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元认知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展望

2023-11-25宋炳卉姜淑梅

文教资料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元认知量表研究

宋炳卉 姜淑梅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培养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公民。判别学习者是否已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其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教育领域,元认知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发展、教师教学,对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 H. Flavell)提出的,至今已经有40 余年的历史了。根据元认知的发展历程,国内学者董奇把元认知概括为:“个人参与认知活动时,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的自我调控和自我认识。”[1]国内已有研究总结了现有的研究,认为元认知是一种涵盖性的对心智进行衡量的指标,包括了对认知和情感进行理解、思考、调节的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知识、体验和监控。元认知包括静态知识体系和动态活动过程,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元认知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元认知是一种自觉的反省知识,用于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教师是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因此教师元认知的作用也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元认知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调控的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学者对教师元认知多角度的研究,并分析未来教师元认知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元认知

相较于学生,教师的元认知研究相对较少,且更为复杂,体系还不够完备。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在知识结构、知觉、思维、选择注意能力、教学专长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控制力。佐哈尔(Zohar)等强调了教师元认知的复杂性,除了监控和调节他们的认知活动,与学生相比,教师还肩负着改善课程学习、调整教学策略等其他任务。[2]国内学者指出,教师元认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形成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全面认识和积极体验。近年来,关于教师元认知的研究进展迅速。基于元认知的结构划分,学者提出将教师元认知也划分为对应的三部分,分别为教师元认知知识、教师元认知体验和教师元认知技能。其中,教师元认知知识是指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感知、认知以及理解方面的知识。教师元认知体验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所产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而教师元认知技能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认知策略,通过不断反思与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认知挑战,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

(一)教师元认知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应从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了解开始,许多研究证明了元认知在改善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方面的价值,包括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参与自我调节学习和提高阅读理解等。国外学者发现,强调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实践是最有效的。元认知训练和教学对学生的数学表现、问题解决和阅读有积极影响。[3]采用包含元认知的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教师自身也必须认识到元认知策略,并善于使用元认知策略。当前关于教师元认知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仅始于将元认知概念化和情境化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元认知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通过了解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和特点,能够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同时,教师的元认知能力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增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考虑到教师元认知对学生学习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未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的元认知知识、技能和经验。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证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评估和提升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与现实教育实践的联系,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工具,提高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

(二)教师元认知的测量

尽管教师和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具有明显的价值,但元认知研究探索衡量教师元认知水平的方法较少。虽然已经开发了测量元认知的工具,但目前只有一种工具专门用于测量教师的元认知,即教师元认知量表(MATI)。巴尔克安利(Balcikanli)在2011 年改编了施劳(Schraw)和丹尼森(Dennison)1994 年设计的元认知认知量表(MAI),并编制了教师元认知认知问卷(MAIT),其中包含24 个项目/问题,以促进教师对其元认知知识(即陈述性、程序性和条件性知识)和元认知调节的自我认知(即规划、监测和评估)。[4]直至2016 年,教师元认知量表(TMI)才将元认知体验加入元认知量表,形成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元认知体验三方面俱全的元认知量表。这一方面的加入,让学者们能够对教师元认知水平进行综合评估。[5]卡利奥(Kallio)等人进一步与在职教师重新验证了MAIT 工具,并将原来的24 项MAIT缩减为18 项。最开始的MAIT 用于对入职之前的教师进行测量,研究表明,元认知不仅对学生有效,而且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元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具有高水平元认知能力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估和提升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国内教师元认知的发展

“教师元认知”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教师发展领域是2003 年,霍涌泉、栗洪武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元认知技能研究及其培训途径》的论文,提出了提高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6]随后,基于元认知理论,刘晓峰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和“研究性师资培训”的构建模型。[7]国内学者从研究教师元认知现状入手,重点讨论了元认知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教师元认知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从理论上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元认知和生涯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元认知是教师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2010 年之前,我国的研究者都意识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从教育的视野中拓展了教师这一视野,从提高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入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从知识、经验和策略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强化认知知识的培训,强化对调控的实践性训练,增强对教师的自我效能的激发。

2010 年以后,我国的研究者对于教师元认知能力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他们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测评工具,如基于情境的教师元认知评估量表、元认知能力自我评价量表等,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应用。这些有益的尝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师元认知研究的发展和推广。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元认知的基本元素入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元认知对提高教师的教学适应性和有效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的学者从体验的观点出发,提出教师在“元认知”阶段应加强“自身元认知体验”来感受课堂,以交互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积极体验,使“体验”教育理念与教师的成长和学习相结合,进而推动教师更好地成长与学习。[8]从培养教师元认知角度,有的学者提出了培养教师元认知的方法,认为职前培养是教师元认知发展的最好阶段,以期最大限度提高职前教师的元认知水平。把元认知策略运用于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既能有效地监控与管理课堂教学,又能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9]

总体来说,教师元认知的研究均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个人发展两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元认知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做好教学监控,有助于教师教学。同时,教师元认知的研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通过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并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关于教师元认知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探索新的方向和机遇,形成持续的职业发展计划。[10]教师元认知理论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从学科领域扩展到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元认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在加强教师元认知培训和支持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让教师逐渐发展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元认知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展望

目前在教育领域,关于元认知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对元认知的讨论,以及元认知从面向学生的元认知扩展到教师的元认知。但目前的研究仍有不足,未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一,重视拓展教师元认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元认知与学生元认知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教师元认知的研究仍处于表层,更多着眼于如何培训以及如何应用,但是对于其内在机制以及其与授课、学生接受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索还有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元认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元认知内在机制的研究,探索元认知知识、技能和经验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成果;在广度方面,我们也需要拓展教师元认知的研究领域,使之涵盖更多的学科、领域和教育阶段,以求全面认识教师元认知的理论和实践。在教师元认知研究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例如纵向跟踪调查、案例分析、实验室实验等,系统深入探究教师元认知与授课、学生学习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以共同探讨教师元认知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推动元认知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二,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发展本土化教师元认知的量表。我国的教学方法和国外有很大区别,教学方法、课程类型等都不一样。对于中国的教育文化特点而言,许多国外的量表可能不适用或者需要进行本土化处理。因此,国内学者应该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编写出一份针对中国教师的特有的量表。这样的量表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国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还能促进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进步和提升。在制定中国教师特有的量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中国教育文化的独特性,结合国内教育政策和实践,认真研究相关文献和调查数据,确保量表的设计和评估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在量表的评分依据、量表选项等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与中国教育文化的契合度,确保量表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此外,在量表的本土化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语言和文化差异,避免简单地翻译和移植,以免影响量表的有效性和信度。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逐步深化对量表的认识和应用,不断改进和完善量表的设计和评估方法,提高量表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第三,加强教师元认知能力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元认知理论开设教师元认知课程,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元认知的概念和应用。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元认知的策略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培训还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如可以组织教师研讨会、教学改进小组等,让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不断增强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和整体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培训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实际案例,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运用元认知策略。例如,在语文教育中,可以引导教师利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可以借助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元认知能力,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教师元认知在具体课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元认知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及时反馈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元认知的应用,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师元认知的应用领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课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教师元认知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元认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研究广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等,只有不断加强教师元认知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使之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猜你喜欢

元认知量表研究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