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烂鳃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2023-11-24广东省江门市新粤水产品开发公司529100
广东省江门市新粤水产品开发公司(529100) 陆 刚
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疾病或蔓延,不仅对鱼类的存活是一场致命性的打击,还关系着养殖户的切身利益,需抓住防与治这两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采取对症下药的防治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健康和养殖户利益。下面介绍鱼类烂鳃病和寄生虫病2 种常见典型鱼病的防治措施。
1.烂鳃病
烂鳃病顾名思义就是鱼鳃慢慢腐烂,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如遇阴雨低温天气极易染病。发病鱼死亡前一般漫游现象少,体色也正常,濒临死亡的鱼一般易“贴边”。
烂鳃病由柱状黄杆菌(或称鱼害黏球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鱼鳃组织腐烂。流行季节:4—10 月,水温20℃以上。病鱼体色发黑,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丝肿胀、腐烂,粘液增多,严重时末端溃烂缺损。烂鳍病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或因投饵太多造成水质恶化,致使细菌增生,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有时,也可能是鱼体相互撕咬,鱼鳍破损又遭细菌感染。
(1)烂鳃病的成因 车轮虫引起的烂鳃病:车轮虫运动起来的形状看起来像是圆整的车轮,其名字由此而来。车轮虫常寄生在鱼的皮肤表面与鱼鳃上。感染初期的鱼,其头与嘴呈现白色,或在水中不停歇地游动,随着病情的恶化,其身体发黑,后期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状态,快速游动,一直到死亡。
小瓜虫寄生鱼体引起的烂鳃病:小瓜虫能够用肉眼看见,体型较小。不要看其体型较小,但其对鱼类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够通过鱼鳃与皮肤进入到体内,其携带的病菌引起鱼类的组织出现坏死。白色囊饱是这类鱼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到了后期,形成白色薄膜,鱼鳞脱落,鳍条逐渐分裂并腐烂。
非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化学药剂的使用与非寄生生物的存在,也会引起鱼病。如氨氮中毒,与车轮虫引起的疾病相似,不停歇地游动,鱼鳃等身体各处呈现黑色,并最终沉浮到水底死亡。
鱼细菌性烂鳃病:对各种养殖品种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流行,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对草鱼危害最大。如果鱼体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丝表皮损伤出现淤血,表面多黏液覆盖,鳃丝尖端往往腐烂伴有细菌性感染病灶,大型寄生虫如中华鳋(鳃蛆病)可肉眼可见鳃丝上有虫体。鱼苗和鱼种大量感染时会引起死亡。鱼苗池发病时,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的样子,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儿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黏液增多。
鱼烂鳃烂鳍症状:病鱼鳃丝腐烂,病灶是白斑块状。鳃盖骨的内表面充血,有时被腐浊成一个略呈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边缘残缺不全,由于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面呈浮头状。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游于水面,鳃部肿胀,色淡呈严重贫血状。有急性感染时呈紫红色,多黏液、污物、菌斑、鳃部腐烂,一般不到缺损时病鱼即死亡。在密度较大的养殖水体中,罗非鱼易患烂鳃病,使鱼死亡。病情控制后可见到原病灶边缘逐渐清晰,健康部分颜色复原,最后坏死部分脱落,在鳃瓣留存缺损部分,康复后可部分愈合。
小瓜虫引起的鳃病症状是鱼体表及鳃上形成小白点,鳃小片变形,毛细血管充血、渗出或局部缺血。病鱼体色发黑、消瘦,如将带有白点的鳃剪下,放在盛水的白瓷盘中,在光线好的地方,用两枚针轻轻将白点外膜挑破,如果看到球形小虫滚出并在水中游动,说明就是这种病原体。放养前彻底清塘,每亩水体用干辣椒250 克、生姜100 克,加水煮30分钟,稀释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市售对小瓜虫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蠕虫类寄生性鳃病鱼体消瘦,体色暗黑,黏液较多,有轻微蛀鳍,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乱窜,不进食,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粘连,影响呼吸。这一般是蠕虫类引起的鳃病。病原主要为指环虫、三代虫等等单殖吸虫。防治采用90%的晶体敌百虫150~200 克∕(亩·米)全池泼洒;用高锰酸钾20 克∕立方米浸洗病鱼15~25分钟;用药后隔天加注部分新水,有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2)烂鳃病的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氯制剂,如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0.3 克∕立方米或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精)0.5 克∕立方米连续治疗3 天为一疗程;全池泼洒高锰酸钾,使池水成2.3~3.0 克∕立方米的浓度,可杀死鱼种寄生幼虫;全池泼洒福尔马林,使池水成30 克∕立方米的浓度。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水体达到0.3~0.4克∕立方米的药物浓度,连用2 天;五倍子全池泼洒,水体浓度2~4克∕立方米。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1 毫克∕升浓度;用3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浴15~20分钟,有明显疗效。
