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

2023-11-25韩国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公安机关规范化

韩国栋

河南警察学院 指挥战术系,河南 郑州 450046

2020 年8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强调: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群体的权益意识普遍增强,对公安民警公正文明严格规范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规范化执法成为当前公安民警必须回答好的一道时代考题。公安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的“刀把子”,每一个执法行为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公安执法工作的方式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并不断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升公安民警整体素质。因此,本文立足当前公安机关及公安院校迫切需要开展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相关研究的现状,致力解决公安民警说不过、说不清、不会说的难题,全面提升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水平,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安队伍,对新时代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作出适切性的理论回应。

一、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内涵

(一)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

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能力是公安民警应具备的核心能力[2],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包括执法用语和沟通用语。执法用语,即法言法语、警言警语,是公安民警在现场执法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求所表述的程式化的法律专业用语[3],主要包括对执法对象、现场围观群众和媒体镜头等相关人员口头做出的命令、警告、告知和劝导等,展示了公安民警执法时权威、规范的一面。沟通用语,即生活语言[4],是现场执法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类型,展示了公安民警执法时人情、理性的一面,需要会看、会听、会说,并且能够察言观色,找准角度,通过语言艺术来表达个人观点,既要理直气壮,又要婉转和缓,从而实现信息传输、了解案情、化解矛盾等执法目的。

(二)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

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规范化主要是指公安民警在现场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适度、科学和有效的对现场控制和处置,具有合法性、程序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是推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公安民警现场执法用语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内容规范、程序规范和方式规范。内容规范就是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公安机关相关规定,做到合法合规,同时还要合情合理,易于接受。程序规范就是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的先后顺序要规范,比如现场盘查时,要先亮明身份,告知对方目的,然后发出指令,沟通交流,最后礼貌放行或者进一步调查等。方式规范就是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的语气、声调和态度要合法、合理、合情,针对不同的执法对象和执法阶段,要有理有据,秉公执法,做到先礼后兵,避免与执法对象大声纠缠,生冷硬横,更不能居高临下,使用歧视性和侮辱性语言。

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执法现场群众的情绪[5-6],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的规范化,可以极大地提升社会对公安机关日常工作的理解、认可和尊重,反之,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导致群众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执法民警稍不留意就会使群众之间的矛盾转变成公安民警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尤其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随时可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舆情和社会热议。目前,公安民警在执法用语和沟通用语的规范化建设上均存在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公安民警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的迫切需求

执法语言作为公安民警与执法对象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7],其是否规范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涉警负面舆情。公安民警在现场执法过程中执法语言有理有据,执法态度威严正义,做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执法活动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因此,规范执法用语,可以保证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执法用语的随意性和情绪化,从而使公安民警的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和形象的有效途径

执法语言是公安民警现场执法时各种警务战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能够真正体现公安民警的执法素养和综合素质[4]。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外在形象的代表和象征,承担着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打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对人民群众而言,公安民警代表着正义、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可以有效地规避执法对象对执法行为的误解,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现实生活中公安民警的形象与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尽可能接近,公安民警才能长久地获得群众的尊重、信任、理解,树立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形象。

(三)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必要途径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成为公安机关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全国各级公安机关都在认真地查漏洞、补短板,努力做好新时期的“人民公仆”。公安民警现场执法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执法语言作为公安民警与执法对象沟通的桥梁,其规范化建设是从细节上推进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必要途径。不恰当、不规范的执法语言容易导致群众对公安民警执法活动的误解,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而执法语言规范化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安民警执法语言的随意性与情绪化,拉近警民关系,积极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有效化解矛盾。同时,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也有利于确保公安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序进行。

三、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1. 少数公安民警表达能力不高

当前,仍有部分公安民警尚未充分重视自身在执法过程中的口语表达能力,高估了自己对执法语言的掌握程度,在执法过程中语言缺乏规范性和法律性。常见的执法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包括:运用执法语言时道不明、道不透、道不通,缺乏条理和逻辑,不能准确引用法条和法律解释,内容空泛,表达不够严密、清晰,语音错误、词语表述不当等。此外,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公安民警思想顾虑增加,担心自己因执法语言表达不规范而引发舆情,在执法时可能会出现因紧张导致大脑空白而说不出、不会说。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公安民警很难准确将自己的意图清晰表达出来,同时,也很难令群众满意和信服,甚至会成为公众镜头下的攻击源头,使执法的权威性和正当性受到质疑。反过来,北京交警“教科书式执法”就引来社会一致好评。2019 年3 月,北京一名女司机逆行被交警拦下,交警首先出示证件亮明身份,并告知其配合与不配合处理的后果,其次合理运用法律规定,明确告诉对方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条理清晰,义正辞严,得到群众热烈掌声,被称为“教科书式执法”,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 执法语言随意性和情绪化明显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执法语言规范标准来指导各地执法用语的制定与完善,这使得公安民警在面对复杂的矛盾冲突或群众、媒体众多的警情时,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现场组织语言。部分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法治意识薄弱,与执法对象沟通交流时语言表达不得体,随意性强。例如,部分基层公安民警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时,随意运用“警告”“裁决”等语言,引起当事人反感。同时,也有部分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容易被激怒而情绪失控,主要表现为语言粗俗,甚至辱骂执法对象,情绪化严重。公安民警作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更应注意自身形象。公安民警执法语言的随意性和情绪化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社会形象,甚至会进一步拉大警民之间的距离,导致冲突升级[4-6]。

