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陪伴孩子走出成长困境的三个关切点

2023-11-25阮莉雯江苏省天一中学无锡21410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奇迹解决问题家长

◎ 阮莉雯(江苏省天一中学,无锡 214101)

朋友的孩子考上一所重点中学的英才班,开启了寄宿生活。十二岁的小姑娘每周放假回家时,都会跟父母说自己在学校有多惨:没有亲近的朋友,常常独来独往;宿舍卫生间地面拖干净后,又有舍员去厕所,导致自己还得重拖一遍;课代表工作尽心尽责,但抵不过别人的人缘好,换届中自己被替换下来了……

每每听到这些,朋友心酸又心疼,考虑要不要让孩子别住宿了,这样的人际压力下会不会导致自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半个学期之后,朋友把孩子带到我这儿,让我看看是不是自己家孩子的个性有问题或者心理上有什么不正常,以及作为家长,他们要不要帮孩子做些什么。

通过与孩子的会谈,我发现女孩坦诚直率、热爱生活、肯表达,她坦承了自己与大多数女生关系不融洽的事实。爱憎分明的她有绝对化的思维倾向,常常会因为“嘴太快、话太直接”弄得别人不愉快,影响了自己与他人亲密关系的建立。可以说,孩子到目前为止,呈现出来的都算是成长中的问题,即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不同。并且她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只是苦恼于怎么做才好。可以说,这样的困惑与烦恼在人的成长中是正常且必要的,我们每个人正是在处理这样的成长烦恼中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然而,近年来不少家长表现出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过度关心,即容易因为孩子成长的问题而给孩子贴上个性不好或是心理有问题的标签,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干扰了他们调动自身心力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家长在陪伴孩子走出成长困境时,有以下三个关切点需要注意。

一、重视,但不贴标签

对孩子来说,换一个环境便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他们必须走出自己原有的舒适区去获得新的平衡。从住家到住宿,这种典型环境的转变给孩子带来的成长挑战会特别大。它将一个人的习惯、个性、爱好都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稍有不同就有可能迸发火花。对于资优生群体而言,他们的绝对化思维和被看见的需求往往比同龄人更为强烈,因此年少的资优生在面临寄宿情境时,往往会有更多的适应问题呈现出来。但这些都是成长中的问题,是一个人迈向更好的自己的开端,如果家长因此给孩子贴上“跟同学处不好关系”“个性太强”“心理有问题”等标签,往往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判断,进而影响他们挖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能。

让孩子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并尊重和接纳这种不同,不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给自己贴上负性标签,允许孩子有保持自我独立性的权利,引导孩子尝试着把心理能量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务上,不强化问题,这是家长在孩子出现适应问题时的基本立场。

随着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这是好事,但也要区分“成长中的问题”与“心理问题”,切勿随意贴标签,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概念发展。要相信并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有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会变得更客观全面,情绪会变得更丰富多元,行为会变得更坚定执着,也因此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二、关心,但不越位

当孩子周末回家与家长诉说自己的困境和烦恼时,其实未必是在寻求直接帮助,有时只是因为对家长的信任,所以孩子选择在父母面前释放情绪,其实是希望获得家长在情感上对他们的动力支持。这种诉说不代表他们要家长做什么,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询问孩子“需要我和爸爸做些什么吗”,但不要直接替孩子去选择或决策,否则孩子从家长的反应中体会到的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和对其能力的不信任。我这位朋友听了孩子的诉说之后,曾有几次按捺不住去找了老师,女儿知道了很不高兴,跟妈妈说:“我就是跟你说说而已,你不要不跟我商量就跑学校去。”

获得来自家长的关心和倾听,这是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但越俎代庖式地替孩子解决问题,只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不愉快。同时,父母的越位也会影响孩子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当家长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时,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自然生长。

比如,在寄宿体验不佳时,考虑要不要继续寄宿,这个选择题该由孩子自己来做,甚至这样的想法都不应由家长提出来,否则孩子可能会从我们这样的想法中体验到对他们能力的不信任。事实上,我通过与女孩的会谈发现,这个女孩在学校还是有很多乐趣的,也有因为老师和其他同学看到了自己价值后的归属感,总体上她挺享受上学的,无须过度担心。

三、通过奇迹问句,让孩子发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情感上的陪伴,还是孩子潜能的挖掘者。在亲子沟通中,家长可以通过奇迹问句“你是如何做到的”来协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奇迹问句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它将聚焦问题的视角转向聚焦解决方法,引导当事人运用自身的成功经验和资源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奇迹问句技术强调的是在行为上的改变,并且坚信,一旦个体在行为上做出了改变,认知和思维都会随之而改变。对于渴望外部世界积极评价的青少年来说,奇迹问句是一种很好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它既能引导孩子聚焦问题解决,不放任自己困于问题中,也适当满足了孩子自尊自信的需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女孩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偶尔也会说到自己为数不多的被舍友夸赞的时刻,这时家长要善于抓住时机,追问她,“哦,你当时是如何做到的?”“这段高光时刻给你带来的思考是什么?”由此引导孩子关注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改善心理体验。

“我是如何做到的”这一思维方式与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当孩子常常能进行这样的思考,不仅可以改善心境,还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并形成积极自我概念。当一个孩子有了积极的自我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坚信父母是自己永远的精神支持,即便成长途中依然会有不确定或风浪,作为父母,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猜你喜欢

奇迹解决问题家长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什么构成了奇迹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家长请吃药Ⅱ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