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化做好入学准备

2023-11-27段晓惠裴文云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教育体育局

家教世界 2023年30期
关键词:幼小小学教师入学

□ 段晓惠 裴文云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教育体育局

自教育部2021 年3 月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幼儿园与小学在联合教研、衔接课程、双向互动等方面皆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利用信息化支持幼儿入学准备的分析探讨仍不够充分、缺乏系统性。我们将重点关注幼小衔接视角下信息技术对大班下学期幼儿入学准备的助力作用。

调查目的与对象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准备的不同期待,进而探讨幼儿园入学准备活动安排的适切性与平衡性;发现幼儿入学准备中用常规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进而探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破解,提高幼儿入学准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课题组根据幼小衔接政策与关键问题掌握、信息化助力幼儿入学准备的可能性、幼儿自主参与入学准备活动等内容设计了2 份问卷,其中幼儿园卷23 题、小学卷11 题,有7 题为共答题。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了同一城区内5 所幼儿园的102 位教师、4 所小学的117 位一年级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线填写了问卷。

调查结果与分析

幼小衔接政策的掌握在准确度上有差异。首先,对幼小衔接政策出台时间的掌握,小学明显优于幼儿园。问卷调查开始时间距《指导意见》出台已满2 年,但仍有40%以上的幼儿园教师对其出台时间认识模糊。说明部分幼儿园教师、少部分小学教师对政策的学习不够认真。

其次,有四分之一的幼儿园、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大班或大班下学期开始的。而《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入学准备教育应从小班开始。可见,部分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对文件的学习不够细致。

最后,对进入小学所需关键素质的认识,幼儿园优于小学。《指导意见》列举的关键素质为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幼儿园教师选择社会交往的比例为99.15%,而有93.14%的小学教师选择了错误选项“倾听表达”。说明小学教师把常见问题作为首选答案,对文件的学习深度不够。

入学准备难题的选择存在差异。首先,对于最难问题的选择,幼儿园教师认为是时间观念,归属于生活准备中的生活习惯目标;小学教师认为是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乱动,归属于学习准备中的学习习惯目标。大班幼儿对按时、惜时等意义的理解还处在初始阶段,总有一部分幼儿入园时迟到,因此教师特别期待家长和幼儿能遵守作息。进入小学后,需要连续3 至4 节课保持良好的坐姿,刚入学的儿童因为不熟悉课堂要求,不适应连续听课,会坐不住,忍不住乱动,所以小学教师对此格外关注。

其次,做事不拖沓,归属于生活准备中的生活自理目标,幼儿园教师的选择在第三位,小学教师的选择在第八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幼儿对在一定时间段内、有质量地完成某件具体任务的理解与执行上存在困难,因此幼儿园老师总感觉幼儿做事时缺乏必要的紧张度。而小学生每堂课的任务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小学教师认为做事不拖沓难度并不大。

最后,能认真听讲,归属于学习准备中的学习能力目标,幼儿园教师的选择在第四位,小学教师的选择在第二位。在幼儿园,幼儿大多在游戏中学习,在集体情境下认真听讲的次数较少,因此幼儿园教师觉得幼儿是可以做到认真倾听的。而小学生的学习以课堂为主,听课状况决定其获取新知识的效果,所以小学教师认为学生能认真听讲很重要。

信息化助力入学准备的选择视角存在差异。其一,在信息化助力幼儿身心准备方面,幼儿园教师关注度最高的目标是向往入学,小学教师关注度最高的目标是情绪良好。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减缓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具体实践的任务。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小学生调整因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与学习方式而造成的负面情绪,快速适应全新的小学生活,则是小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二,在信息化助力幼儿生活准备方面,幼儿园教师关注度最高的目标是安全防护,小学教师关注度最高的目标是生活自理。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大班幼儿,需要接受离开成人陪伴、独自面对学校生活的现实,因此幼儿园教师认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了解校园、社区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至关重要。刚入学的小学生独立完成喝水、如厕、增减衣物、整理物品等个人自理工作是有些力不从心的,因而小学教师认为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其快速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其三,在信息化助力幼儿社会准备方面,幼儿园教师关注度最高的目标是诚实守规,小学教师关注度最高的目标是任务意识。幼儿在园接触较多的是游戏规则、活动规则,而进入小学后要严格遵守集体活动规则、班级规则、学校规则等,两者之间既有联结又有坡度,幼儿园教师认为信息化可以助力幼儿增进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而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任务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实际完成任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小学教师认为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助力幼儿尽快适应新的任务并能独立完成。其四,在信息化助力幼儿学习准备方面,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关注度最高的均是学习习惯。

应对方法

深入学习幼小衔接及信息化等政策理论。深入学习《指导意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研究其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差异与关联,把入学准备融入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之中。深入学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说”,突出幼儿在入学准备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习得入学所需。深度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提高选择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高度重视幼儿入学准备的幼小视角差异。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政策掌握、入学准备难题、信息化助力可能性等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比如,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问题,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很关注,需要在幼小衔接阶段合力解决。而在大班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最难问题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关注点则不同,这说明幼儿教师在对应目标的达成上,不能仅仅从幼儿园阶段来考虑,也需兼顾小学阶段的真实需求。

大力激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调查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认为,儿童分析解读自己参与活动的音频、视频资源,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在入学准备的实践中,要激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主张、自主参与、自由创造、自觉建构和自行反思。

积极发挥信息化在入学准备中的助力作用。调查表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认可信息化在入学准备中的助力作用,且已经尝试使用常用的白板、剪映、微信等设备和工具来辅助教学。今后,应将重点聚焦到信息化助力幼儿入学准备的途径探索上。

猜你喜欢

幼小小学教师入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