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的社会性哭闹

2023-11-25彭艳梅席海燕

文教资料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安抚生理性社会性

彭艳梅 席海燕

(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南京师范大学 3.金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一、什么是婴儿的社会性哭闹?

哭或哭闹是婴儿的“语言”,是婴儿表达需要的重要方式。 饿了、尿湿了、想睡了、身体不舒服(如生病、受伤等)时,婴儿都会哭闹,这类哭闹一般比较容易安抚,父母给婴儿吃饱、为其换好尿布、哄其睡觉、治疗身体,婴儿一般就会停止哭闹。这种因为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哭可以称为生理性哭闹。婴儿还有一种不是因为生理需要缺乏的哭闹,可以称之为社会性哭闹,这种哭闹是婴儿表达社会性需要、表达情绪等的一种方式,有经验的父母可以通过婴儿哭声的虚实强弱、哭声声调的高低长短、婴儿脸色的明暗等辨别属于哪一种哭闹[1],判断婴儿哭闹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观察记录1】生理性哭闹:生病了

我是从京鱼的嘶喊、嚎叫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婴儿这种不同于饿了、尿湿了、想睡了或身体不舒服的哭闹。京鱼本身是一个不太哭闹的孩子,两个多月的时候,由于患细菌性肠炎,京鱼哭闹过一阵,肠炎好了之后又恢复正常了。

【观察记录2】社会性哭闹:社会性需要——寻求关注和交往

在京鱼5 个月大的某一天,他从中午起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声嘶力竭地嘶喊,那种声音和他平时哭闹的声音不一样。大概是回应的方式不合他意,他嘶喊、嚎叫,直到睡着。第二天,他又恢复正常了。起初我并没有在意京鱼的这种行为,以为是他声腺的发育导致的,但是6 个多月的时候,京鱼又爆发了一次相似的嘶喊与号叫的行为。而回顾这一次,我发现京鱼号叫是有原因的。他是在用号叫告诉我:“妈妈,请你放下电话,关闭电话会议,我需要你,请看看我,摸摸我。”当我望向他的时候,他会安静一点,可是当他努力看着我,我却不看他的时候,他会直接开始哭闹,并且拒绝吃奶。

【观察记录3】社会性哭闹:情绪发展——寻找安全感

京鱼在近8 个月的时候,睡醒后发现身边没人时,立马就哭。如果我们过去抱他,他能立马停止哭闹,但是如果我们抱一会儿就想把他放下去做其他事情,只要我们一转身他就会大哭。而且我越是想在他视线范围内向他请假,他越是不批准。如果我强行要请假,换来的后果一定是他的不安和索抱,并连续两三个小时不肯离开我的怀抱。

【观察记录4】社会性哭闹:亲子依恋形成;社会认知发展——识别照料者

不知从几个月大开始,每到下班时间,一听到开门的声音,一见到熟悉的面孔时,京鱼就会非常兴奋,继而索抱。如果回来的人没有第一时间去抱他,而是先回房间换衣服,或转过身去放手头的东西,或干其他什么事,京鱼没能用目光把那个回来的人吸过来,就要哭闹一阵,直到那个人抱他。京鱼四五个月大时的这种哭闹常常会随着睡一个长长的、饱满的觉而自行消失,但是七八个月时的这种哭闹却难以自行缓解,一旦我们处理得不对,他就会加倍哭闹,强烈地要求父母抱着,直至父母一秒钟都不离开他。

观察记录者:席海燕

从上面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京鱼的生理性哭闹发生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而社会性哭闹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妈妈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关注到他时;睡醒后身边没有熟悉的人,他感到不安全时;他主动发出索抱的行为而没有立即得到回应时……这类哭闹不是因为生理需要,而是因为婴儿有了社会性需要,如需要父母的陪伴、关注、抚摸,需要有人与他交流,需要有人陪他玩等。5—12 个月大的婴儿普遍表现得非常黏人,哭闹起来时比较难安抚。总之,社会性哭闹在婴儿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识别婴儿社会性哭闹的意义

生理性哭闹与社会性哭闹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哭闹的原因不同。生理性哭闹是因为生理需要,而社会性哭闹是婴儿在寻求父母的关注、陪伴、交往等,是因为婴儿有了社会性需要,或者是因为婴儿的情绪、社会认知、亲子依恋等开始发展。相较于生理需要,社会性需要不容易一下子为父母所发觉,即使察觉了婴儿的这种需要,如果父母缺少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技能,也不容易满足婴儿的这种需要。

