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审计工作路径探索
2023-11-25洪旭琴
洪旭琴
(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江苏 无锡 214200)
1 前言
基层政府内审部门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发挥审计整改纠偏的功能,不断加强对镇村财务管理的监督,用好审计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净化经济运行环境,助力基层政府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依托审计项目,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机制,提高部门管理效益,促进内控制度健全与完善[1]。
2 概况
基层审计机关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上级部门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促进乡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镇内审部门不断拓宽审计领域,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主的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型,较好发挥了审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在强化审计监督评价、提高审计效益、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涵盖以下四方面内容。
2.1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职部门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内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各种问题,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独设置审计部门并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包括专职审计人员以及外聘工程技术人员等,可以组成多个2人以上的内部审计小组开展工作,同时引进专业协审机构,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审计。
2.2 树立精品意识,延伸审计触角
大力推进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镇村投资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特别是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问题整改与深化改革、内部治理、长效管理相结合,做细做实村级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净化村级经济运行环境,从而形成日常财务管理与巡察整改监督合力,为“三资”管理进一步提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2.3 加强项目结算监督,深化基建工程审计
树立融合式审计理念,多措并举,有效提高工程审计效率。合理安排,压缩时限,出具审计报告数量逐年上升;开展联合汇报制度,多部门共同参与,对初审结果和存疑问题共同探讨并提出建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心,把维护政府投资安全、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作为审计目标,加强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及竣工决算审计,加大镇村重大项目跟踪审计;抽取一定比例的审结工程进行复审,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能力。
2.4 突出制度执行,强化内部管理层次
其一,强化岗位练兵制度。委派业务骨干参加各类巡察,积极参加上级培训,进一步拓宽审计思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审计水平。其二,实行审计项目定期交流制度。组织成员在专项审计进程中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改变“就账看账”旧思路,培养顺逆向相结合思维,通过“传、帮、带”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3 基层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基层财务管理要求愈发严格,对乡镇内部审计监督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提升乡镇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促进乡镇财务管理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乡镇审计部门作为直面群众的第一线,目前存在着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基层政府部门审计工作的前进步伐,不利于基层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挖掘深层次原因,增强审计监督职能显得尤为必要。
3.1 审计团队力量薄弱,综合素质不全面
基层审计部门往往受限于经费和资源等因素,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存在短缺,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审计人员,从而易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3]。同时,日益常态化的异地交叉审计,以及地方事务抽调人员,加剧了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短缺,使得审计力量捉襟见肘。
基层审计项目内容繁多,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财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管理、经济、工程、法律等综合知识,而现有的基层政府审计团队缺乏复合型人才,不能更好地满足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审计要求。随着审计覆盖面的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工作负担较重,难以完成大量的审计任务,每逢审计项目密集期,后劲不足的短板愈发凸显。
3.2 审计视野不开阔,项目特色不突出
由于基层政府内审部门自身所处地位的局限性,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对审计发展形势的判断不够准确,审计计划编制不合理。部分地方存在有任务就突击处置,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全局思维,或者只图求稳,创新意识不明显,导致审计项目长期不够出新出彩。
一些基层审计部门在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的确定上存在问题,审计范围可能过于狭窄,只关注某些具体项目,而忽略了整体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重点可能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审计效果的不理想。
3.3 审计技术不先进,操作流程不规范
绝大多数基层政府审计部门,由于审计经费有限,难以购买先进的审计软件和设备,导致审计手段和技术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日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对于前沿技术了解不够深入,使得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等工作难以开展,进而影响审计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水平。同时,由于缺乏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审计部门无法及时跟进审计方法的更新和进步,影响审计效率和质量。
此外,审计工作烦琐复杂,出现部分人员为减轻负担而简化流程,从而影响审计结果,造成审计工作未能发挥其本应有的作用。
3.4 审计监管不严格,协审质量难保证
基层政府内审部门由于任务量大或者缺乏专业人才,加之时间紧迫,考虑到降低成本、简化程序等因素,一般会采用业务外包的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工作,但对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和审计质量监管不够严格。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疏漏或错误的审计结论,而且如此频繁操作,往往会更加弱化基层内审部门的存在感。
近年来,随着基层政府投资审计项目的逐渐增多,政府对投资审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通过第三方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内审部门的工作压力,但绝大部分第三方机构对于基层政府整个具体的投资项目的评估不够科学,无法根据审计结果给出更深层次的审计建议,难以满足基层政府对于投资审计工作更为全面的要求,最终导致审计的结果不够理想,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偏低。同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重心往往在财务数据上,较少能够从宏观角度进行全盘梳理,因此对于被审计对象在内控制度的管理上也较少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
3.5 审计结果不受重视,信息公开不透明
基层政府审计的影响力不足,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易陷入“重审计轻整改”的循环,例如,针对问题的整改时效性持续关注不够,不利于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缺乏对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导致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和作用受到限制;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提炼,一些建议不具备可行性和针对性,导致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在推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威信力。
基层政府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也存在不透明的问题,部分财务审计并没有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释,从而降低了财务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公众对基层政府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位[4]。
3.6 审计独立性不强,效果评估不足
一些基层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可能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影响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可能面临来自上级政府或审计对象的压力,导致审计结论受到影响或审计问题被掩盖。
基层政府内审部门在审计后的效果评估和问题整改方面存在不足,审计报告的建议和意见可能得不到及时的落实和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跟踪和反馈。
4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措施
正如前文所述,基层政府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涉及人才、技术、资源、效果等多个维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基层审计的支持和投入,同时审计部门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审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加强审计部门与决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落实,问题得到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影响力。
