肽以及黄酮类等[3-5],在抗氧化[6-7]、抗肿瘤[8-9]、抗菌消炎[10]、调节免疫系统[11]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用功效。目前,桑黄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珍稀类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开发前景。

野生桑黄生存环境特殊,形成子实体周期较长,保存数量较少,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等[12]深山老林中,加上近几年人们的过度采摘,野生桑黄极其匮乏,具有“森林黄金”之美誉[13]。而目前我国对于桑黄的人工栽培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者采用杨树、柳树等段木栽培桑黄,虽然获得成功,但耗时较长,收获子实体却很少[14]。还有一些研究者探究出适于瓶栽的桑黄栽培技术[15],但是仍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笔者根据多年桑黄栽培经验,围绕桑黄人工栽培绿色、优质、高效等目标,总结一套桑黄袋料栽培技术。现将该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广大栽培户参考。

1 桑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桑黄根据选择的培养料种类,可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松树桑黄、桦树桑黄等,其中桑树桑黄才是最正宗的桑黄。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16],成熟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17]。

1.2 环境要求

桑黄营腐生生长,对纤维素及木质素分解能力强,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菌丝生长温度24~28 ℃,子实体生长温度18~26 ℃,菌丝培养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50%~60%,催蕾时,空气相对湿度90%~95%,子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90%。以地面喷水的形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但地面不能积水,以免杂菌污染,当地面太潮时,可以撒石灰粉除湿。另外,桑黄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菌丝生长(表现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2 品种选择及栽培时间

生产者可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桑黄品种,菌种质量必须符合NY/T 1742—2009 的要求。笔者选择桑黄S-1(引自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根据桑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地气候特点,可分为春秋两季,即每年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

3 栽培设施

3.1 栽培设施

一般采取闲置房屋或者树林内建造大拱棚的方式栽培桑黄,要求远离工厂及畜禽养殖场,靠近水源,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2013的规定。

采用大拱棚栽培桑黄,要求棚高2.5 m 左右,南北向,便于通风及温度调控,采用三防膜(防雾、防滴水,防老化),膜上覆盖毛毡,为桑黄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光温环境。棚内需配备自动通风机、水帘制冷降温设备、智能喷淋系统、照明灯具等。

3.2 栽培设施消毒

空间消毒方法:每立方米空间采用甲醛5 mL,高锰酸钾10 g,密闭所有的放风口,熏杀24 h。

4 菌种培养基及栽培料配方

(1)母种培养基:葡萄糖 20 g,去皮新鲜马铃薯200 g,蛋白胨1.5 g,KH2PO42 g,MgSO40.5 g,维生素B 20 mg,水1 000 mL。(2)栽培料配方:以麦粒为主要原料制备原种,原种培养基为小麦粒98%,石灰1%,石膏1%,料含水量60%~62%。栽培种配方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为原则,选择适宜当地的配方,即采用棉籽壳、松树木屑等,采用桑木锯末培养出的桑黄品质最佳。以桑树锯末为例,桑树锯末77%,麸皮15%,玉米面5%,白糖1%,石膏1%,过磷酸钙1%,另外每100 kg 干料中加入生长素50 mg。料含水量60%~65%,pH 6.0~7.0。

5 栽培料制备

拌料场地最好密闭,并提前3 d 做好消毒工作(采用紫外线空间消毒,地面喷洒800倍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锯末吸水性弱,提前1~2 d 预湿,保证锯末从里到外湿透,然后按照配方加入其他辅料并搅拌均匀,用水以干净的井水为宜,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pH 7.0 左右。采用1 500~2 000 倍1.8%阿维菌素乳油喷施均可。

6 装袋、灭菌及接种

6.1 装袋

装料袋(单开口)采用规格(宽×长×厚)为17 cm×33 cm×0.004 5 cm 或15 cm×35 cm×0.005 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质量应符合GB 4806.7—2016 的要求。采用人工或机器装袋均可,装料紧实度要适中,压料至袋高约15 cm,每袋装料600 g 左右为宜,装袋后扎口并逐袋检查袋口是否扎严实。

