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组团:比翼双飞报涓滴,结作同心答千里
2023-11-26
何里红和李卫华夫妻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田园高级中学教师,何里红多年从事高三英语教学,李卫华是上海市闵行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闵行区首届种子基地副主持人。夫妻二人于2022年8月一起参加“组团式”教育帮扶。
接到帮扶任务,夫妻俩从上海奔赴云南省盐津县第三中学,同时到达的还有云南省安宁中学团队,两支团队和当地学校在帮扶校长付宗亮的带领下迅速拧成一股绳,克服各种困难,团结一心,抱团实干,深耕课堂,引领示范,开启了“树头雁,培强雁,育雏雁”的“雁阵工程”。何里红和李卫华作为“头雁”,开启了新的“相濡以沫”的工作和生活。
两位老师参加“组团式”帮扶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安心”。“此心安处是吾乡”,夫妻同行就是家之所在。他们全心全意投入教育帮扶工作,用激情点燃孩子们的梦想,用关爱回报孩子们的真诚,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人生。
他们开展了“12345”帮扶工程。一条主线:聚焦新课标研读,提升教学硬实力;二个组室:带动语文、英语两个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三种品:在师德师风上树人品,在理论学习上出作品,在课堂教学上呈精品;正视学校教学设计少、课堂容量少、信息技术少、整合迁移少、照本宣科多、知识串讲多、低阶互动多、单打独斗多的“四少四多”现象,不断进行改进;提出调研要充分、课堂教学要示范、团队研修要供求对应、带教活动要有序推进、做好“组团式”帮扶宣传者的“五步改进法”,期望以此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教育帮扶工作要做到知情、知心、爱人,也就是接地气、知人心,了解学校办学的现状和办学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层次差异,掌握学科在“双新”背景下实施改革的现状和主要困惑。以此为指引,两位老师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听课81节并进行课后交流或书面点评;开设县级和市级示范课、研讨课4节,上高三专项指导课38节,上高三培优辅弱课86节;指导教研组、备课组活动23次,制定各级教研规范4项,开展学术讲座9场,指导教研组申报市级课题2项;师徒结对带教19人,开展工作室活动16次,收集8万余字的资料共计42篇,撰写援滇工作日记15万余字……整个过程由点到面、由理念到操作,平稳有序,坚持不懈。
两位老师以盐津三中为基地,扩大帮扶工作的辐射面,参加昭通市“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研讨活动”,上公开课2节;参加盐津县教育体系化建设推进会并作“盐津三中教学评一体化教改实践”主题发言;指导徒弟参加全县课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指导工作室成员获得盐津三中首届“金葵花教育奖”;积极参加校园志愿者活动,参与组织首届校园辩论赛。在他们的帮扶下,盐津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硬件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先行”文化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精神面貌全面提振,每周都开设公开课或示范课,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虽然生活艰苦、工作忙碌,但看到学校的变化,两位老师心中充满了幸福感。他们明白: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是中国人的精神谱系;近则身家,远则天下,一远一近,山海同心,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天空。未来他们将聚焦“四个提升”,继续讲好“夫妻组团”的援滇故事,持续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组团式”教育帮扶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盐津县第三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