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者思维打造《资治通鉴》少儿改编版
2023-11-26陈莎
◆文/陈莎
南门太守
本名陈忠海,文史学者,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内容严谨,不妄说历史。出版散文集、诗集各一部,以及《少年读三国》《南门太守讲经典:三国演义》《细读三国一百年》《建安十三年》等书,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超过1000 篇。
“南门太守给孩子讲《资治通鉴》”系列(全4册)南门太守 编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10/152.00元
任何一段历史都是由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组成的,历史自带的故事属性与少年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天然贴合。因此在童书市场,不论是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图画书,还是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文字书,历史类图书都非常多。如果把“图书”定义得更为宽泛一些,不拘泥于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比如有声书,历史类“图书”就更多了。这既反映了少年读者对历史类故事的阅读需求,也反映了历史类童书市场竞争的激烈,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加重视,也促使各大出版社加大了对古籍类图书少儿版的开发。策划“南门太守给孩子讲《资治通鉴》”系列正是顺应了此时市场和时代的需求。
在策划历史类选题之初,我们有三件事需要考虑:第一,要做一套给少年儿童讲述中国历史的书,应该以哪本典籍为底本;第二,选择怎样的作者创作这套书;第三,在内容和插图的编排上如何进行创新,与市面上的同质化图书做出区别。
通过前期调研,很快我们就锁定了《资治通鉴》这个IP。一方面,《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中国史学双璧”,自带IP 光环,相比其他古代历史典籍,少儿家长可能对这两套书更为熟悉,而且中小学课本和考试阅读题中常有素材取自《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说这两套书是中国孩子很难绕开的历史名著,所以我们考虑优先从这两套古籍做起;另一方面,市面上《资治通鉴》与《史记》的少儿版数量众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青岛出版社于2015 年出版的《少年读史记》,这套书已经有了很长的市场培育期,在家长中的认可度很高,如果我们选择做关于《史记》的少儿版,竞争压力会非常大。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与《少年读史记》具有同样影响力的关于《资治通鉴》的少儿版图书,所以我们选择优先开发《资治通鉴》的少儿版,以减少竞争压力。
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管是写书人或说书人的有意或无意,很多历史故事都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既然要做以《资治通鉴》为底本的历史故事,就要保证历史故事的选材尊重《资治通鉴》原著,不能将多个版本的故事混为一谈,因此所选作者必须熟读《资治通鉴》,不仅知道从《资治通鉴》原著中应该选择哪些趣味性强且对少年儿童有正面引导的关键故事,还能用这些故事串起《资治通鉴》原著涉及的千年历史,给少儿读者留下一个关于《资治通鉴》的整体印象。此外,作者还需要有童书创作经验,理解给成人讲故事和给孩子讲故事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再三琢磨后,我们选择了文史学者南门太守。首先,南门太守创作过很多历史题材的书籍,早期以成人读物居多,历史功底强,且他本人对《资治通鉴》非常感兴趣,《资治通鉴》原著一直是他的枕边书,他读过很多遍,对《资治通鉴》颇有研究;其次,南门太守曾为我社创作过一套《少年读三国》,当时双方合作得很愉快,对于稿件的打磨很有默契,如果再次合作,沟通的时间成本会比较低,有利于加快出版进度;第三,自《少年读三国》出版后,南门太守也为别家出版社创作过文史类童书,这些图书的反响都不错,在此过程中,他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的经验。
选题和作者都定下来了,最难的问题是如何做出新意。由于前期我们确定的读者范围是小学中高年级可以进行无注音自主阅读的学生,所以在调查市场阶段,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以文字为主、以插图为辅的无注音的少儿版《资治通鉴》。通过观察市面上较有影响力的几种少儿版《资治通鉴》,我们发现这些书在内容编排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对理性的讲述方式,与《资治通鉴》原文的表达方式较为接近,重在说史,没有过多渲染;另外一种是比较生动的讲述方式,加入了一些演绎的成分,使故事画面感更强。前者的配图会简单一些,以黑白插图和双色插图居多;后者配图大多为四色,画面饱和度比较高,历史场景的氛围感很足。这两种类型的共性是都将所选取的《资治通鉴》故事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插图风格均为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古风漫画。
可以说,这两种类型在内容编排上各有优势,插画风格比较一致。那么,我们应该做一套怎样的书,如何借鉴和创新呢?在与作者充分交流讨论后,我认识到三点:第一,编年体史书虽然叙事上次序更分明,但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不止一件两件,这就造成同一件事情会分叙在不同卷册内,割裂了事件的连贯性,按时间顺序阅读会有支离破碎之感;二是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资治通鉴》重点宣扬了封建忠义思想和个人英雄史观,将人民起义称为“盗贼”“寇掠”,还充斥着天命论等唯心主义思想,这些都是需要扬弃的,需要引导少年读者进行选择性阅读与吸收;第三,任何一个改编版都很难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出《资治通鉴》这部300 多万字的编年体皇皇巨著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放弃求多求全的表现方式,从现实出发,聚焦于做一套关于《资治通鉴》的启蒙书。也就是说,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做一套能激发少年读者对《资治通鉴》的兴趣,便于他们理清《资治通鉴》原著涉及的千年历史脉络,利于消解他们对于《资治通鉴》的畏惧之心,为他们日后研读《资治通鉴》原著打下良好基础的书。