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鉴画艺摭谈

2023-11-28高昳君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黄公望青绿设色

□ 高昳君

王鉴(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清初“四王”之一,也是娄东画派的核心画家之一,虞山画派的开创也与他相关。王鉴出身太仓望族,曾祖父王世贞(1526-1590)是晚明著名文人、鉴藏家和显宦。王鉴家学渊源,天赋异禀,年少时便学识过人。成年入仕后,曾任明朝廉州知府。既有艺术才华,也不乏正直为官的心性,被世人尊称为“王廉州”。至“明祚清移”社会动荡之际,他不事二主,辞官而去,守住了清誉,由兼济天下变成独善其身,自此归隐山林专心绘事。他在艰难困顿之中砥砺画艺,不舍初衷,终成中国“南派山水”一代宗师。

王鉴受到明朝末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思潮的影响,一贯主张绘画必先摹古。早年得到明末山水大师董其昌亲自传授,对董关于“学画唯多仿古人”的教诲刻骨铭心。自此,手不释卷,遍临五代、宋元名作,得其真髓。他在清初画坛以崇古、摹古、仿古而扬名,凡传世佳品必四处寻访赏析,只要看过,必摹写或“背临”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赏鉴学习的机会。所以,时人称其摹古功力在娄东画派领袖人物王时敏之上,声望及地位也与之并肩。

王时敏曾赞其曰“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足见他功力不凡。

王鉴的艺术涵养深厚,习性超逸脱俗且视野开阔,因此博采众长而受益匪浅。他自述:“自幼习董熟耳”,表明他最早学画是从董源入手的。此后,追随巨然和“元四家”,又从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乃至“南宋四家”等名家大师那里汲取笔墨精华,浸染甚深。纵观他毕生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所倡导的摹古方向发展,致力于揣摩吸纳古之名家的笔意,不求形似,妙得神髓,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汇。清代画家张庚在《国朝画徵录》中评价他“精通画理,摹古尤长,凡四朝名绘,见辄临摹,务肖其神而后已。故其笔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

尤值一提的是,王鉴大部分绘画都标注为“仿作”。他所谓的“仿”并非简单地模仿笔墨技巧、构图布局,而是重在体味与表现前辈的创作思想,取精抉髓,深切领悟。通过仿鉴不同名家大师的绘画语境与笔墨特征,对其形象元素加以重新组合,构成具有自身审美特征的新的图式。笔墨技法上,则注重提炼前人的用笔与施墨精要,一方面,务求表现名家笔墨特有之神韵;另一方面,与自己的技法特点融于一体,自成一格。所以,这些名为“仿作”实为“新作”的绘画,既可见前辈的笔墨精妙,也可窥他自身的品味与修炼,凸显其审美追求。王鉴一生传世佳作很多,题材风格林林总总。其中无非是两种面目,一是水墨,一是设色青绿与浅绛。各有师承,又见自家丘壑,极有意味。

王鉴的水墨山水用笔浑厚简淡,层次丰富,笔墨爽朗雅洁、清秀圆润。他从领悟董源、巨然、黄公望等一众前辈大家的笔意入手,善于将其中的所悟所得吸收转化为自己颇有创意的绘画语言。《云壑松荫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就题材而言,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前人及其同辈画家常有所涉。王鉴的不同在于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利用笔墨上的调整,营造出沉雄古雅的山水空间。它的笔墨,融入了王蒙的细密和黄公望的松动灵逸,浑厚中又见峭利,墨色丰富而苍莽淹润,画中布局转折多姿,“整饬缜密”。它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则仿倪瓒,皴法细密灵活,而且“皴”“染”并用,使画面有了华滋的美感,增添了润泽意味,使山水画的笔墨形态得以升华。后世画人对山水“华滋”效果的追求,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这类绘画笔墨效果的启示。

王鉴的《仿北苑山水图轴》,寓沉郁于清逸之中,发婀娜于刚劲之外。笔法缜密秀润,浑厚朴茂,巧拙兼施。见董源、巨然之风骨,也有明朝沈周、文徵明的笔韵。王鉴的其它水墨山水,无论题材异同,其个性化的笔墨特点,是大致相同的,比如:构图疏密有致,远近景相互映衬,空间层次分明;笔法练达,着墨淋漓,水墨气象繁简有序;技法上,勾线秀逸遒劲,“皴”“点”交叠厚重,苔法点染细致。纵观这些山水作品,气势大都有王蒙之“厚”,气韵常见倪瓒之“幽”,神采则往往显现黄公望之超迈。画家将其孜孜以求的自然淳雅、淡泊清高、不落时俗的意趣,托付于这些山山水水,而且表现得恰到好处。既有“纤不伤雅,绰有余妍”之趣,更见“沈雄古逸、皴染兼长”之风,为时人所称道。

王鉴的青绿、浅绛山水各极其致,清雅高华,缜密秀逸。王鉴的艺术禀赋及笔下功夫极高,除了擅长水墨画以外,对设色山水也驾轻就熟,着色妍丽融洽,笔法生熟兼具,颇有造诣。其中有青绿、浅绛两种风格之分。

