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023-11-26姜会
姜 会
(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山东 枣庄 277314)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每一位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知识讲授与学生音乐技能培养时,皆应正确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科学合理的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启导学生认识音乐学科,积累音乐知识,提高自身对音乐理论的认知与理解,主动感知音乐艺术魅力,为终身学习意识形成奠定基础。
一、目前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中小组合作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小组合作的基础与重点是学生自身愿意主动参与到相互协作的音乐学习活动与知识学习过程。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维的根深蒂固式影响,不少学生都习惯了“死记硬背”的被动性学习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对于音乐教师教导的学习方法极为依赖。如此一来,在一些新型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都呈现出积极性不高,活跃性不足的问题现象[1]。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氛围影响,在小组合作期间,多数学生与所在小组成员间信任度不足,无法形成可相互帮助的合作关系。甚至,隐性存在一些激烈竞争,直接限制小组合作效率。究其原因,最主要一点便是当前阶段的音乐探究教学并未实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也未能真正意义上从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出发,于是,音乐教学实践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活动兴趣缺缺,少部分学生虽愿意随着音乐教师的引导参与合作,但持续性不强[2]。如,能够凸显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教学设计比例低,与小组合作相关的游戏活动设计更是少之又少。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自然难以发挥。
(二)缺乏小组合作的基础
音乐教师在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中将学生科学分组,需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仔细考量不同学生的不同音乐观点、不同音乐学习兴趣以及不同音乐实践方向等,对应设计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提高音乐探究式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换言之,音乐教师应遵循“学生本位”教学原则,站在学生的视角有效分组,从而确保分组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否则,在未正式展开小组合作教学前,小组合作教学已缺乏了最基本的有效合作基础。而这,恰恰是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3]。如,一部分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简单的让学生按照座位组成4—6 人合作学习小组,体现出小组合作教学的随机性。未能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这样一来,不仅小组合作教学效果难达预期,学生与学生还无法切实的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丧失热情,将音乐学科视作一门与其他文化学科一样的沉闷课程,导致学生无法有组织、有方向的自主学习音乐技能,音乐思维发展十分缓慢,阻碍学生综合发展。
(三)教学内容略规范不当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施过程,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还存在如下不足:教学资源应用不合理,音乐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范较为不当,教学计划调改不及时等。如上种种,无一不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成效难以凸显。只是,在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作为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基本前提,其对于音乐课程时间与内容在规划上的不合理,直接决定了小组合作教学质量的上限[4]。为此,要想提高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将实践教学视作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而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意愿,对音乐跟唱、乐理掌握、词语接龙等学生感兴趣内容优化调整,用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为音乐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否则,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便会因为少部分音乐教师对科学教学理念的忽视,以及少部分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偏差,而导致音乐教学整体质量下滑[5]。如,一部分音乐教师过于注重音乐探究教学的形式与环节,忽视音乐本体知识的讲授与问题导学,导致相关的音乐实践规范不当,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态度散漫,纪律性不强。
(四)系统性教学评价欠缺
课堂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知识学习质量,并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教学优化思路的主要指标。若是没有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工作便有可能无法有序落实。现阶段,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恰恰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手段与教学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评价。显而易见,学生便无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相互帮助,同时也无法在成员合作探究过程中,自主形成问题解决意识、问题处理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等[6]。如,音乐教师注重小组整体评估,忽视个体评估;注重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估,忽视学生间相互评估;注重音乐课堂内评估,忽视课堂外持续跟踪反馈。此外,一部分音乐教师亦未能根据重新定位的小组合作教学中角色,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习惯性沿用现有教学经验来评价学生,这样,未能契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而为学生提供多样评价指导,最终便导致小组合作教学评价如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一样流于形式,缺乏价值,学生完全无法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评价间关系的紧密性与重要性,小组合作教学增负减效。
