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名著《茵梦湖》的叙事特征研究

2023-11-27刘青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哈德睡莲伊丽莎白

刘青

《茵梦湖》是台奥多尔·施笃姆的经典文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后,在我国收获了大批的读者。大部分书评对《茵梦湖》的分析都是从细腻、温婉的情感,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悲剧爱情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是,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当时的家庭阶级阻挠,更多的是男主人公对自己的未来不够坚定。他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渴望自由,又难以逃脱那种市民思想的束缚,刻意忽视女主人公的情感诉求。小说采用回忆的叙述形式,不仅形成时间上的回顾,同时又在空间上形成语言感知,仿佛男主人公站在不远的地方,遥望着过去发生的一切,并跳跃出时间和空间,为自己曾经的情感辩护。

一、《茵梦湖》故事分析

《茵梦湖》是施笃姆早年的作品,故事的篇幅较短,是一篇中篇抒情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一段纯粹的爱情故事,内容叙述方式富有诗意,体现出鲜明、动人的艺术气息。在19世纪,德国正处于动荡阶段,当时涌现出来的作家们尽可能避开政治题材,从普通人的角度进行叙事。施笃姆是当时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习惯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更高的诗意境界,描述情感细腻,犹如诗般浪漫。《茵梦湖》中描写了一对男女爱情的悲剧。两人从小青梅竹马,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间产生爱情。但是,男主人公莱因哈德远走他乡后,女主人公便在她母亲的做主下,嫁给了富家子弟。莱因哈德在毕业后一直做着民间歌谣的收集工作,后来在朋友的邀请下在茵梦湖山庄做客之际,遇到曾经的爱人。虽然两人之间的爱情并未彻底消失,但是女主人公已经嫁作他人妇,两人也只能听从命运安排,最终带着遗憾分手。

《茵梦湖》中的用词唯美,具有非常强的语言艺术特点。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将男女主人公置身于一个优美的湖泊旁。这里风景优美,名字诗意,让读者还未开始阅读就能感受到一种艺术气息和美的意境。作者在小说的描写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风景,并通过景色的优美反衬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悲剧。在日常的描述中,作者描写的生活环境优美、静谧,体现出茵梦湖的平和。小说的语言平实又不失美感,描写的景物生动自然,对故事的熏陶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作者在景象的描述中,融入森林、大海等夜晚景物,并与男主人公过去的生活和美好回忆场景结合,将现实的场景和回忆融合后,体现出现实主义的诗意意境,衬托出小说忧伤凄美的境界。同时,小说中通过景物形成诸多意象,用来凸显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性格,或者通过景物烘托情感,达到点题的作用。

二、《茵梦湖》的空间叙事特征

(一)利用睡莲映射心影

小说中对湖面白色睡莲进行了详细描写,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以此为基础为莱因哈德构成美好的回忆象征。睡莲漂浮在湖水中,预示着男女主人公遥不可及的爱情和幸福。睡莲为白色,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白裙相衬托,同时白色本身也预示着光明和纯洁。睡莲作为生于水中的花朵,需要长期利用湖水滋养,而水可以暗喻女性,并体现出一种毫无意识的态度。茵梦湖上氤氲朦胧,水草缠绕,这种景象让莱因哈德不得不后退,不再尝试亲近睡莲。所以,睡莲成为小说中最核心的象征,映射莱因哈德的情感,是一种外在经验的转化,体现出男主人公复杂的情绪。这些景色异常迷人,牵动人的心绪,但是在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也会将人不断引向危险,直到其主动选择离开。莱因哈德第一次看见茵梦湖,看到的就是湖中别墅的倒影,这个地方也是伊丽莎白婚后一直生活的地方。他们在阳台上相遇,可以共同欣赏这里的美景,从这里可以看见笔直的路和树林。