3. 执法语言缺乏技巧性和亲和力

“会看、会听、会说”能使执法效果事半功倍[8]。部分公安民警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了执法用语就能在执法过程中应对各种执法问题,因此,在现场执法时,只知运用执法语言生硬执法,而未能根据执法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准确表达说话的内容,缺乏语言艺术和技巧,难以获得执法对象的理解和配合。有观点认为,曾经轰动一时“杨佳袭警案”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杨佳经历从情绪抵触演变至言语吵闹,再逐步发展为肢体对抗甚至持械对抗的升级过程,公安民警在杨佳情绪失控不配合的时候,就没有很好地控制个人情绪,陷入与杨佳争吵的局面。在杨佳极端心理状况下,演变成对警察的敌对仇视,最终造成公安民警6 死4 伤。除此之外,部分民警执法时摆官威,以权压人,态度强硬,缺乏亲和力,未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的身份、年龄、素质、身体状况等,容易导致执法对象产生抗拒和戒备心理,从而激化警民矛盾,严重影响执法质量,甚至引发负面舆情。

(二)造成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执法认知偏差

2019年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正确法治理念,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9]。然而,个别民警在现场执法语言使用上仍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底线,缺乏规范化认知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只关注执法结果不注重执法过程,忽视执法语言在执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执法手段过于生硬和教条化。另外,个别民警在处理工作过程中,官威严重,严重影响公安民警的执法效率,使公安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下降,容易产生懈怠和消极心理,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忽视当事人在事件中的正当利益诉求和难处,难以与群众产生共情。此外,公安民警对执法为民、一切为了群众的执法理念未彻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国家执法人员,部分公安民警的角色意识仍停留在管理者层面,时常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粗暴执法、趋利执法等现象,容易产生“警强民弱”的舆论话题,严重影响公安民警的执法形象,使警民关系紧张。

2. 基层警力不足,警务工作繁琐

目前,我国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警力严重不足,个别基层部门警力占比下降,抽调、借调基层公安民警现象也较普遍,人员结构年龄偏大、女警较多,队伍活力不足等情况较多。同时,基层部门工作任务繁重,不仅面临上级公安机关的绩效考评、专项行动评比、会议报表材料,以及各种激励、奖惩等任务和压力,还面临来自社会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报警、求助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压力。笔者在河南调研了解到,很多派出所日均接警量在30 至40 起以上,警力少警情多,成为困扰基层公安民警的痛点难点问题。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基层公安民警忙于工作、累于任务、陷于文牍、疲于材料,已成为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真实写照。“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常态,全天候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公安民警身心疲惫,从而表现出各种负面情绪,比如,在执法过程中易怒易躁、没有耐心等。由于警察的特殊职业特点,容易使公安民警处于消极的情绪之中,不仅严重危害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着公安民警的执法效率和执法形象。

3. 执法语言相关制度和标准不健全

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对于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以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仍是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亟须解决的难题。虽然各地陆续出台执法语言细则,但是仍缺乏全国性的执法语言规范标准和制度。2016 年和2017 年公安部举办两次执法规范视频培训会,针对较为常见、矛盾突出的执法场景,提出了执法语言运用的相关规定,但多以程序性、概括性等较为宽泛的词汇进行规定,并没有对说什么、怎么说进行明确规定和介绍。公安民警没有系统规范的执法语言标准,单凭民警现场组织语言,常常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有时不恰当的执法语言更容易激化警民矛盾。当前,各地公安机关出台的执法语言细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内容方面。规定大多为纲领性规范,实用性和指导性不强;各警种间的细则内容繁复,缺乏体系性,甚至相互矛盾;各地公安机关制定的执法语言细则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地域性,难免出现矛盾,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条件;未明确规定奖惩措施,难以真正调动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2)监督执行方面。仍缺乏对公安民警执法语言是否规范方面的考核评估。这些问题导致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相关细则变成一纸空文,面对复杂的矛盾冲突或群众、媒体众多的警情时,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现场组织语言。因此,现阶段各地公安机关都需要认真考虑并尽快采取措施,为出台全国性现场执法语言规范标准和制度提供参考。

