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3-11-28张军成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战略思政政治

张军成 李 唐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张军成 李 唐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党和国家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实现路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的实现都要靠人才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1]大学毕业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学毕业生,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大显身手、施展才干、贡献力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更多具有“三农”情怀和过硬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不断在实践过程中迸发适应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素材。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实效性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总抓手,其深刻内涵和生动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文件和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国家发展大势和社会现实需要,开展相关教育是大学生了解时代需要、与社会接轨的重要渠道。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和国家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既描绘了乡村振兴事业的美好前景,同时也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地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将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文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乡村振兴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励青年大学生投身广阔乡村的决心,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亲和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先进人物事迹是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的教育素材,往往能吸引高校大学生注意力并引发共鸣、产生共情,取得较好的教育实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涌现出了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他们有的坚定理想信念,不畏条件艰苦,扎根田间地头;有的执着科研,以科技助农;还有的满怀三农情怀,返乡创业,以产业兴农。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未来的人生难免产生迷茫,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与吸引力,讲好乡村振兴先进人物事迹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三农”情怀和爱党爱国之心,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二)培养适应建设农业强国新要求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新要求:“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融入建设农业强国新目标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新要求,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契合“厚植爱农情怀”的要求。长期以来,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了社会普遍形成了农村代表落后、贫困等观念,这些不良观念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打破青年大学生对农村地区的刻板印象,重塑农村新形象,将为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打下思想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将转变青年大学生对乡村的刻板印象,使他们了解农村地区也是可以施展才华的自由舞台,有利于在促使新时代大学生爱农民、爱农村,内生建设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会乡村振兴思想、服务乡村振兴建设。[3]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适应“练就兴农本领”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4]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基于专业性农村技能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农村技能人才相对较少的现实问题,回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如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学科特点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各类助农兴农实践活动,不仅能锤炼专业素养,练就兴农本领,还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教育活动,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乡村人才缺乏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推动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广阔舞台建功立业,有利于以人才振兴为支撑助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一是利用专业优势与农民群体良性互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利用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将为产业振兴提供专业技能支持。二是依托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振兴是为乡村振兴“铸魂”,以“三下乡”等稳定的实践活动为依托,引导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宝贵假期时间,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多创造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立足乡土、饱含乡情的文化产品。三是创设良好社会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乡村生态问题根源于村民环保意识和守法淡薄、监管治理失位,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备较好的环保观念,扎根农村后可以发挥带头作用,促使扭转不良风气,形成爱护自然、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四是培养党政人才助力乡村组织振兴。高校中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往往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引导他们作为大学生村官、书记进驻基层党组织,形成与当地基层党员的衔接机制,将为乡村组织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教学资源,但在实际的融入过程中,存在融入思政课程方法单一、融入课程思政契合度不足、融入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最终导致融入效果不佳。

(一)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课方法单一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科技、社会、生态、资源等方方面面。要将乡村振兴战略深刻内涵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融入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一方面,教学方式仍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结合不够,难以引起学生时代共鸣,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将乡村振兴相关内容融入思政课的主动性不足,未能将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生动思政素材科学融入,无法使大学生了解掌握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等,未能有效构建起连接乡村振兴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桥梁,未能激发出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有作为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思政契合度有待提升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思政深度不够,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思政机械化、形式化。一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介绍停留于文字,没有讲深、讲透、讲活,并未找准思政教育资源恰当切入“关节点”,梳理清楚国家战略个人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认同感和代入感。另一方面,观念滞后、功利化严重、畏难情绪等因素导致专业课教师融入主动性不足,不少专业课程教师忽视课程思政重要作用,缺少同思政教师的交流联系,未能充分发挥利用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特优势,导致融入效果不佳。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叠加、黏合,而是要找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和衔接线,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渗透、融为一体,使思政教育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浸润学生。

(三)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实践教学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阡陌间”的有利契机,但目前在融入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并没有随着时代条件与学生需求的变化而进行创新,对当前大学生吸引力较低,大多数大学生参与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验感不强。其次,条件准备不充分和活动规划不完善等问题,往往导致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同“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真正达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最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往往缺少对专业差异的考虑,对专业各异的大学生往往采用相同的活动规划,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专业优势并未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专业能力也未能在宝贵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升。

三、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高校应积极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寻找破题之钥。通过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融入思政课程,以主流价值教育人

一是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融入思政课,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内容全面,高校思政课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各个部分的特点进行细化分类,继而有效融入不同课程的不同章节中,做到无缝衔接、相得益彰。例如,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第三节讲解中国式现代化内容教学中,应融入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艰巨任务等内容,使大学生理解乡村振兴就是为广大农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理解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等内容。激励大学生要响应我们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号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是将乡村振兴的鲜活事例融入思政课,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宏大的国家战略,还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身边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鲜活的先进人物事迹和具有代表性的动人故事。我们要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针对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第三节关于职业道德的教学中融入陈雨佳、程连坤等大学生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反哺乡梓,争当返乡创业“新农人”的生动故事。通过教育教学使当代大学生明白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当代大学生选择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职业正当其时、使命光荣。

(二)融入课程思政,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一是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5]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举措。要密切专业课教师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建立集体备课合作机制,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优势,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发掘乡村振兴内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了解乡村变化,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激发教学灵感。

二是找准专业课程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实现深度融合。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还要找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实现二者有效结合、相得益彰,切忌“走过场”“洒洒水”。专业课教师要下功夫深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了解发展历程,思考切入课堂教学方式。例如要在艺术科学类课程中切入乡风民俗、物质文化,在理工类课程中切入乡村科创成就、发展需要,在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切入乡村振兴战略本质追求、历史定位等。引导学生内生“爱农”情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

(三)融入实践教学,以实践教育锻炼人

一是走向社会,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既要发展完善例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义工服务、志愿支教服务等已有的社会实践形式,又要立足时代发展和需求,探索创新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新形式,开展以城乡文化交流、科技扶农助农、创新创业帮扶等为主题的形式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夯实专业技能、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返乡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

二是立足校园,组织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专业差异组织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例如,可以组织经济管理类学生开展“产业兴农”主题模拟沙盘大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分配工作,使学生各司其职、各展才华,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收获自信、练就本领。而理工类专业则可以开展“科技兴农”设计大赛、乡村振兴知识竞赛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校园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夯实专业素养,还将帮助学生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明确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树立投身乡村振兴,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远大志向。

四、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倾情奉献。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将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勇担时代责任,在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和力量。

[1]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 人民日报,2022-12-25(001).

[2]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J].新生代,2023,379(03):2.

[3]曾祥明,温思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创新[J].北京教育(德育),2022(04):46-57.

[4]本报评论员.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01-28.

[5]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新教育,2020(19):3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研究”(21BKS178)、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补齐甘肃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人才短板的机制研究”(20YB046)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战略思政政治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