因此,基层政府审计部门既要立足治标“当下改”,又要着眼治本“长久立”,以各类审计项目为抓手,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当好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以现存的问题为切入口,精准施策,重点攻坚,逐一改进,方能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4.1 优化成员结构,充实审计队伍
优秀的审计队伍现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基层政府审计部门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为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蓬勃发展做出贡献。主要包括提升政治能力,善于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谋划开展工作;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岗位必备基本知识学习,争当做内行人、说内行话、办内行事;提升廉洁自律能力,守住底线,使廉政纪律成为审计带电“高压线”。
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应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规范内审人员的行为。建立内部审计业务培训、交流制度,注重以审代训,培养一批审计核查问题的能手和分析研究的高手,全力破解学术和实战瓶颈。建立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加强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现有审计专业人才在基层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采取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和比例、制定相关激励举措、充实一线审计力量等措施,缓解审计工作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4.2 拓宽审计视野,深化业务创新
基层政府审计部门要努力拓宽审计视野,做到“横纵”两手抓:“横”要做到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沟通与交流,对标比较,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打造审计精品;“纵”要做到认真领会上级部门的会议精神,深入学习政策内涵,把握国家层面的基本经济形势和审计趋势,放远目光,为本单位审计项目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基层审计工作要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做出实绩,盯住问题要害,通过审计全覆盖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探索“前瞻式”审计,关注改革推进过程中衍生的新结构和新业态,及时提供具有适用性和高附加值的审计成果信息[5];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助困、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注重分析研判财政保障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支出,切实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绩效,推动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着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土地流转、粮食直补、一事一议奖补等专项审计,关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筹资情况,资金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公开,项目申报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套取专项资金的情况,切实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从而为乡村振兴助力[6]。
4.3 立足科技强审,创新审计方法
第一,升华传统审计技能。将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逐步过渡到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上来,学习并运用大数据审计实务和案例、Excel审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内容,增强经济内部审计的效率,更好地履行经济审计职责。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动静审计结合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逐步形成经济内部审计的全程监控。
第二,推动公共投资审计提质增效。基层政府审计部门应积极响应“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的趋势,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围绕地方政府工作重心,把维护政府投资安全、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作为审计目标,加强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及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突出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等环节,关注工程项目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投资效益情况,促进镇村投资项目提质增效。
一方面是加大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穿透力,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提高审计能效;另一方面是提升对集体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效果,着力反映重复建设、损失浪费问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落实。
4.4 加强机构监管,提升审计质效
基层政府审计部门应秉持“不使外包流于形式”的理念,建立严格的第三方机构审计资质准入和监管机制,优化审计程序,规范服务购买,进行公开招标,开展服务资格准入认定。选取资质全、信誉高、项目经验丰富的中介协审机构,确保委托审计机构具备合格的审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出具高质量审计报告奠定基础。根据本单位实际,加强对第三方审计工作的评估和考核,采取多角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行末位淘汰制,或者邀请独立专业机构对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督和验证,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要求。
基层内审部门不能完全依赖第三方机构,必须明确机构的辅助审计作用,根据计划编制及时有序推进工作开展。内审部门要定期对工程和专项财务审计项目进行回顾总结,掌握并熟悉具体审计项目的执行阶段,从而进一步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总体发展动向,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
4.5 强化结果运用,促进审计整改
严格落实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改变“重审计轻整改”理念,将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贯穿财务审计全过程,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做到“不遗一事,不漏一项,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将整改情况与绩效考核、任免奖惩干部挂钩,有效推进审计成果向管理效能转化。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建立内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信息交流和配合协作,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移交事件查处情况的督促落实,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审计,对问题性质、严重程度、发生频率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详细整改措施,确保审计结果能够有效、及时、全面得到运用。
基层政府应重视财务审计报告的发布和传播工作,确保审计结果对公众透明,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提高审计报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基层政府可以建立在线平台,及时发布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增强政府的公信力[7]。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解读和解释工作,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审计报告,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审计的参与度和公众认可度。
4.6 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审计监督体系建设
基层政府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勇于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政府可以建立审计成果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此外,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的情况,应建立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解决。
建立好与决策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将审计结果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审计计划编制阶段,与决策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审计重点与政府政策的关联性。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审计跟踪机制,对政府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障碍。
积极构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共享机制,打通不同类型、时段、层级审计成果共享通道,增强监督合力,确保结果运用落地到位,杜绝“屡审屡犯”。通过审计“回头看”,促进解决“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维护审计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8]。推动审计整改闭环管理,打造多维化成果传导机制,将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有机融入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打造“大审计”监督格局。
5 结语
基层政府部门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和透明度,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审计部门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操守,聚焦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解决制约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问题与瓶颈,进一步提升基层内审机制的有效性和监督职能。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做到应审必审、凡审必严,确保财务安全稳健运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