在此基础上,这套书最好还能有益于少年朋友积累一些文史常识,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增加一点对人事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应对一些考题,增长一些智慧,适应大语文时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和作者持续反复的沟通、讨论,反复地打磨文稿。首先,我们将“编年体”改成了“纪传体”,让孩子读起来更轻松。《资治通鉴》原著是编年体史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1362 年间的历史,市面上大多数少儿版《资治通鉴》也是按照编年体形式进行翻译和改写的,但是由于涉及的人物、事件众多,要在整体上了解这段历史的话,5 本至10本的套装读起来还是很费劲的。我们在充分沟通后,针对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更容易记住典型人物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是为了将孩子们记忆历史的重任分解,决定化繁为简,从《资治通鉴》中选取有较大历史影响的48 位人物,以纪传体的方式呈现历史故事,用有血有肉的人物串起这段千年历史。每册书呈现12 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每一篇写一个人物,包含这个人物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故事,孩子读一篇就能较为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了解一段历史,尽量降低阅读和记忆的压力。考虑用纪传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从历史人物中分出一个女性卷,凸显古代女性的声音,这些女性虽然并非都像武则天一样做过一国之君,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她们称不上“君王”,但是是自己人生的“大女主”,做一本关于女性的分册既能拓展孩子们看历史的视角,也能与市面上的同类图书有所区别。
其次,将千年历史重复记忆四遍,让孩子想忘都难。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写给青少年的《资治通鉴》是每个分册呈现几个朝代的历史,用一整套书呈现《资治通鉴》涉及的千年历史。而我们在分册的内容设计中,要求每个分册都能清晰勾勒出千年间大致的历史脉络。比如《难做的帝王》分册以“刘恒(西汉)—刘彻(西汉)—刘秀(东汉)—孙权(三国吴)—司马炎(西晋)—刘裕(南北朝)—拓跋宏(南北朝)—杨广(隋)—李世民(唐)—李隆基(唐)—李存勖(五代)—赵匡胤(宋)”12 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串起了《资治通鉴》中战国争雄至宋朝开国(五代末期)这段历史。同时,为了让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的发展情况,这12 位人物的小传在历史背景上都有准确的交代。比如,《难做的帝王》第一篇讲的是汉文帝刘恒的故事,在故事开篇交代了战国纷争和秦统一六国的情况;第二篇讲的是汉武帝刘彻的故事,第三篇讲的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这两个人物之间其实还有一个短暂的“新朝”,我们就在第三篇的开头补充了一段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又快速失去权力的内容,然后才开始讲述刘秀的故事。因此,孩子读完全套4 本,就相当于将《资治通鉴》涉及的千年历史在脑海里过了4 遍,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和亲身实践,将千年历史中16 朝的更迭情况反复阅读4 遍之后,想忘记都难,可以为孩子们日后学好历史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而且孩子们如果清晰掌握了这千余年间的历史线,对阅读《资治通鉴》就不会感到害怕了,他们会知道原来《资治通鉴》千余年的历史大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再次,我们在书中附加了四大板块,助力孩子提升考试能力,汲取人生智慧。每册书的每篇人物故事后都配有“知识链接”“成语加油站”“读史有学问”“原典精选”等附加栏目,对中小学生了解文化常识、积累成语、学习议论文写作、培养文言语感都很有帮助。尤其是“读史有学问”栏目,这是一个评论性的板块,作者会适当地跳脱出《资治通鉴》原著材料的局限,引导孩子更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启发孩子思考,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而不是说教式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描写吕雉的一篇中写到了吕雉的残忍,但“读史有学问”中还提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吕雉的高评价,讲到在吕雉的管理下社会稳定有序、老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书中插图风格借鉴了中国非遗文化——皮影戏,有助于提升孩子审美能力。我一直对非遗文化比较感兴趣,收到“南门太守给孩子讲《资治通鉴》”系列的初稿后,就一直在想插图的呈现形式能不能在非遗文化中找一些灵感,于是“传统美术”和“传统戏剧”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我的搜索范围。为了更好地匹配书中涉及的历史内容,也便于插画师创作和发挥,同时还要尽量选择与市面上同类选题不同的艺术风格,很快我将目标锁定在了于2011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如果采用皮影风格的插图,“南门太守给孩子讲《资治通鉴》”这套书就能为少年读者提供一个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窗口,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国非遗文化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当我向作者建议采用皮影风格的配图时,他很是心喜,在与插画师沟通皮影风格插图需求时,插画师也很激动,非常愿意尝试。前期试稿大家很满意,可后来需要给套装书绘制200 多张图时就崩溃了,因为借鉴皮影风格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以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改过很多遍后才定稿。好在经历了这个磨人的过程之后,最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转眼间这套书已经出版了大半年了,不久前还成功实现了加印。中国历史典籍虽然浩如烟海,但能走进大众视野的并不多,能作为少儿改编本创作底本的历史典籍就更少了。而且面对一本好的历史典籍,编写少儿改编版的市场竞争是非常大的,但我始终相信,作为一名编辑,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就能打造出一套套好书,并让图书拥有更为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