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11-27马晓佩

求知导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高中

摘  要:德之不存,行之不远。立德是为学之本,更是树人之根。2020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课程与德育的结合。文章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特点及其与德育的联系,说明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路径,意在为立德树人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德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马晓佩(1971—),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教学科学研究中心。

蒙以养正,圣功也。培养一个人正直无邪的品质,是使其成功的必经之路,讲好思想政治课程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对社会政治活动的科学参与,实现知识素养与品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将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相结合,开发思想政治课程更深层次的育人功能。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与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存在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与初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互相衔接,也与时事政治教育互为补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政治修养等方面有巨大优势,因此,被定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另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凝练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项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其育人价值,使学生可以在以此为导向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结合的立德树人功能

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即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中增进品德的活动。鉴于在高中育人目标中,德育与思想政治课程价值大同小异,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能够协同发挥立德树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例如,从多角度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将“四个自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在长时间的坚持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将形成健康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结合的教学路径

(一)用好主阵地:丰富课堂德育内涵

课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阵地,为了让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结合,有必要将德育融入课堂,丰富课堂德育内涵。

1.融入德育,突破课堂目标片面性

一般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目标是根据教材与考试内容制订的,鲜有德育元素的特别融入。课堂目标缺乏德育导向性,会限制德育与高中思想政治的结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目标中融入德育要素,突破其片面性。

以统编版必修2《坚持新发展理念》一框为例,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德育,设计“自觉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等课堂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础上,从集体主义、公共参与角度出发,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新发展”中。课堂目标突破“明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局限性,向“做新发展理念的执行者”靠拢,使德育水到渠成。

2.融入德育,突破课堂内容局限性

虽然现行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经历了多次改版,但其内容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课堂教学时常会出现教材德育要素难以满足德育需要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在生活、互联网中搜集德育教学资源,将其作为教材的补充,突破课堂内容局限性。

以统编版必修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框为例,在“党的执政理念”的教学中补充案例“国务院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政务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高效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推进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学生在基于教材探究“党的执政理念”前提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内涵,明确“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的根本意义和方法。在教材内容与案例的协同作用下,学生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培育爱国情怀,这对其全面发展有莫大帮助。

3.融入德育,突破课堂形式单一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建议具体包括: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展开。这说明综合式学习活动、辨析式学习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将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相结合,要在课堂融入德育的同时,突破课堂形式单一性,多方法、多手段地引导学生学习[2],如信息化教学形式、翻转课堂教学形式。

以统编版必修2《我国的社会保障》一框为例,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采取信息化课堂教学形式。首先,通过互联网搜集我国社会保障相关信息,整理1997年到2017年以来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其次,设计主议题“结合现有资料,谈谈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如何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公平的?”与子议题“搜集资料,说一说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新举措有哪些,对其中一项进行评述”“如何通过逐渐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后,要求学生以议题式学习为基本形式,对资料展开讨论,踊跃谈论议题并发表观点。在信息化支持下,学生对思想政治议题的学习更加直观全面,通过了解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对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感悟与认同感,坚定制度自信和主人翁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基于互联网获取、应用学习资料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搜集、梳理资料,打造在“翻转”中让思想政治与德育结合的课堂。

以统编版必修4《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框为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设计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要求学生在教材和互联网中自主获取关键信息,先自主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理论品质等内容,再汇报结论和问题,最后集体解决困惑。师生课堂地位实现翻转,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建立更科学的世界观,德育与思想政治教学并驾齐驱。

4.加入德育,突破课堂活动有限性

高中思想政治辨析式学习过程的实现,有赖于丰富的课堂活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破活动的有限性,给予学生充足的辨析空间,使其充分感知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德育内涵,实现德行修养与政治信念的同增同长,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框为例,为使学生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在个人参与活动时能够抓住主要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如“天价”房租、山寨商品、工厂污染等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谈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为使学生能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在后续知识点的讲解中设计辩论活动。比如:提供《国家卫健委:加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不能忽视中青年的健康管理》两则材料,设置相关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使其既能在辩论中抓住主要矛盾,也能明确次要矛盾的重要性,坚持对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将这一品质应用到社会公共参与中。

(二)拓宽辅渠道:强化课外德育活动

课堂可以让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有机结合,在“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其局限性不容忽视。要想深化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的结合,还要走出教室,拓宽学习渠道,开展课外活动。

1.在作业中延伸德育

作业具有巩固教学的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作业达到强化育人的目的。而德育一般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要素。教师可以将以上要素渗透在作业中,发挥高中思想政治作业的德育功能。

例如,统编版必修3《法治中国建设》一课是“法治社会”教学与德育的结合。根据核心知识点“法治社会的内涵”与“建设法治社会”,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1)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力建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                          。

①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②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工作依法开展

③公民的权利和尊严通过执法和司法得以保障

④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实现公平正义

(2)法治社会中,全体共鸣、社会组织普遍认可并在社会生活中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是              。

(3)“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法治思想。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                          。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学生结合所学,从“道德”“法治”两个层面思考题目,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强化对法治社会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如何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下建设法治社会,增强民主与法治观念。

2.在实践中渗透德育

高中思想政治属于活动型学科课程,而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这说明还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与德育结合[3]。志愿服务、职业体验、专题访谈、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均有一定可利用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进行灵活选择。

以统编版必修1《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框为例,教师在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讲清楚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社会调查问卷,了解社会大众对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真实想法,使其通过梳理调查问卷中的信息,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认识,理解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逻辑,实现课程与德育的结合。

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框,要求学生从理论层面提升对“中国梦”的认识,明确“中国梦”与“个人梦”的一致性,做中国梦的接力者、建设者,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对此,教师可以将“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到课外德育中,鼓励学生走进各行各业,在不同职业体验中,了解各行各业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艰苦奋斗和无私付出,将“职业人”的“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同时理解高中生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四、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结合的其他要点

(一)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水平

讲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政治意识、道德情怀、教学思维、教育视野、人格素养等情况,通常直接影响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看法和设计,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结合的过程和质量[4]。因此,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在监督教师进行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校内教研、跨校教研活动,在教研组牵头下,教师能够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优化的研究,在意见交换、经验共享的过程中,找到思想政治与德育结合的更多切口。同时,学校可以制订一些激励措施,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风气。

(二)建设优良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具有隐性教育功能,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的结合效果,还能在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得到强化。例如,学校在宣传栏或告示板中张贴一些思想政治、德育学习材料;教师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宣传栏、告示板内容,在日日可见的资料支持下强化学生道德认识、理想信念。学校应以思想政治与德育结合为导向,在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德育资源的运用。同时,学校应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使其成为隐性教育资源的主动建设者,在建设环境的过程中,收获思想政治知识,受到德育的正向引导。

结语

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德育结合,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以及德育质量,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趋势,也是德育改革的必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正视此问题,发挥专业优势,用好课堂主阵地与课外辅渠道,开发高中思想政治与德育结合的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罗雪峰.“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21(33):53-54.

[2]余玲芳.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31):69-70.

[3]刘铭.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9(17):14-16.

[4]张聚成.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8(12):59-6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高中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东汽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