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演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7吴怡扬

求知导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微演讲”,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在“微演讲”活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施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指导不够有效、演讲活动不够丰富等。对此,教师需要从辅助做好学生课前准备、巧妙设计情境问题、营造轻松愉悦氛围、尊重学生独到见解、开展演讲竞赛活动、基于榜样进行评价等方面入手优化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微演讲”;小学语文;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的小学‘微演讲课程研究”(2021/Q/02/03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怡扬(1991—),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微演讲”与演讲,都是通过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态势语言)的交互合力,对生活抒发自身情感,对社会现象发表见解,对各类问题阐述事例,对相关活动提出倡议等的活动。“微演讲”具有用时较短、规模较小、范围较广、地点多样、信息灵活等优势,因此,可以更好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理念之一是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变革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理念,巧用“微演讲”,创设丰富多样的演讲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引领学生根据各类现象与问题在演讲实践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究,发表独特的见解或看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 “微演讲”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微演讲”作为一种演讲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微演讲”,能够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中巧用“微演讲”,要求学生都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基于课内所学内容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等。为提高“微演讲”的效果,学生需要认真研读教材与各类资料,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运用各类工具获取信息,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要想发展语言运用素养,需要主动积累、梳理、整合、运用语言,参与各类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微演讲”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渠道获取、积累、梳理与整合语言材料,并通过各类方式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如叙述、议论、说明、抒情等,运用或激昂,或深沉,或活泼,或严谨的情感进行表达,能够有效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三)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在“微演讲”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想要让演讲更具说服力,能够传播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吸引同学认真倾听,就需要对演讲内容、演讲形式、演讲观点进行创新,以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学生在这样创新“微演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 “微演讲”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微演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与开展与“微演讲”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实施准备不够充分

“微演讲”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一定的资源,营造相应的氛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点拨。但是,一些教师的备课不够充分,对学生预习不够重视,未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整个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 教学指导不够科学

“微演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输出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微演讲”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指导,需要参与演讲的学生做好准备,还需要其他学生配合。但是,一些教师在组织“微演讲”活动时,缺乏启发性与引导性的问题设计,对学生的独到见解不够尊重和重视,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调整从众观点与内容,这就导致“微演讲”活动未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培养创新人才[2]。

(三) 演讲活动不够丰富

为更好地发挥“微演讲”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组织与实施丰富多样的活动。但是受到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微演讲”活动难以高效引领学生,促进学生持续进步。不仅如此,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未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从而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 以“微演讲”培养创新人才之策

(一) 布置演讲预习任务,辅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思维能力较弱、表達能力欠佳,因此,教师通常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输出活动,“微演讲”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提升“微演讲”活动的实施效果,教师不仅要先布置演讲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参与演讲之前做好准备,还要根据“微演讲”的主题,准备一些辅助预习资源,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例如,部编版四下第二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如下: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展开奇思妙想,描写想发明的东西。根据这些内容,结合本单元中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主题与内容,教师可以确定“对问题阐明事理”的“微演讲”主题,并基于课内知识内容,引入课外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力等,做好演讲的准备。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恐龙能复活吗”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搜集利用基因技术复活生物的资料以及基因技术运用的利弊资料,整理成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图文内容,通过智慧平台推送给学生。

(二) 营造轻松愉悦氛围,培养学生演讲信心

在传统的课堂上,一些教师非常注重师道尊严,教学语言缺乏趣味性,不够生动,表情比较严肃,导致课堂气氛较为紧张,很多学生不敢主动发表观点,怕说错话挨批评。这样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自由的空间中,基于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更好地进行创新创造。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讨、积极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培养学生演讲的信心。

例如,基于部编版四下第二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主题,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课件,展示近年来的热门词语,如大数据、云技术、智慧教育、人工智能等,并配上相应的图片,或播放一些微视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这些词汇、配图、微视频等,自由交流与探讨,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之后,鼓励各个小组选派一两名代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交流结果,选择一两个词汇,尝试进行“微演讲”。在“微演讲”中,有的学生阐述智慧教育的定义、使用场景、主要作用,有的學生阐述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与未来畅想。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或看法,表扬勇于参与“微演讲”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

(三) 巧妙设计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对感兴趣的事物更具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实施“微演讲”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兴趣爱好等,选择有趣的内容,确定多样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主题。教师还要基于主题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巧妙设计一些情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演讲的基本观点[3]。

例如,部编版五下的第三单元作为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模块。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汉字的趣味性资源,如字谜、趣味诗词、歇后语、寓言故事等。在实施“微演讲”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我爱你,汉字”模块,先在课堂上展示精巧的剪纸、优美的书法、富有韵味的各式印章的图片,再展示同学作业中、街头招牌中、书籍报刊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对比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汉字如此优美,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针对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你如何看待?教师将汉字与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见解,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资料,辅助学生确定演讲基本观念。

(四) 尊重学生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创新思考

在“微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累、整合、归纳信息,确定演讲的观点,丰富演讲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原有信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知识储备,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品格,会导致学生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感悟。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放宽评价标准,允许学生适当张扬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观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在充分的思考后各抒己见[4]。面对演讲中存在的雷同性问题,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例如,部编版五下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之前组织“微演讲”活动。教师可先用图片与视频,展现宏伟的北京故宫、巍峨的泰山、美丽的敦煌莫高窟、优美的苏州园林,吸引学生主动观察,了解我国拥有的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基于这个背景,教师再引出启发式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的学生说应该减少游客数量,有的学生说要多多宣传,有的学生说要增加资金投入。针对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观点拟写提纲,最后完成一篇“微演讲”的文稿。在学生展示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进行表扬。

(五) 开展演讲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为了引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微演讲”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确定“微演讲”主题,提前准备好丰富的资源,规划好相应场地后,开展演讲竞赛活动。竞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微演讲”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勇于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例如,部编版六下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与传统风俗相关,单元习作主题是“家乡的风俗”,教师据此可以确定“对生活抒发情感”的演讲方向,要求学生选择家乡的一个节日,基于生活经历融入风俗习惯内容,表达对家乡风俗的喜爱之情,抒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具体可以采用分组参与的模式,让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与“微演讲”竞赛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演讲内容,优化演讲时的状态,提升表达能力。

(六) 基于榜样进行评价,指引学生创新发展

新课标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整体性,重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5]。不同学生对“微演讲”的态度有所不同,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生活经验也存在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的演讲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发挥“微演讲”的作用,教师可以基于榜样进行评价,指引学生创新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主题的演讲活动,对生活抒发情感,对现象发表见解,对问题阐明事理,对活动提出倡议,取得了很好的演讲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再让学生自评,最后对学生榜样进行表扬和奖励,促使更多学生参与演讲。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演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多创新观点、丰富内容、优化形式,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微演讲”主要是根据某一话题,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观点与见解的方式,目的是发出倡议、交流观点、表达诉求等。教师可以借助“微演讲”活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游新才.微演讲 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更有效[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0(4):45.

[2]奚倩雯.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的小学“双语微演讲”活动初探[J].天津教育,2021(32):50-51.

[3]郑娟.由演讲到写作: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读与写,2019,16(21):103,105.

[4]孙作慧.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4):42-44.

[5]李雪蓉.小议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演讲能力[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20(11):155.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小学语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