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热点、演进与展望

2023-11-28段戴平景园洁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质量

段戴平 景园洁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热点、演进与展望

段戴平 景园洁

[兰州大学]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1999—2022年收录的1352篇有关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评价目标定位与资源支持、评价主体有效参与、评价过程规范和长效结果四大类主题。研究经历了宏观机制建设、中观有效运行和微观实践成效三个发展阶段。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要深化教师教学促进和学生学习支持的“前端驱动”机制研究,研究视域要从教学质量管理的层次、过程和领域三个维度集成再造,有效性研究要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提升为导向。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保障;知识图谱分析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作为“改革学校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各高校内部常态化的教学管理举措。目前,国内研究一方面围绕机制的合理性和保障体系建设等进行理论研究[1],一方面针对特定高校的质量保障运行、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等实践问题进行实证调查研究[2]。已有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尚缺乏针对我国已有研究文献的系统性文献计量分析。基于此,为系统、直观地分析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状况,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352篇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以期准确、系统地呈现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热点与演进特征,为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篇名“高校”或“大学”与“教学质量评价”或“教学质量保障”或“教学质量监控”的组合检索文献,共获得1410篇文献,时间范围设为“不限-2022年”。由于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相关研究始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后,因此本研究文献发表的实际区间为1999-2022年。经逐篇筛选后最终获得1352条有效文献记录。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法(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科学知识图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呈现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技术手段。[3]本研究采用CitesSace5.8.R3对文献数据进行共现分析。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通过LSI算法进行高频关键词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聚焦评价目标、评价主体、保障过程和评价结果四个研究热点。

(一)质量评价的目标定位与资源支持

从关键词聚类分析来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的保障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质量保障的决策层定位,涉及全面质量管理、本科教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办学目标、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等具有导向性的高频主题词。如孔晓东指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奠定理论基础[4],二是质量保障的资源支持,包含教师队伍建设、本科课程设置与管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教学基础配置和校园文化环境等多项资源支持的高频主题词,如赵炬明、高筱卉基于美国高校质量保障建设经验提出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从事教学改革[5]。

(二)质量评价主体的有效参与

从主题分析来看,相关文献将质量保障主体主要聚焦于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对于教师群体,倡导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另外强调教学督导的有效参与:“教学督导”作为关键词频率达到16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文献强调教学顾问和教学监督委员会发挥质量监管、评估和咨询三大职能[6];学生作为高校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保障研究文献中“学生评教”是高频关键词。另外,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如赵幸、崔波提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要落实各项权力主体的多元参与,实现主体间的协同共治。[7]

(三)质量保障的过程规范

从关键词聚类分析来看过程规范强调制度规范、运行有效和信息化适应三方面:一是管理制度聚焦院校两级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评价标准、实验教学质量监测等的规范建设,其中“质量监控体系”成为高达180次的高频关键词,如别敦荣、孟凡提出应该改善评教制度[8];二是保障运行强调学生学习中心、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质量反馈与持续改进等的有效落实,如赵炬明、高筱卉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5];三是信息化适应强调信息技术在保障运行中应用,如彭安臣指出应构建连接行动信息反馈,实现价值取向与技术实现的和谐统一[9]。

(四)质量评价的结果长效性

相关文献的主题分析表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结果主要关注在校生学习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两方面;在校学生学习质量包括学习成果、学生学业成绩、知识与能力培养等,如田建荣、马莹指出学业考试的科学性能检视高校课程的教学质量[10];毕业生质量主要通过对毕业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调查等评价学校教学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贡献程度。如李青强调应该对已就业学生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评价以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11]。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演化特征分析

分析不同聚类主题在时间段内的演化过程,可以发现研究发展的阶段特征。对“关键词”进行时间区域知识图谱分析(图1),得到536个Node节点、1517个Line连线。图1中圆圈位置对应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通过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的时间区域分布可知,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为主线涉及多个主题范围,可归纳为三个研究阶段。

图1 关键词时间区域知识图谱

(一)宏观层面聚焦高校质量评价的机制建设阶段

该阶段主要从宏观层面对高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迫切性及机制建设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升至2007年的23%,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引发大量学者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关注。核心主题包括“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如潘维真提出基于全面质量观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2]

