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研究
2023-11-27姜柳
摘 要:“双新”背景下,对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要求。在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歌唱模块合唱课程的核心知识。本文简要概述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顺应“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提高合唱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与合作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双新”背景;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
作者简介:姜柳(1988—),女,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
“双新”不仅指开展新课程和运用新教材,还指系统化的改革,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因此,在高中“歌唱”模块合唱课堂中,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新内容,达成新目标。
一、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双新”背景下,课程内容与教材都与之前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在当前的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合唱教学对此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合唱能力,还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在合唱课堂上,必然会接触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在欣赏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受到优秀作品思想内核的熏陶,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不同于本模块的其他教学内容,合唱追求韵律与旋律的统一与协调,需要多个学生合作演唱。在练习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将更加紧密,这有助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更好地开展。同时,学生在不断交流协作中可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这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此外,学生学习合唱后可参加一系列的表演活动,这对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顯著的作用[1]。
二、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滞后
当前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合唱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歌唱技巧和方法的应用。教师若采用理论教学的模式,会使得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双新”的内在要求。部分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尤其是在没有互动引导的情况下,就不会主动与团队成员交流,这影响到了合唱教学的效果。
(二)缺乏情感感悟
目前,由于部分学校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选择的合唱作品往往缺乏情感的渗透,使得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难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缺乏情感引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的作品过于简单,不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二是缺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在合唱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作品的内涵,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作品,无法提升综合素养。
(三)缺乏集体观念
合唱与独唱具有明显的区别,合唱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在合唱过程中,所有成员应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各自发挥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理解合唱教学的真正内涵,在训练阶段并未注重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只是采用重复练习的方式,使得整个合唱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严重影响了合唱的质量。
(四)评价形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找出教学问题的重要过程,但部分教师忽视了评价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部分教师的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既不符合“双新”教学理念,也不符合合唱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多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使得教学评价缺乏量化内容,不够客观、全面。同时,在合唱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也不利于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双新”背景下高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策略
(一)运用视听互动式教学法
“双新”背景下,教材与教学内容都与之前有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并融入当代流行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达到“双新”的目标。
首先,教师要以形象展示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并在课上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合唱练习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调整位置、气息等。例如,在教授《茉莉花》时,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料,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由于《茉莉花》是我国的优秀民歌作品之一,流传度非常广,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主旋律教学环节顺利完成。在学生了解作品的大概旋律后,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观察教师唱歌的状态。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时要注重学生听感、视觉感受的获得,要将自己的面部肌肉、口型、牙关的具体情况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到每一部分如何唱。教师展现歌唱技巧和关键点,可让学生从视、听的双重角度学习作品,掌握作品的演唱技巧。
其次,教师要以聆听的方式展开教学。音乐的本质是声音,所以听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原作,同时用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作品。聆听是音乐教学的关键,若想让合唱教学达到理想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聆听中充分感受音乐内涵与音乐声部间的均衡与协调。例如,在教授《茉莉花》二声部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聆听该作品的二声部,然后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核心内容,再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一来,学生可通过不断地听和练,真正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2]。
最后,教师要以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在高中合唱课堂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指引学生,与学生互听、互评,逐渐提升各自的能力水平。教学并不是一个单向传输的过程,而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互动,绝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合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合唱课程中更应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体现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切实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我们自己的歌》时,教师在练习环节可以运用视听互动教学法,在示范环节由学生来观察教师,在学生练习环节,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看学生各个声部的声音是否和谐、情感处理是否到位等,一旦发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当然,学生在观察教师示范时也可以提出相应的疑问。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充分互动,双方互相促进,课堂就不再是“死”课堂,而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二)注重作品中的情感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点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借此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情感共鸣。
杨鸿年教授曾指出,合唱艺术第一重要的是感觉。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以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听音乐作品,让其对不同类型、特点的音乐作品都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教授学生作品的内核。例如,欣赏《我喜欢》,让学生感受一种自然、惬意的感觉。通常情况下,第一节合唱课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唱,而是要让学生去听、去理解,等学生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共鸣之后,再教授学生如何去唱,这样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让学生感受作品情感并非让学生盲目猜测、感受,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合理感受作品中的情感。音乐是声音的律动,其以丰富的感情为内核,并通过组合旋律展现情感。学生若没有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思维,就难以真正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核以及作品最为精髓的部分。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不是技术,而是心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核,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该作品的?作者在创作时有怎样的感情基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欣赏与思考中真正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核,同时更有兴趣学习后面的合唱课程内容,获得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教授《长城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如: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在正式上课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乐曲,让其欣赏这一作品。欣赏完毕后,教师不应立刻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应先为学生讲解作品表达的内容以及时代背景,并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行体会。最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告诉学生这一作品讲述了人们被迫离家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学生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三)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唱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所以,若想贯彻“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合唱的技巧,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作用,并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身在合唱团队中的位置,使其在后续的合唱练习和表演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小游戏等。
例如,在教授《在太行山上》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团队协作游戏,比如准备几根较长的木棍,然后将学生分为2组或4组。之后让同一组的学生站成一排,再将木棍置于学生的食指上,端平,教师发出相应的指令让对应的小组下蹲,持续几轮后,哪一组的木棍没有掉落则为胜利组。对于胜利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使之后的合唱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4]。
(四)拓展评价方式、评价内容
“双新”背景下,教学内容与教材都与之前不同,但变化的不止这些,还有教学评价。在当前阶段,教师要贯彻“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内容、理念,提高教學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合唱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合唱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严肃的氛围,构建一个民主、活泼的评价氛围。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仅依据学生某一阶段的表现,武断地评价学生。教师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通过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若只是个别学生存在理解不到位或学习滞后的情况,教师要与这些学生深入沟通,为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若是出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理解不到位的情况,教师则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主体、多方面评价充分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双新”背景下,评价标准也应适当调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定。
结语
综上所述,“双新”背景下高中“歌唱”模块合唱教学的目的并非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协作能力,加强其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方式教授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新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琦.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J].天津教育,2022(26):132-134.
[2]王淑贤.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2(9):127-129.
[3]沈娜.“双新”背景下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研究[J].新教育,2022(16):24-26.
[4]付才瑞.“课程思政”融入高中音乐歌唱模块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