其次,哭闹引起父母的反应不一样。生理性哭闹比较容易安抚,因而这种哭闹一般不会引起父母心理上的焦虑、不安等。而社会性哭闹不容易被识别和安抚,容易引起父母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最后,安抚的方式不同。生理性哭闹比较容易安抚,一般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他们就会停止哭闹了。而社会性哭闹的安抚,需要父母了解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气质等,还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专业育儿知识和技能。因此,从能比较完美地安抚婴儿的社会性哭闹这方面来说,当父母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婴儿两种哭闹的差异很大,也都很普遍。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了解、重视婴儿的生理性哭闹,而往往对其社会性哭闹不了解,因而也就谈不上重视。大部分父母知道婴儿有时候的哭闹不是因为饿了、尿了、生病了等,但是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也就不知如何应对这种哭闹。京鱼发生第一次社会性哭闹时,作为学前专业研究生的京鱼妈妈,一开始也没有识别出这种哭闹,没有立即用合适的方式回应京鱼,京鱼是在长时间地嘶吼、号叫中睡去的,而在这个过程,京鱼妈妈也很焦虑,这个过程对孩子和母亲来说都不愉快。因此,识别社会性哭闹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方面,识别社会性哭闹是探寻婴儿哭闹的原因并进而寻找到合适的安抚方法的前提条件。婴儿并不是只知道吃喝拉撒睡,他们也是社会性的个体,有各种社会性的需要。社会性哭闹是他发出的强烈的需求信号,如果父母不能识别这种哭闹并给予适当的回应,那他们的情绪就会处于一种消极的、不安的等待状态,社会性需要就处于匮乏状态,这对婴儿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帮助父母识别社会性哭闹,父母才能获得更多的育儿关怀和专业育儿指导。养育孩子并不是只靠人类的本能就能完成的工作,从人类心理发展的复杂性来说,“父母”这个职业也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更多的专业指导。

三、探寻婴儿社会性哭闹的原因

社会性哭闹是随着婴儿的心理发展、社会性需要增加而出现并增多的。

(一)这种哭闹与婴儿的情绪发展有关

婴儿到五六个月大时,情绪已经发展得较复杂,有高兴、喜爱、害怕、厌恶、愤怒等,“新生儿在3个月时,初生时的原始激动分化为两种矛盾的情绪状态,即痛苦和快乐;到6 个月时,痛苦型又进一步分化为怕、厌恶和愤怒;到12 个月时,快乐型又分化出高兴与喜爱”[2]。各种情绪发展起来的婴儿,他的微笑和哭闹所表达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微笑或哭闹既可能是表达生理需要,也可能是表达社会性需要。比如,婴儿微笑可能是在表达吃饱后的舒服,也可能是在表达对养育者的喜爱;哭闹也不一定是表达饿了、尿了或者身体不舒服,也可能是表达不安、害怕、愤怒等,是表达对养育者离开的不安、对陌生人靠近的害怕、对养育者不回应自己的愤怒等。8 个月的京鱼已经有了害怕的情绪,所以“观察记录3”中京鱼哭闹正是因为睡醒后看不到熟悉的照料者时而感到害怕、不安。

(二)这种哭闹与亲子依恋的发展有关

依恋是婴儿与养育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的形成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我们都知道,3 个月之前,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基本都是一样的,父母离开并不会引起婴儿的哭闹。3 个月大时,“开始逐渐与母亲产生了情感联结——依恋。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高兴或停止哭闹”[3]。“6—7 个月时依恋行为变得明显,会对妈妈产生过分的依赖……开始出现分离焦虑,会在家人离开时变得沮丧。6—12 个月的孩子与父母分别时难度较大。”[4]再之后,随着月龄的增加,依恋情感变得突出,婴儿变得非常黏人,父母的离开会引起婴儿的哭叫并想跟着他们走,这时候的婴儿与家长分别时难度较大,这也是京鱼在八九个月时社会性哭闹变得频繁和难以安抚的原因。很多双职工家庭的父母也有这样的体验,早上离家时,孩子常常会哭闹着不让父母走。根据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3—24 个月是亲子依恋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6—12 个月时的亲子依恋关系还不稳定,孩子正在“笨拙”地学习与父母互动、交往,新手父母也在“笨拙”地学习回应孩子。[5]当互动不顺畅,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婴儿便会哭闹。依恋有好几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安全型的依恋。很明显,“观察记录4”中的京鱼和父母正在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所以,京鱼对分离后返回的父母表达了欢迎和喜爱,这时候的京鱼希望与父母亲密互动,如果父母不立即回应,他就会哭闹。

(三)这种哭闹与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有关

随着社会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婴儿从能认出母亲,到能分辨家人和陌生人,再到能区别熟人和陌生人。因此,在6 个月左右,婴儿出现了怯生的表现,看到陌生人会变得敏感、紧张、躲避,甚至会哭,不愿与陌生人接近,而亲近的人出现时,他们感到安全,见到家人或熟人会微笑,或要抱。这个阶段的婴儿特别喜欢黏着父母,尤其是母亲,他们会来回张望寻找父母,对走近的父母伸手要抱,大声喊叫吸引父母的注意等,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婴儿就会哭闹。“观察记录4”中的京鱼已经能够识别父母,所以他看到下班或外出返回家的父母很兴奋,很高兴,想要父母抱着他,而若父母不回应他,他就会不高兴并哭闹。