二、优化小组合作在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中应用的建议与实践
(一)丰富课程教学环节,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应然手段。因此,总结已有的小组合作教学经验,将造成学生抵触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与态度先行厘清,是确保小组合作教学实践落在实处的关键一步[7]。具体而言,音乐教师根据自身对所带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然后,对应丰富课程教学环节,以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为导,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在教学《与你同行》一课,大部分学生听到该歌曲音乐旋律时呈现出沉闷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汲取知识。对此,音乐教师先应用随机分组法,让学生自行结为4—6 人小组,而后各个小组相互商量组成联盟,形成两大对抗阵营。联盟阵营确定后,音乐教师根据《与你同行》设计歌唱对抗赛,由两个阵营自身分别决定出竞赛小组与拉拉队小组。这样,看似随机的分组体现出一定科学性,一方面营造活泼教学气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实践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科学分配小组成员,打好小组合作基础
从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角度来看,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与音乐素质,培养学生正确音感。所以,基于新课改理念,音乐教师不妨改变单一、固化的学生小组分配方式,应用更为科学的分组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打好基础。细化而言,重点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教师要不定期的将学生小组重新分配;其二,凸显学生小组分配合理性,由此全面了解学生音乐学习进步情况,让学生之间也尽可能彼此了解学习特征、学习个性,为小组合作探究带来新的思路与方向[8]。如,在教学“吹奏竖笛”一课,音乐教师以学生对竖笛演奏的兴趣、水平、关注度等为要素,将学生分为A(优)、B(中)、C(普通)三层,然后以确保每个小组皆有A、B、C三层学生在小组之中,但彼此间差距不过于悬殊为准,将学生分为4—6 人小组,各个小组皆有1—2 名吹奏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音乐教师要有意识的避免随机分组或自主组队,为学生有效小组合作奠定基础,创造条件。长此以往,学生均衡发展,小组合作趋向个性化、系统化,学生不仅能有所提升,还能拥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真正接受小组内其他成员,愿意与兴趣爱好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向前。
(三)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启迪学生
新课改要求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不仅是对学生明确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进一步要求。故,为构建和谐师生互动关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音乐教师还应从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制定详细且完善的新教学规划,贯彻“以人文本”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综合发展。简而言之,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契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想方设法增设趣味性、游戏化互动教学环节,启迪学生自发认识音乐艺术,对音乐学习有合作探究热情,不耻下问,多向沟通。如:在教学《歌唱祖国》一课,将教学计划分为3 个部分,第1 部分——学生小组化自主学习教材所涉及基本知识,第2 部分——学生小组内部“一对一”结对子,第3 部分——教师留出10 分钟时间,学生小组成员彼此讲解并延展思考,追加提问。以“聆听三个版本《歌唱祖国》,你认为它们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阐述。”为例,打破凡是问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固化认知,启导学生认识相互合作,相互讨论。
(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完善评价体系
在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完善过程,首先,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一定程度放手让学生自由评价,也就是让站在彼此欣赏角度,采取得当的、客观的评价方式彼此走近。其次,音乐教师对归纳总结与分析讨论的时间进行明确,一般情况为5—8 分钟,以此让学生对评价与评价总结、反思等有相应的时间概念。再次,注重小组间评价的尺度与态度,选择温和的话语,对学生小组间评价问题巧妙处理。最后,引导学生提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意见与建议,强调学生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参与度与成就感,最大程度延长学生相互讨论的欲望,为音乐探究式教学质量提升开拓空间。如,音乐教师结合钢琴、吉他等音乐教学设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乐器并创作出作品,而后展开相互评价,避免按部就班教学与教学评价的枯燥乏味,赋予音乐探究式教学新鲜感与灵活性。抑或是音乐教师以“流行音乐文化”为关键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阐述小组观点,激烈讨论,并彼此评价,由此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音乐类型还是音乐讨论,皆无高低对错之分,全是建立在专业音乐知识之上的音乐个性理解与音乐审美发展。最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层,音乐探究式教学质量稳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探究式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法,既能提升学生音乐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为接下来的音乐教学计划完善提供依据。因此,音乐教师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方面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合理应用并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提供充足机会让学生自主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达成全面发展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