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具身德育评价系统设计
2023-11-24吉海荣
◎吉海荣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新课标)新增学业质量标准,使核心素养培育有了实践化、可评可测、可操作的行为表现落脚点。但是,核心素养难以直接观测,只能通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行为表现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聚焦情境、任务等关键要素,基于学校学生实际,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而具身德育作为基于具身认知的道德培育理念,强调道德实践主体在人际互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建构道德认知。[1]其核心理念在于“实践”,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身体力行地进行道德感知,不断具身模拟,积极开展践行活动从而涵养德性。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是知行合一的标准,强调以“实践”为核心。由此,赋予具身德育基本的达成标准。
基于这一理解,我们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依据,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探索以整合课堂评价、学习评价、作业评价、期末测评和学校德育评价的系统设计,建构具身德育评价体系。其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全过程和教学各环节,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2]由此,切实以评促教促学,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素养导向转型。
一、课堂观察与学习评价:从“多元化”走向“增值性”
作为新课标倡导的评价方式,增值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一定学德活动后在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在各自起点或基础上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的“幅度”[4]。立足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要求,具身德育课堂评价追求形成学生自我生长的成长链,从多元化评价走向增值性评价。
1. 课堂观察评价:注重“教-学-评”与“目标”匹配
课堂观察评价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关注课堂的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三者在同一目标下相互匹配,针对师生的活动水平与教学目标达成要求作出表现水平评述(见表1)。
表1 具身德育课堂观察评价量表
其中,活动目标指向素养培育,从道德认知与情感思维出发,落脚点在道德践行上,体现道德素养“知情意行”的全面达成。从教师角度,课堂教学就是呈现评价任务-组织交流展示-收集与分析评价信息-教学调整与补救的循环过程。[5]量表以教师主导作用出发,从教学情境与任务创设、课堂讲解与媒体使用、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处理课堂生成情况等五个方面,指向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这不仅有利于课堂观察者用以指导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研讨,对于执教者开展课堂教学反思也是非常有力的抓手,从而实现“以评促教”的作用。
从学生角度,课堂学习就是理解评价任务-完成评价任务-展示与评价的循环过程。评价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参与活动态度、参与合作效度、活动目标达成度、互动合作习惯等五方面来观察,每一个维度都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6]它不仅从教与学的本质给予质性评价,还从参与的时间、数量、人数等方面给予量化,力求提供科学的指导性评价,从而实现“以评促学”。
课堂观察针对每一个采用星级式等级转换作出综合评价,为师生评价、修正、纠偏提供指导与改进依据,从而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品德养成,达到“以评育人”的目的。
2. 学生活动评价:关注“自我”与“过程”持续增值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须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镶嵌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活动评价主要从“课堂表现”“对话交流”“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四个维度细化评价指标(见表2),着眼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行态度、实践创新等学习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对每一个评价指标的表现水平作出描述,并以星级式等级评价作出综合评价。
表2 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
课堂学生活动评价从“课堂表现”“对话交流”“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四方面展开。评价内容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注重学生道德实践的准备、过程中的态度、改进、合作与互动与展示。这种评价方法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是增值性评价的最好体现。以此为教师的具体教学和评价提供指引。
例如,在教学“富起来到强起来”(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①通过城市图片和视频对比活动引出改革开放的话题,学生初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并萌发探究巨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党的政治认同。②通过“祖孙三代比童年”吃树叶、步行等体验活动,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到党的正确领导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感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激发热爱党的情感。③通过寻访活动、情景剧表演、小实验、小采访活动,在探究港城在经济、科技、军事航天和国际影响等活动中认识到逐渐走向强大的中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基于表2评价维度,针对分组讨论制定了以下评价要点:1.准备充分,汇报完整,形式多样。2.认真倾听,主动参与,积极研讨。3.了解了改革开放让中国由贫穷到富有到强盛的过程。4.感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产生热爱党的情感。5.树立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本课评价主要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参与度。前两个评价关注情感态度和参与度,后三个评价则是对学习目标尤其是素养发展目标的考查。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以星级式等级评价出示结果,分为合格(一星)、良好(两星)和优秀(三星)。这样的课堂活动评价量表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一体化”,让老师、学生心中有目标、有方向,实现教-学-评增值。
二、作业设计与评价:从“随意性”走向“教-学-做-评”一体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并就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等提出了建议,注重通过作业掌握学生学业的达成情况,及时评价、反馈、指导学生学习。这要求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须综合运用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我们在作业设计中注重明确分工与要求、活动展示方式和评价方法,为师生指引方向和目标。于教师而言,作业设计要落实“教-学-导-评”一体化,对学生而言,作业完成要体现“教-学-做-评”一体化。
