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职教格局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解决路径研究
——以菏泽市职业院校为例

2023-11-25胡治珍

文教资料 2023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教教师队伍

郑 涛 胡治珍 高 阳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一、大职教发展形势和职教队伍格局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 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 万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1]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职业教育发展走向提质培优的快车道,这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定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对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供给质量,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大职教发展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任重而道远,要提高站位,树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格局意识,才能有的放矢,使日常工作有目标、有方向,积极地为当地乃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大格局意识,加强方向引领,建设与职业教育大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师队伍,以强大的教育力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菏泽市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实证调查

为深入了解菏泽市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现状,本研究对包括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在内的六所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共抽取职业院校专任教师65 人,其中男教师23 人,女教师42 人,样本总体性特征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主要表现

1. 缺乏格局意识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职业教育活动中,职教教师队伍发挥着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自我更新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仍有很多教师缺乏格局意识,未能认清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局与目标方向,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2.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做好教学工作,只要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就可以,没有额外的精力去做课题、写论文、参加培训等。26.2%的教师表示,有职称评聘的需要才会去做科研工作。只有21.5%的教师会关注职教发展形势,具备自我提高和不断学习的观念。由此可见,很多教师失去了职业技能提升的主动性,阻断了自我发展的道路,更别说关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客观形势。教师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不关心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节奏,这是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因素之一。

2. 情感衰竭

关于“目前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对你有较强的吸引力,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吗”这一问题,50.8%的教师认为教育教学工作对其失去了吸引力,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强的应付心理,只要能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额外的工作,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情感衰竭也与教师的工作年限有关,一般教龄越长,情感衰竭的程度越高。日常教学中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容易造成教师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长期延续,会让教师产生一种挫折感与无力感,主要表现就是对很多教学事务无动于衷,提不起兴趣。根据本次调查数据,职业院校教师情感衰竭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这一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好职业院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消除情感衰竭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果,促成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3.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压力维度和人际关系维度,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极度消耗的状态;以一种否定的、消极的、冷漠的、麻木的、疏远的态度对待同事及工作对象,进而产生循环效应。[2]

职业院校教师的去个性化主要表现为消极懈怠,不愿意去承担额外的工作,责任心缺失,日常工作表现趋于普遍性和一般性,缺乏个人专长和教学魅力。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重而复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客观存在,致使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产生诸如冷漠、逃避责任等消极的态度。本次调查研究中,关于“你所教的班级中是否存在学风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原因何在”这一问题,67.7%的教师会将问题原因归结于学生基础差、班主任未能加强管理、环境负面影响等方面;只有32.3%的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法是否得当、自己制订的教学计划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看待与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判断职业倦怠的一把钥匙。只有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日常工作的良性发展。高职教师在面对和处理学风较差等问题时,如果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将问题原因全部归结于外在因素,冷漠应对,就会形成日常教学中的去个性化问题,导致职业倦怠问题愈发严重。

4. 成就感低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树立大职教格局意识,积极调整工作状态,积极贡献力量,获得成就感。从本次调查结果数据看,63.1%的教师表现为中度低成就感。所有被调查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低成就感症状,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低成就感尤为明显,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切实有效的衡量标准,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效果缺乏有针对性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很多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多是浸润式教学内容,期末成绩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无法在短期内达成教学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存在低成就感的问题,无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

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核心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只有消除制约教师发展的不利因素,才能增强职教教师的适应性,跟得上教育改革的形势。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期望值更高,相应地,给教师造成的压力也更大。这种高期望值带来的压力必然会逐级下落到学校,最终会落到每一个具体的职教教师身上。访谈调查中,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和学校压力过大。教师需要面对家庭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协调家庭关系、管理家庭经济开支等问题。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和考核要求更让教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岗位压力,种种压力的累加会给教师带来疲惫感和不安定感,并逐渐产生消极的思想和行为。职业教育必然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能否取得实效必然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很多教师担心自己跟不上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担心和怀疑,进而产生本领恐慌,加之教师队伍继续教育、职业道德培训、学校管理机制一时难以跟上。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提升,这些问题就无法及时解决,职业倦怠也随之出现。