伊丽莎白身着白裙,犹如少女,他们在花厅相遇,而花厅的尽头就是茵梦湖。花厅是别墅的过渡位置,而站在那里的伊丽莎白的身份对于莱因哈德来说也有着一种过渡的意味。她就停在花厅,没有别墅女主人的身份,也无法变回莱因哈德印象中的少女时期。伊丽莎白处于的过渡和模糊性的位置,可以直接体现出莱因哈德此处比较复杂的情绪。他不想承认此时的伊丽莎白已经成为别人的妻子,同时也不敢确定面前的这个人是否是他印象和想象中的那个少女。他们最开始看到的茵梦湖湛蓝、宁静,被阳光和绿树包裹,营造出的是一片岁月静好、阳光明媚的空间。在进入庄园后,随着心境的变化,他感受到的茵梦湖的空间颜色和亮度也不断变化。视野不断聚集,整个空间都昏暗而阴郁。此时的茵梦湖不再如初见时的美丽、光亮。周围的暮色掩盖了层层密林。在小说的描写下,茵梦湖空间的感知也是莱因哈德心境的反映。所有的景物都是从莱因哈德单一的视角进行描述,但是其中融入大量的心理特色。特别是雷雨来袭之际,莱因哈德全身湿透,他仿佛又一次见到伊丽莎白,但是也不敢相信这是否真的是记忆中的那个人。

此时,茵梦湖的景象犹如被鬼影包围。莱因哈德想去找伊丽莎白,却没有真正迈出去那一步。他可以从伊丽莎白的身影中感受到她的变化,他印象中的伊丽莎白是天真活泼的少女,与他见到的茵梦湖是同样的感受。但是,他还没有完全接受和适应这个过程,平静的心态开始焦虑。夜幕下,茵夢湖变得阴暗、凶险,湖面形成大量的阴影,湖心被朦胧的月光笼罩。莱因哈德在靠近白色睡莲时,他感觉自己深陷危险,仿佛自己被草藤绊住。此时的他不再想接近睡莲,而是急于逃命,游回岸边。

(二)利用茵梦湖夜游体现恐惧

随着空间场景叙事的安排和变化,莱因哈德的意识也在不断变化。在叙事中通过空间转换的方式,故事背景从花厅向湖畔转变,又转回到花厅。莱因哈德的情绪也从平静的状态逐渐波动,最后又回到平静。在花厅的聚会中,莱因哈德被大家起哄朗诵自己收集的民谣,伊丽莎白则为他伴唱。同时,人物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他感受到了伊丽莎白的变化。在夜色暗沉的环境中,伊丽莎白消失在夜色里,莱因哈德的思绪也跟着飘远。在夜色的驱动下,莱因哈德便来到湖边,看到水中的白色睡莲。他准备脱去衣服,进入湖中。这个过程并不顺利,他先是被割破了脚,但仍试图继续游向睡莲,可无论他怎么努力,还是无法达到深处。最后,他又被水草缠绕,仿佛要被拖到水里,费了好大劲儿才终于浮出水面。他挣扎出水面后仍然可以看见睡莲,此时的睡莲卧在叶子中,但是他始终无法接近。任凭他不断努力,与睡莲间的距离仍然无法缩短。虽然他尝试继续努力去接近,但是最终在巨大危险的包裹下,还是游了回来。

整段描写中都是对莱因哈德一个人经历的描写,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景物的描写,隐喻着他与伊丽莎白的关系。他从湖底慢慢上浮,被水草缠绕手臂。周围黑水环绕,在听到身后鱼跃的声音后,他开始变得紧张,拉扯缠绕着自己的水草,向岸边游去。回到岸边后,他回头看向睡莲,睡莲依旧安静地停留在水面上。白色的睡莲是对伊丽莎白的映射,但是莱因哈德的接近,并不是一种情爱上的纠葛,而是莱因哈德一直以来的期望,那是他再也无法获得的真爱。他跳下河去接近睡莲是他的决心,并非情爱的诱惑。湖面下的黑暗深不可测,水草的纠缠都是阻挡他前进的障碍,同时也是他不敢继续前行的借口。莱因哈德承认睡莲在他心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他回去再次经过花厅时,面对众人的询问,他只是回答说要去看睡莲,他觉得自己了解她,盡管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所以,睡莲是伊丽莎白的隐喻,现在已经为人妻的伊丽莎白是他不能碰触的,她的美好只能存在他的回忆中。现实太多的束缚,让他认识到自己更渴望的是自由,而不是和喜欢的人构建家庭,而且现在成熟的伊丽莎白已经不再是他可以靠近和掌控的,他只能通过幻想满足自己对真爱的渴望。

