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023-11-24刘晓佳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建党党史

刘晓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的伟大建党精神,并进一步强调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要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动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伟力,就要不断探寻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载体。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历史为依托,以美术为载体,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苦难与辉煌,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载体之一。

一、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蕴含丰富伟大建党精神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将党史浓缩化、艺术化、形象化的过程中,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底色,展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指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本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行为担当,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

(一)彰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指向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图像形式表达对百年党史的阐释和观照,同时也呈现出建党百年的信仰之路。这种对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直接体现在一系列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比如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再现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历史瞬间。画作通过红船上方的乌云压顶与远方的曙光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与革命道路的光明。通过对毛泽东等参会同志的形象刻画,展现出即使当时斗争环境急剧多变,但我们共产党人的信念是坚定而自信的。文国璋的石版作品《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周恩来、邓小平等进步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情景。[2]此外,画家沈尧伊创作的长征题材的大型油画《革命理想高于天》,描绘了一群红军战士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虽然衣衫褴褛,但在篝火的映照下,每名战士的脸都被映得通红,一如他们坚信革命必胜的火热的心。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通过定格历史长河中某个历史事件的瞬间,彰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之美,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也正因如此,才使得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有了图像意义和题材价值。

(二)彰显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本色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通过人物、场景的塑造,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行为规范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黎冰鸿的《南昌起义》(图1)、郑洪流的《毛主席在井冈山》(图2)、何孔德的《古田会议》、孙立新的《我们一定会回来》、沃渣的《红星照耀中国》、张庆涛的《湘江·1934》、沈尧伊的《而今迈步从头越》等,都表现出共产党人在革命牺牲年代“以初心赢民心,以生命践使命”[3]的奋斗形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展现出了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的绚丽华章,如董卓的《国家的脊梁》、马蕾等的《呦呦鹿鸣》、焦兴涛的《烈焰青春》、孙震生的《雪地情》、冯少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等。

图1 黎冰鸿 南昌起义 油画 201×262cm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利用艺术之美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出来,这种富有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向何处去、何以能够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4]。

(三)彰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行为担当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记录了英勇牺牲的革命壮举,呈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颂扬了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诉说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如孙立新创作的《百团大战》再现了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情形。战火中的红旗在激烈的战场中依然屹立不倒,描绘出我军将士奋勇杀敌,一往无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再如,孙浩创作的油画作品《平型关大捷》(图3)描绘了中国军人与日本兵短兵相接的肉搏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强敌面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整个画面浓烈的硝烟气息扑面而来,体现出中华民族宁死不屈、一致抗日的战斗精神。此外还有詹建俊的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江丰的作品《平型关连续画》、王盛烈的作品《八女投江》等,都将抵御外敌、抗争到底的豪情壮志展现出来。

图3 孙浩 平型关大捷 油画 270×420cm 中国美术馆藏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鲜明特质彰显得淋漓尽致,阐释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英雄本色,同时也以直观的画面冲击给观者心灵上的震撼,激发观者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四)彰显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例如,于世宏的雕塑作品《李大钊就义》、毛本华等的油画作品《焦裕禄》、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孔繁森》、王洪亮的雕塑作品《红军长征的将领们》、吴俊发的版画作品《方志敏》等,美术工作者们用画笔、刻刀记录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们。虽然表现人物不同,艺术形式不同,创作素材也不同,但是对党的赤诚忠心是这类题材表达的共同之处。同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生动的笔触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历程。例如,严敦勋的《大别山农民起义》、林宏基的《烽火少年》、孙向阳的《吕梁巾帼》、罗工柳的《地道战》、范扬的《支前》等都展现了人民拥护革命队伍、壮大革命力量的画面,反映出共产党是从人民中来的人民军队。同样,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也记录了从人民中来的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不负人民的诺言。例如,《平型关大捷》《太行烽火》《巍巍太行》《我们的好总理》《焦裕禄》《疾风》《高铁进山啦》《助梦》等作品。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描绘出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这一政治底色是共产党永葆生机、永不变质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特有的思想与内在品质的表达。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迫切需要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通过对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的再现,成为一部以图像为载体的视觉化的党史。从时间跨度、表达内容和艺术特点上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符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需要。

(一)从时间跨度来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涵盖建党百年各历史时期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全面展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及发展成果。可以说,“红色经典美术百年发展史是一部表现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艺术史,更是一部由视觉图像汇聚呈现的中国革命史”[5]。

在时间线索上,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和表达相一致。《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在井冈山》《红军过雪山》记录了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的艰辛历程;《开国大典》(图4)、《南泥湾》、《大地回春——土地改革》、《大庆工人无冬天》记录了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的勇往无前;《科技的春天》《复苏的土地》《疾风》《中国之春》记录了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的时代创新;《高铁进山啦》《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助梦》等作品记录了惊天动地实现强国大业的砥砺前行。

