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水水驱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2023-11-24殷修杏李华周小涪陈建华郭冰柔高子康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3年5期
关键词:气藏深水气井

殷修杏,,李华,周小涪,陈建华,郭冰柔,高子康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海口 570300;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

深水A气田共7个井区,气田物性好,属于高孔–特高孔、高渗–特高渗气藏,且均为“一砂一井”,井控程度低,近80%为边底水驱气藏(60%底水、20%边水)。由于不同砂体的储层物性、驱动类型及水体能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受隔夹层影响产水规律更加复杂。深水气田后期治水难度大,及早深入开展出水规律研究并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远好于后期被动治水。

深水A气田水深超1 000米,国内外相关开发技术及经验较缺乏,调研表明国外无同类型气田,国内唯一的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在地质油藏特征、开发模式等方面与深水气田群相比差异较大,可借鉴资料少。鉴于此,开展了水侵机理与流动特征实验,结合物模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对影响高渗–特高渗水驱气藏开发效果的参数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深水气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模式,对气藏进行聚类差异分析,提出了对应的开发策略形成了深水水驱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为后续深水气田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1 气田概况

深水A气田所处海域海况受台风和季风影响,最大潮差2.24 m,水深为1 252.2~1 530.5 m。砂体沿峡谷呈条带状展布,均为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厚层限制性低–中弯度浊积水道复合体,储层物性好,表现为高孔–特高孔、高渗–特高渗[1]。该气田属正常的温度压力系统,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整体气柱高度不大,在9.8~85.6 m之间。气藏驱动类型为边、底水驱动和弹性驱动,以水驱气藏为主,水体倍数3~20倍。气井产能高,各井无阻流量均大于1 000万方/天。

2 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及分析

2.1 核磁共振测试水驱气实验

考虑不同渗透率和驱替速度,采用核磁共振在线测试水驱气饱和度变化,评价深水A气田岩心水驱气驱替效率,如图1~3所示。PV代表孔隙体积,曲线特征表明部分较大孔隙中流体基本被驱替出来,称之为可动孔隙,而其他较小孔隙中的流体大部分未被驱替出来,称之为不可动峰;两峰之间存在一个可动流体T2截止值大于截止值的峰称为可动峰,小于截止值的峰称为不可动峰;可动峰随气驱至束缚水状态后下降很多,120 mD岩样截止值为5 ms,409 mD岩样截止值9.7 ms,572 mD岩样截止值为10 ms。

图1 岩心渗透率120 mD时不同驱替速度下T2谱曲线

图2 岩心渗透率409 mD时不同驱替速度下T2谱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注水超过0.8 PV后,驱替效率基本不变,驱替后基本上处于残余气状态。将T2谱曲线转化为驱替速度与驱替效率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驱替效率随驱替速度先增后减,高渗透岩心存在“临界速度”。驱替速度小于此速度时均匀推进驱替效率增加;驱替速度大于此速度时会产生超前推进,发生窜流,从而导致驱替效率下降。

图4 不同驱替速度下的驱替效率

2.2 三维平板物理模拟实验

为了分析开发主控因素对气井见水规律的影响,采用可视化三维平板模型[2-3],模型尺寸32 cm×30 cm×7.5 cm,研究不同渗透率(200、300、500 mD)、井型(直井、水平井)、采气速度(3%、6%、10%)、水体能量大小(5、20、50倍水体)、夹层发育情况等因素对气井见水规律的影响,采用饱和度探针实现水驱气过程可视化。图5、6表明低速开采过程中气体流速较慢,水体能量较小,难以形成水锥。地层水稳定抬升,尚未至模拟井底,天然气便已消散殆尽。当水体能量充足时在井底附近出现水锥,如图7所示,在采气速度10%条件下,高渗水驱气藏地层水抬升较快,尤其在水体能量较大时,井底极易发生锥进,导致气井过早见水[4]。

图5 水平井采气速度3%条件下不同水体倍数含水饱和度

图6 水平井采气速度6%条件下不同水体倍数含水饱和度

图7 水平井采气速度10%条件下不同水体倍数含水饱和度

实验结果表明:水体能量较弱时,气水界面稳定抬升,难以形成水锥,如图5~7所示;夹层的存在和水平井开发能有效抑制水锥高度,形成较平缓的水侵前缘,如图8、9所示。

图8 采用不同井型开发条件下平板模型含水饱和度

图9 有无隔夹层条件下平板模型含水饱和度

因此建议深水A气田高渗透气藏在水体能量较弱井区适当提高采气速度,并合理采用水平井、隔夹层抑制水锥,延缓见水时间[5-6]。

3 不同地质条件及开发模式对开发效果影响分析

为了明确不同地质和开发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基于气藏精细描述结果,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7]。