以“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四上第四单元)一课为例,根据学业质量描述“具有能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我们将其大概念确定为“生态环保文明”。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指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连云港市海州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调查与实践探索”,开展系列垃圾分类实践作业。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制定活动方案,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如垃圾分类资料收集、调查问卷、采访、实地考察、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一日垃圾站体验活动、一日环卫工人体验等活动。部分作业设计如下:
针对活动中需要采访和调查的活动,教师还指导学生设计采访单、实地考察表和调查问卷表,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在实处。例如,“家庭垃圾分类情况采访单”设计了采访目的、对象、方式和人员分工、记录工具等项目,特别设计了采访问题范例,如“请问您觉得家庭垃圾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好呢?”“您觉得家庭垃圾再处理的效果如何呢?”“您觉得家庭垃圾在处理中存在的不足是什么呢?”“你们对家庭垃圾处理现状有什么建议呢?”为学生提供采访指引。
具身德育课堂作业设计与评价以学业质量为“准”,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有了抓手和落脚点。通过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将其设计实施落到实处,师生知道“为什么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样”,以高质量的作业过程助力素养养成。
三、学段综合性评价:从“模糊性”走向“质量化”
学段综合性评价立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终评价考核的结果。[7]具身德育学段综合性评价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方式建议,制定评价内容与标准,以道德与法治知识、情境模拟表演实践、典型案例分析和综合性学习展示为主要的评价项目,并采用现场问答、表演、实践、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其旨在引领评价从“模糊性”走向“质量化”,基于学业质量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表现,建立综合评价意识。
表4是我们对第一学段的综合性评价设计。具体评价可参考课堂学习评价标准,进行现场测试,成绩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作出结果评定。
综合性评价综合考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例如,道德知识问答部分涉及政治认同、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等,综合考查学生素养达成度。情境表演操作评价注重从道德情感和道德践行展开考量;案例分析着重考查道德思辨能力,而综合性学习展示则是课内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样的评价强调有情境有任务,让师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怎样”“就考什么样”,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评价采用互评、师评多元主体星级评价方式,在等级评价的同时注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通过“能说出各3条”“不能说出”等阶梯型量化评价,使得德育评价操作性强。其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关注其人格成长,促进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在上述评价基础上,我们将相关评价引入期末测评之中,设计了情境模拟题。以二年级期末试题样题为例:
妈妈带东东去吃自助餐,东东认为吃多少都要花一样的钱,所以取了很多的食物,吃不完就用残渣掩埋起来。你觉得东东的做法对吗?吃自助餐时要注意什么礼仪呢?可以和身边的小伙伴模拟表演一下哦。
这是一道综合性道德模拟实践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餐饮之礼,勤俭节约美德,以及公共场所排队、文明声音等道德素养发展情况。在学生模拟表演时,教师注重观察其行为实践能力。首先,要对浪费食物的现象给予批评与否定,并能够从以下方面分析和实践自助餐礼仪:(1)人多取餐的时候要排队、不要乱挤、乱抢、插队。(2)取餐的时候要用公用的餐具,不论什么样的食物,都不可以直接下手或者用自己的餐具。(3)取餐要适量,一次不要拿太多,以免吃不下或不习惯吃而浪费,可以采用“多次少取”的办法。(4)要尊重餐厅里的服务人员。(5)饭后,无论是未取用的食物,还是自己桌上所剩的食物都不可带出餐厅。
根据学生的模拟实践达成情况,“做得好”获四星为优秀,“比较好”获三星为良好,“做得可以”获二星为合格,“做得不够好”获一星为待努力。总体上,期末测评注重考查学生真实行为实践的努力程度,用具身“践礼”来“养德”,进一步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四、档案袋评价:在“累积表现”中建构“自我品德”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是指按一定目的收集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整套资料,包括展示型、理想型、文件型、资料型等资料。[9]可以全面展示学生学习能力,目的是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促进自主学习。新课标尤其注重表现性评价,素养导向的评价并非将自评、学生互评和师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简单相加求其平均数。具身德育评价观认为,“学生品德的评价重在自评,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否无限接近他人评价是个体人格、品行是否完善的主要标志,需要关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之间的相似系数。”[8]而档案袋评价是关注学生自我表现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在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注重学生行为实践的质性表现,注重关注学生平时的积累努力程度。
以第一学段“告别拖拉”综合性学习档案袋评价为例,我们建议教师可设计学生上课前“小拖拉”的调查情况表,让学生展开调查反思并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调查结果,共同学习“告别小拖拉”的经验,制订“告别拖拉”的计划表,在老师和父母协助下完成“告别小拖拉”的任务。学生每周点滴进步的照片,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日记,在改变“小拖拉”过程中的做事时间递减表,总结的“告别小拖拉”小妙招等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悟,以及大家对其“告别小拖拉”实践的评价语等照片、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都可放入学生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指向过程性材料的丰富性、学生行为的真实性、实践性和努力程度,见证了学生不断战胜自我,化蝶蜕变的过程,也是其实现由“累积表现”获得“自我品德”建构的过程,更是以学生为主体,家长、学校和老师为辅助,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