(二)从表达内容来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涉及精神谱系中各表现主题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出来的伟大精神共同构筑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基因的延展与传承”[6]。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通过对历史题材进行加工再创作,将精神谱系寓于艺术表达之中。

在内容表达上,张庆涛的《湘江·1934》、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等,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业艰难百战多”的精神形态。吴云华的《跨过鸭绿江》、骆根兴的《西部年代》等,记录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形态。广州画院完成的《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张国琳等创作的国画作品《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等,记录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精神形态。张祎桐的《一带一路——重生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王奋英的《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等作品,记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国担当人民至上”的精神形态。

(三)从艺术特点来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表达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7]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画为体、以史为镜,为观者领略家国之魂、信仰之美提供了一个视觉化、形象化的鲜活入口。在艺术感染力上,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通过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表达、氛围的营造,调动观者情感因素的参与,激发情感认同,从而能够把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党史教育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行动自觉。在艺术表现力上,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涵盖了油画、版画、雕塑、国画等美术门类,近年来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如陶塑、剪纸、彩灯、玉雕、木雕、藤编等也纷纷出现。艺术方式逐渐大众化、民间化,说明红色美术作品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方面,是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并被大众认知和接受的。

三、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8]红色美术展现历史真实,凝聚民族共识,是文艺战线上的重要一环。同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呈现、诠释、传递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伟力中的重要载体。

(一)在创作中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

如何画出历史发生的逻辑,让人们获得历史的思想和智慧,从而更好地认识当下和把握未来,成为新时代红色美术创作需要思考的问题。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美术创作应以党在百年中的伟大实践为线索,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突破点,展现时代特点和人物的意志品质。

首先,红色美术创作要把握历史之“真”。美术家在创作之前要大量收集相关党史材料,了解所要表现的场景、事件、人物背后的时代背景。可以通过与党史专家、历史学家交流合作或走访调研,增强红色美术创作的历史真实性。例如,董希文在创作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时,于1955年亲自重走了长征路。他肩背画具翻雪山、过草地,历时整整半年。通过这段艰苦经历,作者坚定了要在画中表达出红军战士历经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其次,红色美术创作要回应时代之“需”。艺术作品应该是要回应社会关切的。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中西意识形态不断摩擦的情况下,弘扬建党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红色美术创作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新时代红色美术创作要围绕讴歌爱国情、激发强国志的主题展开,表达对民族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对时代发展的歌颂,塑造出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优秀美术作品。

最后,红色美术创作要根植文化之“基”。一些经典的红色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甚广,并为大众接受和记忆,是因为其背后承载的强大人文力量。对于红色美术而言,其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就是彰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新时代红色美术创作在传达伟大建党精神时,要带有“中国元素”,包含“中国符号”,体现“中国特点”,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

(二)在传播中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红色经典美术作品需要依托各种资源和介体实现对伟大建党精神大众化、现代化的传播。

其一,发挥各级艺术展览机构的作用。各地地方政府、党史相关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艺术展览馆的宣传作用,定期举办红色文化主题的绘画作品展。这些作品可以是来自老艺术家的红色经典作品,也可以是民间艺人、人民大众的精彩创作。例如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各地方博物馆、美术馆组织多次建党100周年主题展览活动,展出多幅表现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点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这种聚焦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的专题展览,发挥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二,重视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属性。红色文创产品通过文化创意的加成,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一种新方式。面向青年人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可以择取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核心元素,比如特定场景、人物造型、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时代标语等进行创意开发,以帆布包、明信片、钥匙链、书签等物质形态呈现出来。比如,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天津美术学院开展“寻迹红色遗址.感悟百年初心”手绘革命遗址明信片活动,对天津市100个革命遗址进行现场创作。学生们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党史学习融合起来,实现以用促学,学用一体。经过学生创意创作后的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在校园传播后,又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新形式。

其三,加强对传播空间的拓展和发掘。伟大建党精神在红色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不仅局限于一些经典画作中,同时也可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去挖掘。以天津为例,天津历史博物馆中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的美术作品、平津战役纪念馆中的浮雕、金汤桥两侧关于解放军胜利会师的铜雕、杨柳青民间艺人以党史为主题的剪纸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被利用的传播空间和传播载体。

四、结语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形象塑造、场景重现、情感表达中不仅生动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业艰难百战多”的精神形态,同时也记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时期“敢闯敢试埋头苦干”、新时代“大国担当人民至上”的精神形态。因此,新时代把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研究好、创作好、传播好,既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重构中国艺术精神牵引力的需要。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建党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