(三)利用与茵梦湖告别暗喻退缩

莱因哈德的回忆从鲜活的色彩逐渐黯淡,虽然这一切的变化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更多的变化却来自莱因哈德自身的心理变化。天气转化为沉静的暮色、黑暗的湖水、沉闷的天气,在他看见伊丽莎白苍白的手时,失神的目光中充满沉闷和压抑。虽然其中也闪过爱恋,但是他还是更愿意向往无尽的自由。在小说的开头位置,莱因哈德远眺深处的山谷,此时周围的景色还异常迷人,随着他走进庄园后,所有的风景都发生变化,周围的一切仿佛都笼罩上沉闷的色彩。这种感觉始终萦绕在莱因哈德在庄园的整个过程中。在与伊丽莎白渡船而归时,他又遇到了吉卜赛的姑娘,曾经那么美丽的姑娘,此时已经沦为乞丐。他开始变得不安,内心波澜起伏。就连起居室的气氛都开始变得阴凉。他无法在房间中再待下去,便走到外面重新解开小船,划着船,到了对岸,将他与伊丽莎白刚刚经过的路又重新走一遍。这些情节都表现出莱因哈德内心的波动,他感觉自己就要沉溺于茵梦湖时,一股危险的气息笼罩着他,这说明他心里对这份感情已经开始感到窒息,想要做最后的告别。因此在回来时,他避开花厅回到自己的房间。在房间里坐了很久,经过内心的煎熬和思考后,他最终将身子探了出去,此时的夜色已经逐渐散去,黎明到来,一切都在复苏。莱因哈德与伊丽莎白进行了短暂的告别,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这一次他异常坚定。此时,他看到的是自由和充满活力的新气象。空间又来到了晨光笼罩的世界,连蜘蛛网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走出了这座庄园,他的面前是更广阔的天地。

三、《茵梦湖》的象征写作手法

文学艺术创作中象征性写作手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当前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更广泛。象征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通过客观事物感知相应的元素,体现某种特定的含义,传达特殊的情感。《茵梦湖》的小说表达具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特点,同时应用大量象征的手法。比如,全文将睡莲比喻为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男主人公莱因哈德的幸福。他尝试接近,但是最后都因为难以控制的恐惧而退缩,说明男主人公的内心从来没有坚定过自己能与女主人公幸福的信念,一切的牵绊都来源于他内心的不安。同时,作者用石楠象征他们童年的天真烂漫,是莱因哈德心底难以磨灭的回忆。已经半枯的铃兰则象征的是他们的爱情已经走到边缘,难以再重新焕发生机,预示着他们曾经真挚、热烈的爱情已经逐渐走向衰败的凄美。而梅花雀的死亡更是直接暗示了他们最终分离的结局。两个人一同去采草莓,最终一无所获,也预示着他们都曾经努力过,但是最终仍然没能等到爱情开花结果。整篇小说中,作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上去探究深层次的内涵,并利用象征性的手法,使作品内容更独特。这种象征性的个体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事物,而是多重性的物象。

《茵梦湖》这部小说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述,形成一种诗化体的模式,其中充满抒情的内容使小说更具有诗意,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形成视觉与心理上美的感受。同时,小说中穿插了比较多的民歌、民谣,这样既提升了小说的内涵,又与小说中的人物紧密贴合,如莱因哈德颤抖的手,伊丽莎白走动时母亲追随的目光等情节,这些场景的描写都与诗歌象征的内容相符,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出他们最终爱而不得的哀伤。另外,《茵梦湖》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在抒情叙事以及艺术表达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茵梦湖》在叙事中脱离传统小说男女爱情悲剧中封建枷锁和阶级的阻挠和影响,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突破性的文学表达模式。

《茵梦湖》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著作,不仅小说语言优美,叙事方式也比较独特。小说是以倒叙的形式进行描写,在叙事的过程中又采用了大量象征性的手法,通过各种物象和主人公的行动、细节等,暗喻每个人的心理和最终故事的结局。这种描述方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读者在阅读中会刻意地关注每个细节,并形成猜测,和后面阅读的内容相互印证。另外,大量的景色寓意描写使整篇小说的内容神秘,意境深远,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猜你喜欢

哈德睡莲伊丽莎白
寻找最美味的胡萝卜
寻找最美味的胡萝卜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你好,睡莲
睡莲盛放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睡莲
童心造就成功
莫哈德担任美宇航局常务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