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茎秆栽培大球盖菇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

2023-11-28李志江王振坤李冠亨

食用菌 2023年6期
关键词:盖菇麦草大球

李志江 王 琴 王振坤 李冠亨 马 丽

(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陇南 746005)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1],人称赤松茸,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菌属真菌[2]。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脆嫩,鲜味浓郁,具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缓解精神疲劳等功效,倍受消费者喜爱[3]。大球盖菇可以降解栽培地土壤中化肥农药残留[4],富含菌球蛋白、纤维素及矿物质营养的菌渣,有提高土壤肥力效果。

黄芪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栽培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也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22 年全县种植黄芪6 000 hm2,茎秆年产3.6 万t。大量黄芪茎秆通常被用作柴火。黄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宜在温凉的高海拔地区生长,黄芪春天出苗早,秋季落叶迟,生长期较长,茎秆养分积累充足,利用黄芪茎秆栽培大球盖菇,不仅能提高中药材副产物的资源利用率,而且对当地发展循环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笔者进行黄芪茎秆栽培大球盖菇配方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大球盖菇菌株:陇南酒红大球盖菇-1(暂名),该菌株2012 年5 月采集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文县刘家坪乡深沟村林地中,子实体酒红色,丛生,形似松茸,口感极佳;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栽培品质好,产量最高达18 kg/m2。原种、栽培种由宕昌县哈竜沟村众富合作社菌种厂生产,栽培种菌丝强壮,发菌彻底。

(2)培养料原料:黄芪茎秆,麦草,麸皮均选用当地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石膏选用食品级产品,石灰当地市场购买生石灰,用时加水熟化过筛。麦草,黄芪茎秆先经过2~3 d 太阳暴晒,再用农家用铡刀铡成长5 cm小段。

1.2 试验配方

宕昌县高海拔区农业种植主要以中药材和冬小麦为主,有丰富黄芪茎秆和麦草原料。当地栽培大球盖菇主要原料为麦草,以麦草料配方为对照,麦草、黄芪茎秆的含量以10%为变量设计试验配方:①(CK)麦草90%,麸皮8%,石灰1%,石膏1%;② 麦草80%,黄芪茎秆10%,麸皮8%,石灰1%,石膏1%;③麦草70%,黄芪茎秆20%,麸皮8%,石灰1%,石膏1%;④麦草60%,黄芪茎秆30%,麸皮8%,石灰1%,石膏1%;⑤麦草50%,黄芪茎秆40%,麸皮8%,石灰1%,石膏1%;⑥麦草40%,黄芪茎秆50%,麸皮8%,石灰1%,石膏1%;⑦麦草30%,黄芪茎秆60%,麸皮8%,石灰1%,石膏1%;⑧麦草20%,黄芪茎秆70%,麸皮8%,石灰1%,石膏1%;⑨麦草10%,黄芪茎秆80%,麸皮8%,石灰1%,石膏1%;⑩黄芪茎秆90%,麸皮8%,石灰1%,石膏1%。试验设六个重复,同一地块六个弓棚内,各配方随机排列。

1.3 栽培管理方法

试验场地位于宕昌县理川镇哈竜沟村众富特色农业种植合作社食用菌示范基地。

1.3.1 原料发酵

按配方混合原料,搅拌均匀,用1%石灰水浇淋至培养料含水量为65%,堆成底宽2.0 m,高1.5 m 的长度不限的梯形发酵堆,覆盖草帘发酵。当料堆内温度达60 ℃以上,延续6 d,第1次翻堆,翻堆时将内外上下层互换复堆,当料温升至65 ℃以上,持续5 d后,结合补水第2 次翻堆,发酵料含水量调至75%,第3 次翻堆,加入麸皮、石膏粉,复堆3~4 d,待料温降至30 ℃以下,结束发酵[5]。

图1 部分配方栽培大球盖菇出菇场景

1.3.2 整地

清明节后开始整地,先将每个拱棚内地面均匀撒20 kg生石灰消毒,翻耕,土块打细整平,捡去大小石块,做好四周排水沟。

1.3.3 试验区域布置

按棚内地形,设计为每个试验小区(配方)长4 m,宽1 m,横向排列,隔离区长4 m,宽0.5 m;共10个试验小区,9 个隔离区平行分布棚内中区,拱棚两端设长4 m,宽2.7 m 试验操作区,棚内两侧是长20 m,宽1 m 保护区,上述区域分别按设计用石灰划线。

1.3.4 起垄做畦

试验小区起垄做畦,畦高10 cm,呈龟背形[6]。

1.3.5 灌水

给棚内土壤灌足水,蒸发吸收3~5 d 后,当土壤含水量60%左右,即手握成团掉地松散,达到大球盖菇栽培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1.3.6 播种

