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究
2023-11-27任莉
摘 要:文章从时代背景、主题构建、目标确定、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分析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归纳单元作业设计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探究如何从传统机械重复的作业向新时期高质高效的作业转变。
关键词:单元作业设计;难度序列;评价量化标准
作者简介:任莉(1977—),女,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第十七中学。
一、单元作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双减”政策其实是一种加减混合运算,即减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减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果;减课业负担提升核心素养。如何改变传统机械重复的作业,设计出序列化、多领域、多视角的作业,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持续探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当前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双减”政策对教师科学设计作业,提高作业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必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坚决避免布置传统机械重复的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发挥出作业诊断、巩固、分析学情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拓展性、发展性和跨学科的综合类作业,并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合作性和创新性。
单元作业具备其他类型作业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以单元为基本元素,整体设计作业主题,精心挑选作业内容,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整合性、框架性、联系性、进阶性、针对性和适宜性。
那么如何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構建科学、适宜的单元作业评价体系?
二、单元作业主题构建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紧密结合课堂所学[1]47-48。基于新课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紧扣教材内容,深挖教材内涵,读透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既要关注整体,又要考虑个体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思。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不同,所以教师需要设置有梯度的作业,有难有易,有基础有拓展,有发展有创新,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发挥创新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教材是以系统化的知识为依托,以逻辑关系为线索来构建知识整体框架的载体。教师在备课时要抽丝剥茧,深挖教材内涵,探究单元板块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从而构建整体的知识、能力体系框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以及重难点之间的梯度,根据具体学情科学、合理、有效地设置。通过筛选、整合、构建,确定每个单元教学的主题,该主题可以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也可以是一个专题知识学习,还可以是一个综合项目任务等。
三、单元作业目标确定
单元作业目标的确定要基于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
(一)承载单元核心知识
单元主题是由单元教学目标决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是由单元教学内容决定的,单元教学内容则是由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决定的。在确定了单元主题后,教师要基于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通过自己的加工和提炼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在确定单元作业目标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要设置真实、可信、可感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最终提升核心素养。
(二)紧扣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作业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社会热点,更要结合本学校和本地区的特色。具体而言,单元作业目标既要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又要涵盖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单元作业目标要想有效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关注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等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强化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自信,使学生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
(三)制订科学、适宜的单元作业评价体系
单元作业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要增强单元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没有科学、适宜的评价标准,失去了作业的检测作用。通过基础性作业,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识字学词,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探究性、拓展性作业,凸显核心素养培育导向,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回归社会生活,将语言文字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方向,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是象牙塔内的闭门造车。
(四)体现综合性
单元作业目标的设计既要体现基础性、拓展性、发展性、关联性和整合性,还要体现序列性,(从简单单一到综合复杂,难度系数合理分配),更要体现鉴赏性、创造性和传承性。
四、单元作业设计方法
(一)体现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单元作业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体验,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有梯度地设计作业。分层作业可以是同一课时的分层,也可以是不同课时的分层,甚至可以是同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分层,让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
(二)作业内容要围绕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单元作业设计原则要紧紧围绕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实际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发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1]48-49。单元作业真实、有意义、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且学生感兴趣,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特点。通过独学与共学的结合设计,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倡导整本书阅读。教师要整合细化单元作业目标,力求搭建跨学科学习的路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单元作业设计过程要力求做到联系教材、联系生活,凸显核心素养培育导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作业难度系数要有梯度
单元作业要让学生的能力在识记理解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渐进阶。单元作业难度可由简单逐渐向综合进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所思、各有所获。
教师要融合教学环节,指向循环互助。课前,学生需自主完成作业;课中,进行作业展示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课后,布置迁移巩固和拓展延伸作业。通过以上环节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循环检测。各阶段单元作业的设计,诠释了作业目标的整合与细化,展现了作业类型的丰富与关联,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确保了单元作业的有效实施。
(四)作业形式要新颖
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单元作业的热情,激发其学习动力,单元作业的形式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文字表达,避免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之感,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感。教师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设计的单元作业不但要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更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如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幻灯片演示、音频发布、视频共享等。总之,教师应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支架,设置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其中聚焦真实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五)合理安排作业时长
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不仅要减作业量,还要减作业时长。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初中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长不能超过9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和学生具体学情,合理安排各科作业时长,确保总时长有效控制在90分钟内。
单元作业设计要求体现单元意识,精选内容,巧设题目,体现生为主、师为辅的新课改理念,落实“双减”政策。
五、单元作业评价量化标准是对作业效度的有效监测与保障
教师必须制订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单元作业评价标准,以确保作业的有效实施。作业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千篇一律、单一呆板、含糊不清。其中既要有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又要有对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样化
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个人、同学、教师和家长,综合多主体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单元作业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方向。
(二)评价内容具体化
评价内容应灵活调整,不可局限于固定的格式,而是應根据单元作业的具体内容及其考查的知识和能力来确定。评价内容应设置不同的梯度,以适应单元作业的目标。例如,基础知识点是否正确,书写是否符合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水平是否达标;文化自信是否得以体现;整体效果是否优良等。通过这样设计评价内容,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三)评价结果导向性
评价结果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同时,教师可根据具体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单元作业的有效性,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评价结果应具备针对性、多样性、灵活性、指导性,确保单元作业的有效性。
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单元作业不但要减量,更要提质。“减量”要求单元作业从宏观角度对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整体构建,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从而减少学生简单、机械、重复的训练,并降低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提质”要求单元作业具备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在单元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又要兼顾整体,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学会”到“会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索是作业改革的一缕春风,必将吹遍大江南北,迎来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教改新春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