2. 个人内部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3]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和教师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面对职教大发展的形势,很多教师未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尚未形成大职教发展格局意识,对自己的工作不能准确定位,无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果将工作单纯理解为一份谋生的工具,就会产生应付心理,造成工作角色和职教发展的不统一、不适应。第二,教师不能及时开展自我评价,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认识,甚至产生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偏差。教师如果不能明确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范畴,就不能完成职业院校下达的个人目标,自身价值的实现情况也会大打折扣。第三,未能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个人预期目标和职业教育形势相脱节,不能根据职教发展形势调整自身的状态,也不能根据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无法实现自我提升与超越。

总之,职教教师队伍的心理导向要和职教发展环境结合起来,如果不能提高站位、提高认识,必然无法与发展形势相匹配,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倦怠心理。

三、大职教格局下菏泽市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解决路径分析

(一)菏泽当地历史文化引领

解决菏泽市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除了要有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引领,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教育部门的引领和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地域性的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平台。针对本次调查出现的缺乏格局意识、去个性化、成就感低等问题,我们要加强价值引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为教师注入精神力量。菏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蕴含丰富的积极精神,如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自律精神;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强化职教队伍的精神食粮。[4]加强菏泽当地历史文化引领,可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向当地历史名人、教育名师取经,为职业院校的从教文化建设注入精神源泉,培养良好的从教风尚。

(二)外部支持系统

第一,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将期望值调整到合理水平,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家庭需要联动,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以多种形式的教育文化宣传活动为切入点,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知识,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现状,帮助职业院校教师减负减压。 第二,生存是发展的前提条件。要解决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就要先解决好教师的生存条件问题,要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如绩效工资、课时补贴、监考费用、加班补贴等等,重新按照最新的物价水平合理调整,让教师不再为生存需求而发愁。第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学校—政府部门沟通渠道,打通职业院校教师诉求传达的壁垒,加强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更多地关注职业院校教师这一群体,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充分调动教师向上成长的情感动力,以消除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问题。第四,要给予职业院校教师更多的尊重与理解,让教师家庭成员、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学校可定期举办尊师重教文化宣传,让优秀教师参与更多的社会文化活动,让社会大众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生存现状,让人们对职业院校教师有更多的理解与配合,消除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偏见,提高其社会地位。

(三)学校内部支持系统

第一,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当前大职教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师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想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不掉队,在职业院校中获得成就感,就必须要深入钻研学科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内容。为此,学校必须担起责任,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和知识技能培训,为更多的教师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并鼓励教师将学习所得用于教学与班级管理实践,解决教师成就感低的问题。第二,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好路、搭好台,应在充分了解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搭建更为人性化的教师需求与发展平台,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教师评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在教学评价上更关注教师的工作态度,重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培养。学校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多组织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板书比赛等,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程度,缓解工作压力。第三,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师的岗位职责,分配合理的工作任务,避免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学校要用现代管理学知识技术合理确定工作范围与职责,如简化教师行政事务处理流程、科学分配课时、控制班级学生数量等;要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活动,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如线上学习、线下交流、合作授课等,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第四,要完善教师管理与职称评聘等制度。学校内部如果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的情况,就会让教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校必须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管理,确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职称评聘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也要关心教师的内在素养与专业成长。学校要在透明、公开的条件下开展公平的考核,消除教师对学校考评机制的不信任心理。考核内容与过程不能过于严苛,要考虑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性与发展性,将教师的各项工作成就合理纳入考核范围,并建立除职称评聘外的多种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付出与努力,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日常教学的成就感。[5]

(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第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解决菏泽市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是根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水平学习,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要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位,提高从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第二,要转变观念。很多职业倦怠问题是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问题。教师如果多反思与内省,随时调整自身在工作中的思维观念和思想动态,充分认识自我、接纳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会获得教育教学实效和职业成就感。第三,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和视野范围,学习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为自己充好电、加好油,在职业教育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长期性特点,必须扎扎实实地定下心来,长期坚持。第四,在工作上要不断向同事学习,向优秀教师看齐,不断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只有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各种教育培训和文化宣传活动才能真正入心,也才能提高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自己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之路。第五,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学习最新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增强发展能力,才能切实获得职业发展中的成就感,克服本领恐慌。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职教教师队伍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