谷雨节后开始播种,试验每小区投放发酵料112 kg(折干料15 kg/m2,发酵料28 kg/m2),分三层下种,梅花型点播,每层用四袋栽培种(1 kg/袋),播种后用8帧遮阳网覆盖遮光。

1.3.7 播种后管理

开闭拱棚,收放覆盖物调节温度,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25 ℃。通过喷洒水等措施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保持土壤湿度60%~65%,确保菌丝正常生长。

1.3.8 覆土

覆士材料选菜园土,经太阳暴晒,加入1%的生石灰粉消毒后充分搅拌、过筛,将粒状土与细土分开堆放,颗粒径大于0.7~1.0 cm 的土块掰成一致粒径颗粒,细土粒径在0.5 cm 以下。当菌丝吃透培养料后及时覆土。先覆盖粗粒土,再覆盖细土,覆土层总厚度不超过3 cm。

1.3.9 出菇管理

出菇时已进入夏季高温时节,晴朗天气中午,拱棚内温度很容易升高至30 ℃以上,适时控温创造有利于菇蕾生长的环境。待菌丝长满覆土表面,菌丝逐步进入生殖阶段,早上6:00~8:00,晚上20:00~23:00 将弓棚两端全部棚膜掀起,加强通风,促成温差干湿刺激,以便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早晚在拱棚内空间喷水雾,保持相对湿度在85%~90%,6~10 d 菇蕾大量破土而出。当床面出现大量菇蕾时,晴天多喷水,阴天少喷水,雨天不喷水,加强管理,调控好棚内湿度、温度、通风、光线,保障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避免死菇现象发生[7]。

1.3.10 病虫害防治

细心观察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消长规律,及时安全使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防止药害发生。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治在试验过程中始终坚守菇类有机质量标准,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虫害以驱避诱杀为主;杂菌的预防,选择新鲜黄芪茎秆彻底发酵,用生石灰粉做好土壤消毒,栽培后用石灰水调节栽培整体环境呈微碱性,抑制杂菌生长。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子实体生长到菌膜还没有开裂前,即六七成熟即可采收,此时菇质细嫩脆滑,质量好,产量品质俱佳。采收时手抓住菇柄的基部,将菇体旋转,根部断开,再向上提起即可。尽量减少对小菇蕾菌丝菌料损伤程度,防止影响周围小菇蕾生长[7]。采收后及时削去根部黏土,记录每日鲜菇产量,统计累计产量。试验以商品菇质量为标准计入产量,达不到商品等级淘汰不计产量,鲜菇按试验小区分别称量记录,直到三潮菇收完,统计确定每个配方6个重复小区产量,取平均值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与对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配方栽培大球盖菇发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配方⑤、配方⑥、配方⑦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8 d 吃透培养料,菌丝较为强壮洁白,45 d现蕾。配方①、配方②、配方③菌丝生长速度次之,41 d吃透培养料,菌丝较为纤细灰白,47 d现蕾。配方⑧、配方⑨、配方⑩菌丝粗壮索状延伸,生长速度相对较慢,47 d吃透培养料,56 d现蕾。究其原因与培养料的通透性、硬度、营养均衡度,菌丝对不同培养基配比组合分解消化能力有关。

表1 供试配方栽培大球盖菇发菌结果

2.2 供试配方大球盖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比较

由表2 可知,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每平方米大球盖菇产量排序为配方⑩>配方⑨>配方⑧>配方⑦>配方⑥>配方⑤>配方④>配方③>配方②>配方①,与配方①(CK)相比,配方⑩增产157%;当黄芪茎秆占比达30%后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麦草与黄芪茎秆混合配料有利于提高大球盖菌产量,黄芪茎秆单独做主料栽培大球盖菇产量高、质量好。

表2 供试配方单位面积大球盖菇平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由表2 可知,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生物转化率排序为配方⑩>配方⑨>配方⑧>配方⑦>配方⑥>配方⑤>配方④>配方③>配方②>配方①(CK),配方⑩、配方⑨生物转化率均为64%,配方①(CK)生物转化率25%,从配方②到配方⑨生物转化率处于逐步上升状态,可见随着培养料中黄芪茎秆占比上升,生物转化率也逐步上升。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1)黄芪茎秆是一种比麦草更好的栽培大球盖菇的原料,不仅可以用黄芪茎秆为主料栽培大球盖菇,也可与麦草混合栽培大球盖菇,有明显增产作用。(2)黄芪、冬小麦是宕昌县高寒区种植的主要作物及药材,黄芪茎秆、麦草栽培大球盖菇,上下游产业互补性强融合度高,栽培菇副产品菌渣返还农田,增加土壤腐殖质,有利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既延伸农业产业链,又增加农民收入。试验为黄芪茎秆、麦草栽培大球盖菇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盖菇麦草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小麦-中间偃麦草2A/6St代换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一根麦草
数理:大球和小球
大球泥瓷艺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闪烁
利用黄花秸秆及空闲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河南民间麦草画工艺品的创新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