4. 执法语言实战演练和专项沟通培训不足

目前,公安民警执法语言实战演练和专项培训课程在我国公安院校的学历教育或者在职民警培训中仍是短板。其主要原因包括:(1)根据我国警察招录制度,我国现有警察大部分来自公安院校,而大部分公安院校在课程设计上都将重心放在法律法规和侦查技术应用上,专门针对执法语言开设的相关课程及专项训练所占比重低,从而导致很多公安院校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时常因无法良好驾驭执法语言而引发矛盾纠纷,造成不良影响。(2)基层公安民警警力不足,警务工作繁重,因此,各地公安机关组织的执法语言实战演练次数和实效均十分有限,而且执法语言的实战演练项目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容过于简单化和模式化,相关演练场景较为单一,未与现实场景有机结合。(3)基层公安队伍培养人才的方式主要为师傅带教模式,这种带教模式的效果既受师傅的执法语言能力的影响,又因为带教模式使执法语言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传授不够细致。除此之外,虽然公安机关意识到执法语言在执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公安民警的培训中增加了执法语言培训课程,但是培训内容以理论居多,未融入公安民警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沟通心得,使培训课程的收效不尽如人意。

四、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的路径

公安民警现场执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排除这些干扰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规范使用现场执法语言。公安民警运用好现场执法语言能够快速、高效化解矛盾,符合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待,同时,也符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因此,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4]。

(一)以人为本,激发公安民警执法语言活力

全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执法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公安机关也面临着改革,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方法。首先,公安各级领导机关需要高度重视公安民警的个体价值,以人为本,重视队伍正规化建设,充分调动公安民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让公安民警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有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合法、合理、合情、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目的。其次,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基层警力不足、民警过度劳累的问题,将暖警、从优待警政策落到实处。要做好警情分流工作,使公安民警以充沛的精力、阳光的精神面貌高效地投入警务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还应完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其心理隐患,疏导不良情绪,矫正错误认知,帮助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带动健康的执法语言。再次,公安机关应根据时代需求和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公安民警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公安民警也需自觉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时刻保持正确的道德观、警务观和执法观,牢记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在执法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好一名“人民的公仆”而非管理者。

(二)知行合一,提高执法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公安民警应牢记并熟练使用法律法规中与执法语言相关的条款,夯实理论功底,确保在执法过程中能够准确、清晰表达出现场涉及的法言法语,达到规范执法的目的。其次,公安民警要有意识地加强思维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在执法现场捕捉漏洞、找准角度的能力。在思维训练阶段,还可以通过收集执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学习,思考更好的处置方式,运用于实战,并不断在实战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全媒体背景下执法现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实现有效控制现场的目的。再次,公安民警在自我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练习,提高语言艺术性,在执法现场能够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准确表达说话的内容,使用解民忧、暖民心的执法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有效化解矛盾冲突,达到执法合法、合理、合情的目的。

(三)制定规范的执法语言标准,提升公安民警执法语言水平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相关工作,主要原因在于全国性现场执法语言制度和标准的缺乏。公安机关在制定执法语言规范标准时,应根据警种类型和执法情境,并结合沟通技巧、心理学、语言学等内容,制定方便实用、操作性强的执法语言规范标准,如告知型语言、劝解型语言等,确保公安民警在面对不同执法现场时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合法、合理、合情、规范的方式开展执法活动。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还应考虑将地域性问题纳入执法语言规范标准中,这需要各地公安机关密切协作,成立专题调研组,积极深入到执法一线,对公安民警和群众诉求进行深入调研,结合不同地区特点,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认可的全国性执法语言规范标准和制度。推动基层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语言行为标准化,确保可操作、可检验、可评判,不断提升公安民警执法语言水平。

(四)加大实战演练,注重沟通技巧课程培训

首先,各级公安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需要酌情考虑增加专门的执法语言培训和专项训练课程的比重,根据不同警种岗位执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有针对性的执法语言规范和标准,力求合法、简单、实用,培养公安院校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其次,设计实战培训内容要做好调研工作,摸清一线公安民警的真实需求,针对不同警种、典型执法场景,设计接近实战标准的演练场景,提高实战训练成效。再次,公安机关还应不定期对公安民警进行语言技巧专项课程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可以偏重于心理学、沟通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公安民警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预测当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升执法质量。实践部分主要是指组织经验丰富的公安民警从实战层次分享使用执法语言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使公安民警更好地贴近实战,并通过不断沟通交流,学习有效而实用的沟通技巧。

(五)加大执法语言考核力度,落实考核工作

为了促进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公安机关需要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执法语言规范化考核机制,加强对公安民警执法语言规范化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同时,除了民警自查、集体评议等考评方式,公安机关也应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公安民警执法工作的监督:一方面,可以提升公安民警的媒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可以极大地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日常工作的理解、认可和尊重。此外,公安机关应将执法语言考核项目纳入执法规范化的定期考核细则中,并将考核结果和奖惩机制相关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执法规范用语普及率,而且也能充分发挥激励效应和导向作用,使公安民警自觉参与到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活动中,提升个人的执法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结束语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和安全稳定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仍需不断探索和改善。在执法现场根据瞬息万变的执法环境迅速进行分析,准确决断采用合适的语言、语速、语调表达的能力是公安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各地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需要从问题根源入手,深入调研,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快执法语言规范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语言水平和专业化素养,着力锤炼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公安铁军,确保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公安机关规范化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