2.寄生虫病
鱼体寄生虫病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导致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鱼品质也差,影响商品价格。
(1)鱼寄生虫病肉眼鉴别诊断 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口丝虫病 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车轮虫侵袭鱼体和鳃,吸取组织细胞作营养,使幼鱼的皮肤和鳃组织遭到严重损伤。病鱼表现体弱消瘦、离群独游、减食、行动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中华鳋病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斜管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受侵害处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层淡蓝色薄膜。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球虫病病鱼外表无明显病状,仅是食欲不振。解剖肠道可见肠道内壁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周围溃烂或肠穿孔;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及鳃部可见许多白色小点。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浮于水面;吸管虫病鱼厌食,消瘦,体表苍白,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鱼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难,独游于水面。
(2) 防治 可用药物包括:高锰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铜、碘、硫酸二氯酚(别丁)等。
禁止使用的杀虫药物:含砷制剂如福美砷等,含汞制剂如硝酸亚汞和醋酸汞等,有机氯杀虫剂如五氯酚钠等。控制使用的杀虫药物有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高灭磷、杀虫灵)渔药。此类含磷杀虫剂虽然能够较有效控制鱼类患寄生虫病,但其本身对鱼类的毒性较大。低剂量敌百虫易诱发致畸、致突变。同时,由于此类药物应用于生产的时间长,很多寄生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用药浓度由初期的0.2ppm 增至0.5ppm 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ppm。不但治疗成本大增,还给养殖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推荐使用的安全杀虫药物:优马林可治疗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属于高效、无公害的治疗寄生虫病药物,在绿色水产养殖中可安全使用。
鱼虫杀星是针对绿色水产养殖中寄生虫病而研发的一种复方制剂,主治由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中华鳋、锚头鳋、水蜈蚣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用量少,见效快,对水体无污染,对鱼体无毒副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海淡水鱼类,包括对敌百虫等有机磷药物十分敏感的鳗鱼、鲳鱼、鳜鱼、鲈鱼等各种名优水产;中草药杀虫剂如苦楝皮、青篙、槟榔等,可浸汁后泼洒。也可选用“鱼饲佳”等制剂,能安全有效治疗寄生虫病。
高锰酸钾杀菌力强,能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多用药浴法:以10 毫克∕升浓度浸洗病鱼1~1.5小时,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毫克∕升浓度浸洗病鱼15~30分钟,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硫酸亚铁不具杀毒作用,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硫酸铜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特别是对原虫杀伤力更强。但不能杀死小瓜虫,反而可使小瓜虫形成包囊,大量繁殖;碘为强氧化剂,有强大的杀菌、杀病毒、杀霉菌及杀原虫等作用。治疗球虫病及嗜子宫线虫病:硫酸二氯酚(别丁)为白色或近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吸虫和绦虫有明显的驱虫效果。用以治疗头槽绦虫病,其用法用量为:每100 千克鱼每天用0.7~1 千克别丁拌饵投喂,连喂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