(四)这种哭闹与婴儿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从出生到2 个月大,婴儿吃饱了、睡好了或洗了澡,他的身体就会很舒服,他会微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是满足自身的内在生理需要后产生的情绪反应。2—3 个月时,婴儿的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需要了,他们开始有社会性需要,如需要父母的关注,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需求。这时婴儿的情绪是否愉快也取决于是否有人陪伴、是否有人跟他玩。随着婴儿的发育,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多,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哭闹就成为不会说话的婴儿最常用的手段。“观察记录2”中的京鱼哭闹,正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陪他玩,与他交流……

四、安抚婴儿社会性哭闹的建议

反复出现的社会性哭闹应引起父母的重视,如果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儿童社会性需要长期匮乏,情绪就会长期处于消极、紧张的状态,这对儿童心理发展非常不利。本文结合对京鱼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安抚婴儿社会性哭闹的建议。当婴儿已经在哭闹,而且哭闹得很厉害时,父母的情绪往往会被孩子的哭闹所控制,心急、心疼、心焦等情绪充斥心中,只能抱着孩子不停走动,手拍拍或抚摸孩子,嘴上不停安抚……这时的父母只想“治标”: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实际上,父母的安抚努力最好发生在婴儿社会性哭闹之前或者即将发生之时,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旨在“治本”。

(一)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减少婴儿发生社会性哭闹的概率

属于安全依恋类的婴儿对于父母的离开会表现出苦恼,但不会激烈地反抗或长时间地哭闹。那么如何形成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呢?

一方面,以母亲为核心的稳定的养育者要积极地、亲切地跟婴儿接触,尽可能多地给予婴儿爱抚和鼓励。当婴儿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时,如案例中京鱼的索抱、一刻也不允许父母离开时,父母应暂时放下其他事情,安心陪伴他,不要因为担心他变得黏人而故意“疏远”他。这个时候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能更好地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减轻婴儿的分离焦虑,促进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比如,父母和孩子的分离应有一段缓冲时间,让父母和接替者之间有角色的传递,让孩子有心理准备,鼓励孩子继续自己的活动,父母离开时要和孩子说再见。平时也可以通过和孩子玩分离游戏来减轻分离焦虑,比如,妈妈说“要走了”,然后佯装离开。当孩子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大哭时,妈妈又探头出现了。父母可经常做分离游戏,逐渐延长佯装离开的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

(二)及时回应,减轻婴儿社会性哭闹的程度

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回应,不要让他长时间处于不安全、紧张和焦虑状态。如果婴儿哭闹时总是得不到积极回应,或者很久后才得到回应,时间长了,婴儿可能会形成习惯性的哭闹,也可能会哭得少了,渐渐习惯于自己跟自己玩,但未来变得冷漠、孤僻、自闭的可能性会加大,而且,长期的不良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婴儿正常个性气质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及时回应孩子,与他建立良好的情绪交往,让他经常处于较安稳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例如,当京鱼哭闹着非要妈妈抱着,或者黏着人不放,而京鱼妈妈又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时,她会左手抱着他,右手干活,直到他欢喜并不再哭闹。或者,京鱼妈妈会把干活的东西搬到京鱼旁边,让京鱼在时不时地回头时能看到她,摸一摸、扯一扯她的衣服,同时他也能拿着玩具自娱自乐。京鱼虽然没有参与京鱼妈妈的活动,也不是很欢喜,但是他能安静且安心。

(三)给予婴儿高质量的陪伴,满足婴儿的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哭闹的根本原因是婴儿社会性需要的缺乏,而高质量的陪伴基本能满足婴儿的社会性需要。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发现,有的父母的陪伴谈不上高质量,甚至连陪伴都算不上,只是身体和孩子同在现场而已。如孩子独自玩耍,父母在旁边刷手机,对孩子没有关注,与孩子没有交流,看不到孩子游戏过程中的变化、需求等,当孩子发出交流的信号时,有的父母嘴上“嗯、啊、好看、好厉害……”地敷衍孩子,眼睛却没有往孩子身上看。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是全身心与孩子互动、交流、游戏等,父母随时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能准确解读孩子的言行,探寻孩子言行背后的需求并及时满足。例如,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点不愉快即将哭闹时,会察觉到孩子可能的需求,于是提前采取安抚措施;当父母看到孩子对自己微笑、将手伸向自己时,他们知道这是孩子主动发出的交往信号,于是回应孩子,对他微笑,与他交流……当父母放下手机,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一些时间,每天除了照顾孩子吃饭、睡觉等,还与孩子交流、给他唱歌、给他读书、陪他玩游戏等,就会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哭闹会少很多。

猜你喜欢

安抚生理性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安抚情绪类玩具成为家庭新需求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睡眠安抚物需要戒除吗?
娃又情绪失控了?试试这一招,瞬间安抚暴走的娃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针对孤独症儿童安抚干预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