6.2 灭菌

装料完成应及时灭菌。聚乙烯装料袋常压灭菌,温度100 ℃维持10 h 后停火,再焖锅至少2 h。聚丙烯袋装料高温灭菌,要求温度121 ℃,0.11 MPa灭菌2 h,料袋自然降温至约30 ℃时,移入无菌室接种。无菌室设置在栽培室附近,设置两道门,门与门之间设有紫外线消毒更衣室,进入无菌室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及换衣,无菌室采用紫外线或者参照栽培设施消毒方法消毒处理。

6.3 接种

采用打孔接种的方式,接种时将袋口打开,用灭菌的打孔器在料面钻打孔穴,孔深约3 cm,随后立即将菌种接到穴内,菌种块以蚕豆大小为宜,料面再接一层菌种,迅速将口扎紧以防杂菌污染。一瓶固体菌种(原种)可接种20~25袋,接种量越多,菌丝萌发满袋越快,袋口料面也要接种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后同样扎紧袋口。

7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移入发菌室内分层排放培养菌丝,层高一般控制在6 层。灭菌期每周翻袋1 次,保持层间良好的通透性,促进桑黄菌丝生长发育,同时预防杂菌污染。发菌期保持发菌室内温度22~28 ℃,空气相对湿度55%左右。温度高于24 ℃时通风,一天通风时间不少于30 min,确保发菌室内空气清新,满足桑黄菌丝生长对氧气的需求。另外,发菌室应避免强光照射,以散射光为主,否则袋内培养料容易腐烂影响后期现蕾。25~30 d菌丝长到菌袋三分之二时,将菌袋移入栽培室管理,出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远离栽培室集中销毁。发菌不完全的菌袋,移出后单独培养。

8 桑黄生长期管理

8.1 菌袋处理

菌丝布满袋后,用小刀(使用前在沸水中煮30 min消毒),将长满菌丝的菌袋一端切割成环形的切口,长度不低于10 cm,将地整成宽1.2 m 的平畦,按照每排三行的栽培方式,行距为35 cm,菌袋之间距离为30 cm,将菌袋放在平畦内。

8.2 温度管理

桑黄属于喜温型真菌,桑黄菌丝生长期间,白天控制温度26~28 ℃,夜间18~20 ℃,栽培棚内温度高于35 ℃时,开启通风口通风降温。

8.3 湿度管理

子实体萌发前,可通过灌溉的方式调节土壤含水量55%左右,棚内微喷保持相对湿度90%左右,少量多次。子实体萌发后,对水需求量增加,采取减少喷水次数,增加喷水量的水分管理方式,晴天多喷,阴天少喷[18]。生产实践表明,高温高湿可以促进桑黄子实体生长,但是湿度过高容易造成棚膜滴水,滋生杂菌,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

图1 栽培桑黄场景

图2 适宜采收的桑黄

8.4 通风管理

通风不良桑黄子实体易出现畸形、吐黄水或变黑。一般桑黄子实体生长前期,为了确保切口面湿润,在保证温度湿度的前提下,每日早晚通风5 min即可。桑黄子实体生长15~20 d 时,需加大菇棚通风量,保证每日通风2~3 次,每次通风时间至少30 min,同时要确保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这样能够在保证桑黄品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促进桑黄子实体生长。

9 病虫害防治

9.1 病害

桑黄培养过程中极易被木霉、绿霉、链孢霉等杂菌感染。预防方法为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及时清除被杂菌污染的培养料,发菌期若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需及时清理至指定地点单独管理,原菌袋处撒生石灰消杀。

9.2 虫害

桑黄的害虫主要有菌蚊、菌蝇、造桥虫等,预防方法为在棚内悬挂黄色黏虫板防治,也可以棚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防治。防治病虫害切忌使用任何化学杀菌杀虫剂。

10 采收

袋料栽培桑黄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 个月左右,可根据桑黄子实体的颜色深浅、外观形态及大小适时采收。注意采收前停止喷水,加强通风,使桑黄停止生长,然后用刀从柄基部切下或直接用手轻轻摘下,烘干或自然晾干后保存或出售。

猜你喜欢

桑黄杂菌菌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桑黄——古老中药放新彩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