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研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
2023-11-26陈月玲齐雁虹
陈月玲 齐雁虹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
一、业财融合概念
业财融合是中国独创的财务专业术语,有关业财融合的概念及概念中涉及的“业”与“财”的解释至今仍不够明确、不够清晰。综合国内学者们的观点,业财融合是指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建立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从而打破传统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财务人员深入业务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预算监督和分析业务执行情况为单位领导者提供决策支撑。科研人员通过财务数据结合科研项目特点在项目立项、实施决策前充分讨论,制定可靠性强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方案等。业财融合具有全局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二、科研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现状
(一)业财融合观念淡薄
业财融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普遍对其一知半解、认识不深,没有认识到业财融合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依然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记账、付款等工作即可,依然重视预算、支出而忽视管理、绩效等,认识不到业务对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受传统管理思维影响,思想放不开,致使业财融合相关工作难以开展。此外,科研人员在业财融合过程中需要为财务人员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咨询、讲解性工作,工作总量或将大幅增加,有可能因此产生抵触性心理。
(二)各部门信息沟通不流畅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深入推进落实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未完整建立“事前评估—事中监理—事后评价”的机制,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战略组织制定出符合单位需求的统一规划,降低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脱节和滞后等问题,没有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及更新。
(三)缺乏业财融合人才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在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参与科研项目的具体业务活动中,也缺乏轮岗和交叉培训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单位财务人员的业财融合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缺乏科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而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在业财融合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由于财务人员主要专注于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等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对科研项目从规划、申请、立项、预算编制、执行、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的了解,对科研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相关的科研任务以及与财务业务的衔接缺乏深入了解,所以财务人员无法全面理解科研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难以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支持和管理,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由于双方专业领域的差异,缺乏交流和互动,财务人员对科研业务活动的了解和参与较少,必然限制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无法充分考虑科研需求和业务特点,从而影响业财融合的有效推进。
(四)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
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实施业财融合时存在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职责划分和沟通机制不明确的问题。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督,而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策划和执行,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和沟通机制,财务部门无法充分理解科研部门的需求,而科研部门也无法准确了解财务部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可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基础性工作上,而对于业财融合的创新性工作缺乏重视。财务部门可能无法提供科研部门需要的财务支持和资源,无法准确评估科研项目的经费需求,从而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同样,科研部门也无法充分了解财务部门的经费管理规定和预算控制要求,导致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经费预算和使用存在不合理或超支的情况。由此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实施业财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费管理,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五)资金管理不透明
业务部门如果不能清楚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就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不同的项目或实验室之间无法共享资源的信息,可能会出现重复采购设备或材料的情况。由于信息沟通不畅,业务部门可能不清楚单位的财务流程和审批程序,所以资金在审批过程中滞留,无法及时用于项目的开展,延误了科研进度。缺乏透明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容易引发资金不当使用的问题。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审查,一些人可能滥用资金,用于个人目的或非科研活动,损害单位的财务利益。业务部门无法准确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可用资金情况,难以进行科学的资金规划和预算控制。这可能导致项目经费的不足或超支,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预算编制不合理
业务部门往往会提出对项目的资源需求,包括设备、人力和材料等资源的需求。然而,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必须考虑单位的财务状况、经济约束和资源限制。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情况下,业务需求和财务约束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导致预算无法准确反映业务发展的需要。若预算编制流程不够清晰和规范,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就会出现问题。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沟通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需求未能充分表达和理解,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预算编制需要依赖充分的数据支持和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然而,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可能导致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从而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
(七)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
绩效评估是科研事业单位评价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的绩效评估体系往往局限于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的考核,对财务绩效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情况导致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对财务目标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忽略财务绩效的提升和优化。财务绩效是科研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也需要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如果绩效评估体系只关注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而忽视对财务绩效的考核,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可能会将财务目标放在次要位置,对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科研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管理方向
(一)提升业财融合理念
科研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各级人员的业财融合意识,加强对业财融合理念的宣传,尤其要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革新[1]。例如,管理部门可邀请各科研院所的高级讲师或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对系统内部员工进行培训;考虑将业财融合理念设计成习题添加到定期举办的财务人员知识竞赛中。
(二)搭建业财融合平台
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各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来源的标准化、稳定性,建立统一标准,形成业财融合数据库,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梳理、整合等,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2022 年中央各部门自上而下全面应用预算一体化系统[2]。要推动业财融合的发展,也应从国家层面推动相关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将来预算一体化系统成熟优化后,可考虑将科研模块接入,整合成综合性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对接。
(三)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业财融合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批具有财务、计算机、法律、大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可根据岗位需求,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招聘符合本单位业财融合需求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落户及薪资政策。例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科技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交流会精神,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关于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意见》要求,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设渔业创新人才高地,解决人才队伍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不活、层次结构不优、领军及青年拔尖人才不足等问题,构建“水科英才”人才队伍体系,实施“水科英才”培育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人才和具有成为未来行业领军人才的青年科研骨干,包括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5 类创新科技人才。其次,通过系统内部借调、轮岗等方式挖掘优秀员工。不断搭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经验交流平台,以此助力青年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促进人才良性流动。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调研,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深入下去。
(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根据自身业务性质、业务范围和管理构架,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方面查找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明确经济责任[3],细化工作流程,全面建立有效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合同归口管理是科研事业单位业财融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部门签订的合同根据业务性质分为科研合同、行政管理合同等。业务合同经办人、法人代表签字后,要求归口部门编号、存档、建立台账[4],最后才能盖章生效。进行财务报销时,合同也要作为报销凭证的一个附件。这样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以保证一个经济业务活动经过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双重审核,极大地加强了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沟通。
(五)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一个有效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审批流程和资金使用情况。同时,财务部门也应提供明确的资金管理规定和准确的财务报表,让业务部门能够全面了解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5]。建立跨部门的资金使用审查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也是重要的措施。通过审查机制,可以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资金的合理和适当使用。而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科研事业单位规范资金管理流程,确保透明度和合规性,减少资金滞留和不当使用的风险。
(六)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和会议机制,促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了解。通过充分了解业务需求和财务约束,双方可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寻求平衡,确保预算能够准确反映业务发展的需要[6]。制定清晰的预算编制流程和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信息传递的路径。确保业务部门能够充分表达需求,财务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并考虑业务需求,从而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七)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在绩效评估体系中充分考虑财务绩效的重要性,包括设立财务目标、制定财务指标、加强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将财务绩效纳入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中等。通过强化对财务绩效的评估和激励,可以促使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更加关注和重视财务目标[7],提升财务绩效的水平。科研事业单位还应注重财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财务培训和提供相关资源,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绩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科研人员和管理者也应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的财务目标和利益,共同推动财务绩效的提升。
四、结语
业财融合是科研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方向。资金管理透明度低和预算编制不合理等问题给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然而,通过加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提升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的能力,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提高绩效水平,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科研事业单位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