王鉴的青绿山水,“以秾丽为宗,然高华秀逸兼而有之”(王时敏《题王鉴〈青绿山水图〉》),追求灵逸之趣。主要取法于董其昌及北宋大家赵孟頫,同时力追南宋名家赵伯驹、赵伯骕两兄弟,并上溯唐人之风,间或也见沈周、文徵明的笔墨特色。总体来看,画面雄厚大气,也有温润的韵味,给人以自然生动之感。王鉴所作《设色山水图轴》等作品,其设色风格与北宋“二赵”大体相同。因此,笔触坚劲峭拔,设色相和,神韵超越,以皴染的浑厚衬托出青绿着色的滋润,深得宋元青绿个中三昧。山水长卷《青绿山水图》,是他仿效黄公望“神与心会,心与气合”之理念倾心绘制的上佳之品,集合了诸家之长。这幅鸿篇巨制,画面结构严谨,敷色浓艳,皴染分明,散溢出清雅灵秀的气息。独特的布局、圆浑的山形、细润的线条以及山石的点簇,均似黄公望,皴染笔法则较多源于赵孟頫。整幅画语境空旷、悠远而不涣散,笔笔精到细致,呈现出一种图案式的精整,色调浓郁厚重,色彩丰富而不乱,突破了文人画设色淡雅的格调,体现了王鉴作品“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一)”的特点。

[清]王鉴 仿黄子久富春山居 118.1×50.5cm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山居幽赏入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欲写江南好风景,云川一派出维摩。子久有富春山图,为荆溪吴问卿所藏,元气灵通,笔法遒美。董文敏向余击节不置。雨窗无事,漫师其意为之,殊愧邯郸学步耳。戊戌小春,王鉴。钤印:王鉴之印(白)玄照(白)宝觯楼(朱)

[清]王鉴 仿北苑山水图轴 98×38cm 纸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雨坐半塘精舍漫仿北苑笔意。王鉴。钤印:员照(朱)染香庵主(白)湘碧(朱)

浅绛山水画的特点是清逸空灵、明快雅致,总体上为暖色调。王鉴的浅绛被誉为“清代之冠”,他的《仿富春山居图》尤见其韵。此幅浅绛山水临于黄公望的长卷《富春山居图》,笔墨交融,敷色清雅,得黄之笔法精要,自述“皴擦无自撰之笔”,堪称王鉴的“扛鼎之作”。全图画境开阔,笔力精到,着色自然,极富原作的气势与韵味。画家借黄公望用笔之妙,笔触的虚实、粗细、轻重、缓急相间,富有节奏与变化,极为恰当地表现了山川前后景致空间及画面的起承开合。画中勾勒用笔繁密,水墨淹润及着色层次的变化,则又有王蒙神韵,因而显得含蓄流畅。整幅画,山川景象清旷深秀、磅礴大气,浸透着画家寄寓秀美山河的情思,舒展、平和、温暖的心境,以及对前辈大师的深切感念。

王鉴画艺卓越,源自他的艺术品格及人格底蕴。清初画坛,多种绘画思潮涌现,流派与风格纷呈,王鉴之所以能独步画界、众望所归,“海内推为冠冕”,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品性高洁。居乱世而自清,甘于在故纸堆里寻找寄托而不屑于与贰臣为伍。自述“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通过经年描摹名作古迹,“披览既久,神融心会”,临稿汗牛充栋,不仅夯实了他的绘画基本功,而且,他的多数“仿”“摹”作品就是此时创作出来并且流芳后世的。这无疑暗合并张扬了他的民族情结,堪为太仓文化圈里一股清流。

其次,他尊师敬贤,信效名家,求教若渴。对董其昌等对他有“开蒙”之恩的前辈导师,终身追慕不已,奉为笃信不二的偶像。秉持“集大成”理念,融宋入元,旁征博引,兼收并蓄,对五代宋元以来名家高贤无所不学,师法范围极为宽泛,尽融各家笔墨之长,加以重新组合,并且提炼出规范性的技法元素,务求表现出名家富有特征的笔墨意韵,而在具体形体上却不执着于细节形似,犹如他在《仿古山水册》中自题所说:“右仿古十帧,不敢求形似也。”他虽为南宗翘楚,却虚怀若谷,也仿摹北宗画家的笔墨,学其笔力坚劲峭拔,皴染浑厚,墨色滋润,使自己的画风更为丰富多姿。

最后,他倾心接续传统,扶掖后学。一生挥笔不辍,以传扬古风古法为宗旨,梳理宋元大家艺术风格,并加以条理化、规范化,建立起典范风格样式。同时,化古为己,独创笔意,“匠心渲染、格无不备”(方熏《山静居画论》),对弘扬“南宗”文人画传统,推进山水画的创作与革新,作出了贡献。他诚心扶助画界晚辈,培养出王翚、吴历两位有极高艺术造诣的大家,不愧“后学津梁”。

王鉴是美术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他秉持“集古之大成,又自创机杼”的画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术事业创新发展的借鉴意义,依然不可低估。

猜你喜欢

黄公望青绿设色
黄公望的人生
青绿人家
国画纸本设色《荷》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岩高千尺虎》
《独白系列之三》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郑庆余艺术作品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