(二)中观层面关注高校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阶段

该阶段侧重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运行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反馈等提升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性。核心研究主题包括“学生评教”“教学评价反馈”“高校教育质量文化”等,如余承海、曹安照提出质量保障有效运行需要淡化监控文化,培育质量文化。[13]

(三)微观层面关注高校质量评价的实践成效阶段

该阶段实践研究显著增多,主要聚焦不同类型高校质量保障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效等实践问题。核心主题包括“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创新实践人才”“学生学习投入”“二级学院”等。如唐卫民等分析法律专业学位的质量保障的具体措施。[14]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1999-2022年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文献进行全方位分析,得出两点结论。其一,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质量评价目标定位与资源支持、保障主体的有效参与、保障规范运行和保障结果的长效性等四大研究主题。其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经历了宏观机制建设、中观有效运行和微观实践成效三个发展阶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制研究更多聚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本身,缺少对驱动教学质量的前端机制关照;二是研究视域多基于要素要点全覆盖的全面监控视角,缺少基于高校教学管理不同层次、过程和领域协同联系的深度研究;三是有效性研究关注对教学质量问题的及时诊断,缺少对教学质量提升成效的关照。

(二)研究展望

1.从“末端重视”到“前端驱动”:质量评价的机制研究逐步深化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机制研究应该从对评价组织体系、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等外显制度的“末端重视”转向对支持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前端驱动”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应该从教师教学促进与学生学习支持两方面着手:一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能力提升的机制建设,推动教师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创新理念、教学学术和教育技术应用等能力提升;二是强化学生学习支持的机制建设。建立专门化的学生学习支持机构,为学生学习体验、支撑服务、促进学习成果孵化与发表等方面提供可持续的支持。

2.从“全面覆盖”到“集成再造”:质量评价的研究视域不断拓展

从以上文献分析来看,目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基本实现保障目标、主体、过程和评价全要素覆盖,但相关要素零散、繁杂,缺乏有效逻辑关联,并未达到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未来研究视域应从教学质量管理的层次、过程进行深度集成再造: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各层次进行纵向协调再造,这要求学习战略层要制定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战略,且中层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在战术层面严格落实,并大力倡导一线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与管理层协调互动;二是对教学管理进行全过程耦合,构建教学质量计划、组织过程和测评过程全方位协调的集成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从“把脉诊断”到“成效提升”:有效性研究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

未来研究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提升为导向构建质量机制与理念。一是建构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要从对教学质量实然状态的静态评价向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长效评价转变,要对长期存在、反复发生的教学问题,提出长效解决方案,构建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提升的教学质量保障闭环;二是评价理念应该从“评教”转向“评学”,强化“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从传统的重视教师课堂“教”和课程本身的投入性诊断向重视学生学习成效的产出性评估理念转变。

[1]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2009(02):31-33.

[2]刘继红.试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0(Z1):42-43.

[3]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02):149-154.

[4]孔晓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J].教育评论,2009(01):27-29.

[5]赵炬明,高筱卉.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5-20.

[6]姜文.教学督导: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9):39-41.

[7]赵幸,崔波.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治理的逻辑基础与实现路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01):17-21+47.

[8]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77-83.

[9、10]彭安臣,曾洁,赵显通.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价值取向与技术实现[J].复旦教育论坛, 2018,16(01) :56-63.

[9]田建荣,马莹.高校学业考试现状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03):37-41.

[10]李青.运行监控并举 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01):53-54.

[11]潘维真.树立全面质量观运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04):60.

[12]余承海,曹安照.论高校教学质量的文化保障[J].江苏高教2014(01):87-90.

[13]唐卫民,李程.日本法律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措施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7(03): 70-72.

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卓越教学理念的一流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9YJC88002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专项课题重点项目“基于卓越教学理念的高等理科教师教学发展与能力提升研究”(21LKD03),甘肃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破五唯”背景下甘肃科技人才体系评价研究”(2021YB013)。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价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