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与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1-28邓永波

中国商论 2023年22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市群长三角

邓永波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8)

1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下,我国东部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发展也已初具规模,成长步伐不断加快。由于历史基础、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等条件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城市群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三大城市群的核心、中心城市发展强劲,辐射作用明显,无论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深圳,还是京津冀的中心城市北京、天津,都表现出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在区域中优势明显、强有力的向心发展等特点。国家的政策倾斜又使得这些核心、中心城市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核心、中心城市又不断辐射周边城市,从而带动城市群全面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先行对外开放所吸引的外资进入及自主型城市化;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则得益于中央大力推进下全国资源向该区域集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偏低,大部分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或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紧凑度和空间结构稳定度低,且西部地区城市群基本上沿交通干线和大江大河流域发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核心区,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并改变了城市外部形态,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牵动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

2 产业集群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城市群的产业集群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表现为众多产业在一个空间范围内集中,并形成产业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对城市群之间的产业集群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空间范围是有可能突破行政区划的,因此通过关注产业跨省集聚,观察相邻地区是否存在产业集群,并对集群进行分析。计算39个工业行业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每个省份的单位土地承载产出:行业GDP/地域面积;计算两省的平均土地承载:两省行业GDP和/两省土地面积之和;再构建6×6的地区矩阵表格,即只有城市群内空间上相邻的城市才有可能形成空间上的产业集群。

设定三个标准寻找每个行业的空间集聚地点,两地单位土地承载产出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两个地区相邻且两地平均单位土地承载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15倍和20倍。对39个行业重复这个过程,便得到每个行业的空间集中表,再把这39张表格结果叠加,即得到所有工业的产业集群情况。本文所用数据均为2021年数据。

(1)两地单位土地承载产出都是全国的2倍以上、两地平均水平在全国4倍以上的情形。按照这个标准,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空间来看,工业空间集群情况如下:京津有27个行业形成集群,河北共有11个行业形成集群;江苏、上海、浙江分别有31个、31个、31个行业形成集群。其中,苏浙沪的工业集群无论是行业数目、行业规模、行业密度,都比京津冀地区大,甚至在全国都是最大的。这些产业集群涉及的地域范围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也就是说从工业角度来看,沿海和内陆并不存在明显分工。

如果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比较优势,那么各地就应普遍发展相对强项,而不是目前这种高度集中在长三角的形式。如果是重复建设,那么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就应表现出效率低下和市场接受度差的情况,但是产业结构在长三角并不存在明显冲突。

因此,各地区工业选择主要基于市场联系,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和联系度都比京津冀地区强,也就是说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是解释目前地区分工的主要观点。

(2)两地单位土地承载产出都是全国的2倍以上,两地平均水平是全国15倍以上的情形。按照这个标准,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存在的产业集群情况如下:北京、天津,15个行业形成集群;苏浙沪,两两间分别是10个、6个、12个行业形成集群。

(3)两地单位土地承载产出都是全国的2倍以上,两地平均水平是全国20倍以上的情形。按照这个标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情况为:北京、天津,8个行业形成集群;苏浙沪内,苏沪形成8个行业集群,沪浙形成5个行业集群,苏浙形成2个行业集群(见表1)。

表1 工业产业集群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产业集群角度来看,工业行业的地区分工并不明显,两个大的产业集群地几乎在各个行业都占据优势。市场效应、行业联系等集聚力量是目前地区分工的主导力量,而其他因素,如资源环境条件、劳动力成本等尚未构成地区分工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深,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将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分工特点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上述分析是基于产业集群的空间界定,本文还需要分析这些产业集群内部是否存在紧密的产业间联系。本文认为,集群内的产业间联系有助于效率提高,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内在动因。产业间联系内涵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关注投入产出联系,回答集群内的投入产出联系是否高于普遍水平。京津冀和长三角跨省区形成的产业集群如表2所示。

表2 京津与苏沪的跨省产业集群比较——产业选择比较

由表2可知,两个地区产业集群内产业数目相当,但行业领域差别较大,相似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因此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分工明显不同。这两个工业集群中行业之间的联系度如何?考虑到产业集群不仅是空间集中,还应是具有产业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利用全国平均技术情况来评价这种联系,可计算出两个产业集群的产业联系度如表3所示。

表3 京津与苏沪的跨省产业集群比较——产业联系比较

集群内的8个产业间联系程度明显高于所有行业间的联系程度。其中,江苏、上海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间联系程度稍高于京津地区。因此,本文的实证数据分析支持结论: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联系是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条件,迫切需要加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条块割据,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地区间的产业联系与产业分工,从而加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3 主要城市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城市群作为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提高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Gottman)于1957年在《城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中提出的关于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是指一个范围广大的、有多个大都市连接而成的城市化区域,是消灭了城市和乡村明显景观差别、具有一定人口密度分布的地区”(Gottman,1961)。

目前,世界已形成的六大城市群,其发展状况比较如表4所示。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发展成熟的城市群,可知城市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表4 世界六大城市群发展状况

学术界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阶段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代表性观点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划分存在差异,但核心思想具有共性,即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由孤立点状向单中心再到多中心演变,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由集聚为主向集聚与扩散并存再向扩散为主转变。

表5 城市群演化阶段划分的观点总结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分析国外五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知,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群发展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孤立的离散发展阶段、单中心极核形成阶段、多中心扩散阶段、网络化发展阶段。城市群发展演化的阶段性规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都经历了从孤立的离散发展阶段到单中心极核形成阶段,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最终形成功能定位合理、产业分工密切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通过分析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东部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的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集群,结合世界主要城市群空间优化和质量提高的阶段性特征可知,要推动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在国家出台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群空间规划的研究编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注重规划编制参与人员的学科背景多元化。一直以来,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参与人员多数来自城市规划专业,而空间规划的编制内容往往涉及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诸多领域,仅有城市规划专家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吸纳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生态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综合出台规划方案。

第二,加强公众参与。空间规划的实施面向广大群众,可以借鉴世界主要城市群的优秀做法,搭建平台,让市民参与规划方案论证,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解决方案。

第三,择机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城市群规划编制委员会。其成员可由政府官员、企业代表、普通市民、农民代表、科研人员、规划专家等组成,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空间规划。

二是强化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完善各区域职能。积极建设城市群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推动制造业向卫星城市转移。在发展规划的指引下,中心城市保留企业总部及管理、研发等职能,生产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推动城市群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职能分工体系。根据城市群比较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群内城市之间的不同职能分工,共同形成集聚优势,促进城市群空间职能结构的优化。

三是维护统一市场、推进要素流动,增强地区间的产业联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维护统一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社会信用制度。创新推动人力资源流动,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基础,促进产业链在区域内的合理布局,从而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合力流动。建立区域统一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降低人才流动风险,创新推动区域资本自由流动,推动完善产融结合机制,畅通资本在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间的流动渠道。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城市群长三角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