3.1 不同水体倍数对开发效果影响

气藏开发实践表明,水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气藏水侵的活跃程度[8]。深水A气田有水气藏的水体倍数介于3~20之间,为了研究水体大小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分别设计水体倍数为3、4、10、20、50五种数模模型开展水侵影响研究。不同模型下采气速度统一设定为4.5%,预测生产时间30年。不同水体倍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水体倍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

模拟结果表明,在采气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水体倍数越大,气藏见水时间越早,累产气逐渐降低,开发效果变差,如图10所示。

图10 不同水体倍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模拟

3.2 射开程度对开发效果影响

气藏开发实践表明,充分利用隔夹层的挡水作用,开发井适当降低射开程度,有助于延缓气井见水时间[9]。为了研究射开程度对气藏采收率的影响,分别设计射开程度为气藏厚度的10%、20%、30%、50%、67%、100%共六种数模模型开展定向井段射开程度影响研究。不同模型下水体倍数为4,采气速度统一设定为4.5%,预测生产时间30年。射开程度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如表2所示。

表2 射开程度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

模拟结果表明,在水体能量和采气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定向井段射开程度增加,稳产期延长,见水时间逐渐提前,累产气先增加后减少。综合考虑,推荐定向井段射开气层有效厚度的1/3,延缓气井见水,保障深水气井开发效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射开程度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模拟

3.3 采气速度对开发效果影响

对于有水气藏,边底水向气藏内部的侵入不可避免;但在气藏开发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采气速度可以控制边底水向气藏的侵入,从而延长气藏的无水采气期,提高气藏开发效果[10]。为了研究采气速度对水驱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分别设计3%、4.5%、6%、8%、10%五种采气速度。不同模型下水体倍数为4倍、定向井段射开气藏有效厚度的1/3,预测时间为30年。采气速度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如表3所示。

表3 采气速度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

数模模拟结果与物模模拟结果相同,水驱气藏存在最优采气速度。随着采气速度增加,气藏见水时间提前,稳产期缩短,采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如图12所示。

图12 采气速度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模拟

3.4 井型对开发效果影响

三维平板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水驱气藏开发中,与定向井开发效果对比,水平井在延缓气井见水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数模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该结论。在地质模型、采气速度、井位相同的条件下,定向井与水平井的稳产时间相差不大,但水平井见水时间晚3年,致使其开发效果优于定向井。井型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如表4所示。考虑深水气田均采用水下井口开发,气井见水后治理措施难度大、成本高,推荐水驱气藏采用水平井方式进行开发[11-12],如图13所示。

表4 井型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

图13 井型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模拟

4 开发实践

超深水超大型气田的开发,针对气藏特征,采用聚类差异分析[13],按驱动类型不同将气藏分为三类,弹性气驱、边水驱、底水驱,统筹考虑气田稳产期、各砂体见水风险、采收率等指标,考虑底水气藏见水风险高,开发难度大,尽量采用水平井开发,且将井位部署在构造高部位,同时降低采气速度,气井按3%采气速度配产,达到延缓气井见水、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边水气藏可适当提高采气速度,推荐气井按5%采气速度配产,提高气田稳产期内采气能力;弹性气藏则作为气田的调峰区块,保障气田向下游的供气稳定。

气田自投产以来生产稳定,各井压力下降趋势一致,井口压力稳定在32 MPa左右,达到了均衡开采效果,无非均匀水侵特征。深水A气田的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深水气田开发技术的垄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总结

(1)微观水驱实验表明高渗水驱气藏存在“临界速度”,驱替速度小于此速度时驱替均匀推进,驱替效率增加;若驱替速度大于此速度会产生超前推进窜流,从而导致驱替效率下降。

(2)开发实践表明非均匀水侵是影响气藏开发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水侵规律与地质特征和开发参数密切相关。

(3)针对高渗水驱气藏的不同地质气藏特征,提出聚类差异分析的布井方式、井采气速度等一系列开发对策,达到了均衡开采效果,且未表现出不均匀水侵特征。

猜你喜欢

气藏深水气井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识人需要“涉深水”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气井节点分析技术在桥口井区的应用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
塔里木油田超深超高压气藏的成功改造
LG地区复杂礁滩气藏描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