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 “善”暖社区,让爱心汇聚成海
2023-11-28王玉明
收到申报材料174 份,最终49 个微创投项目脱颖而出获得资助。这是第四届“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活动公布的成绩单。
获资助的49 个微创投项目,是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等申报主体通过深入了解社区而设计的。如广州市灯塔计划青少年发展促进会申报的“灯塔计划社区探索营”,关注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流动儿童,旨在通过开展社区探索课程,提升流动儿童对社区的认知与归属感。
“希望通过对这些脱颖而出的社区民生微项目提供小额资助,撬动更多社会资源下沉社区,办好困难群众身边事,助力社区慈善的发展。”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创善·微创投”是“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的品牌活动之一,也是广州市社区慈善发展的生动缩影。广州市慈善会发起“善”暖社区项目,就是希望通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要素作用,引导社区居民守望相助,共创和谐社区,共筑美好家园。
2019 年4 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广州市慈善会制定印发《社区慈善基金合作服务指引(试行)》,推动设立以发展慈善事业为目的,以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为主要领域,服务社区的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930 个社区慈善基金,筹集善款超7400 万元。
社区慈善基金就像一个蓄水池,帮助社区解决了项目资金募集的问题。但真正要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中,还需要发挥“人”的作用,“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便成为重要抓手。
2020 年8 月,广州市慈善会启动“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通过种子资金注入、开展专题培训和督导跟踪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项目服务能力,解决社区民政重点服务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州市慈善会充分发挥“慈善+社工”模式作用,联合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开展社区慈善救助。结合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2022 年发起的广州市社会工作者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送温暖、解难题“红棉守护”行动,畅通236条“红棉守护”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紧急援助、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接听“红棉守护”热线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困难群众后,通过综合救助转介机制转介到广州市慈善会,为困难群众链接社区慈善救助资源。
此外,广州市慈善会还联合市志愿者协会,以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动员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服务,助推更多的企业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慈善。
“‘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把‘五社联动’作为创新性的切入点,以五社要素的协同发展促进了社区慈善项目的全方位发展。”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认为。
以社区慈善基金为资源平台,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广州市慈善会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协同机制,激发了社区慈善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了“善美乡村”、“微心愿·善暖万家”、“安居计划”居家微改造等品牌项目。2020 至2021 年,项目共筹集资金5.13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