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27陈佳利
作者简介:陈佳利,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 目的 探讨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潜江市中心医院70例行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急诊PCI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低血压、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室壁瘤形成、冠状动脉夹层、心源性休克、乳头肌断裂)的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3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0-006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0.02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对我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法[1]。近些年PCI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不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但此疾病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仍可能出现较多的严重并发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3],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严重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后者的持续出现极容易导致继发性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还没有实施经PCI术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之前即出现死亡,采用药物难以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故多数医务人员均认为实施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更为有效,从而为之后的PCI手术创造重要且可靠的预防性保障措施。急诊PCI+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如何在关键环节加强护理是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4]。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多个关键环节提前进行判断评估,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疾病预后的目的[5]。目前较少见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将予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潜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行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38~64岁,平均年龄(51.2±12.7)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18例、Ⅱ级17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40~
65岁,平均年龄(52.4±12.5)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20例、Ⅱ级15例。2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
审核。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6];患者及其家属均签字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经询问病史曾经有心肌梗死既往史的患者;合并有心脏其他急慢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NYHA分级为Ⅲ级或以上的患者。
1.3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PCI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包含有术前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监测、穿刺部位卫生清洁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1)术前关键环节超前护理。除对常规仪器进行检查以外,还需要重点检查临时起搏器电池与导线、球囊反搏系统,避免出现导线接触不良或电量不足等问题。准备术前和术中可能用到的药物,以便及时抢救和准确给药。确认患者术前口服用药,改变既往只给药而不注重服药结果确认的步骤。急诊PCI术也是一种对机体有创伤性损伤的治疗方法,作为应激反应的一种类型,极易诱发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不良心理情绪,故手术治疗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创操作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讲解急诊PCI手术相关的知识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使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晓急诊PCI手术的临床价值和治疗意义,协助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确保整个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如有必要,可提前将患者带入介入手术室,详细了解手术治疗的各个操作环节,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手术操作期间则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手术治疗前,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同时,还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嘱咐患者嚼服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确保患者各条静脉输液通路处于通畅状态,同时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由于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性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使得心肌组织缺血程度明显加重,故手术治疗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改变情况。手术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寒战等异常情况,故手术治疗前还需为患者做好完善的身体保暖措施,根据情况调整介入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患者处于相对较为适宜的室内环境中,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2)术中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分级、心律失常等情况,如果冠状动脉内压水平异常或下降时,应迅速给予升压或补液处理,从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3)術后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细微变化,确认和监督患者术后严格按医嘱用药,做好术后各种心理情绪的疏导工作,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锻炼,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低血压、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室壁瘤形成、冠状动脉夹层、心源性休克、乳头
肌断裂)的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generic qualiey of life inueutory 74,GQOLI-74)对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综合评定问卷表中含有心理、躯体、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等评估项目,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数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3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各种因素所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导致冠状动脉出现严重阻塞现象,使得血流供应总量明显不足,进而造成心肌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现象,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7]。急诊PCI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措施,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冠状动脉可迅速出现复流,心肌组织的缺血状况得到显著性改善,最终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8]。
相关研究发现,在急诊PCI术中首次冠状动脉内推注造影剂、球囊扩张完成及心肌组织血液再灌注等几个关键环节中极易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的康复均可造成不利影响。为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需联合临时起搏器安置术[9],同时还需予以患者更优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0]。因此,急诊科室近些年常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关键环节超前护理进行干预。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是一种主动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不良事件,通过实施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手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各种风险的时间,从而超前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控制措施,当手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可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最终能明显降低意外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起到显著性的护理干预效果[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后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后可明显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整个围术期多个关键性环节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护策略,术前重点检查临时起搏器相关仪器设备,准备关键性抢救药物,确认手术治疗前口服用药的正确性,对患者各种心理情绪进行准确评估,并且依此制定针对性较高的心理情绪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TIMI分级、心律失常等情况,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术后则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确认和监督患者术后严格按医嘱用药,做好术后各项心理情绪的疏导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2]。
本研究还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分析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在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期间,予以针对性心理情绪干预和理论知识的指导,使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明显提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得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在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AMMANN E M,SCHWEIZER M L,ROBINSON J G,et al.Chart validation of in-patient ICD-9-CM administrative diagnosis cod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mong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GIV) users in the Sentinel Distributed Database[J].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2018,27(4):398-404.
[2] 郭文飞,胡允兆,卢剑华,等.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13):2010-2014,2018.
[3] OZAKI Y,KATAGIRI Y,OMUMA Y,et al.CVIT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in 2018[J].Cardiovasc Intenv Ther,2018,33(2):178-203.
[4] 周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J].心理医生,2016,22(5):221-222.
[5] 程凤丽.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梗急诊PCI联合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37(2):219-221.
[6] 中華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7] 方雪娥,顾建芳,傅咏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8,33(2):145-148.
[8] 王萍,曾申娟,贺静,等.基于平台及关键环节质控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23-126.
[9] 曾懿,林良,黄永培.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窦性心律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3):1263-1265.
[10] 范晓华,曹岳蓉,刘洪珍,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724-1728.
[11] 严超燕,张静,林朝霞.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行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9):65-67.
[12] 何佳轶,沙春亚,吴珊英.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老年心梗急诊PCI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6):156-158.
(收稿日期: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