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 证书教师培训质量及提升机制的实证研究

2023-11-24高帆何兴国郎朝晖

职教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职校证书动机

□高帆 何兴国 郎朝晖

1+X 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重大创新,是一种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融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制度设计,对推动教育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相融合,促进职业学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1+X 证书制度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以促进1+X 证书制度有效实施。2019 年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始后,围绕着X 证书标准展开的教师培训迅速在全国推广,旨在扩大学生考证规模、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推进职业教育评价改革。X 证书教师培训作为补充职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新形式,为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教育部先后公布四批共计447 个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遴选了301 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其中企业达283 家,占比94%,其开发证书425 种,占比95%,涉及交通运输、互联网及服务、应用服务业等32 个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围绕着X 证书标准展开的教师培训也已经开展了4 年,不少职校专业课教师获得承担X 证书教师培训和评价的资格,但是面临促进学生就业成效不明显、教师培训激励政策不健全[1]、培训资源建设待加强、课证融通标准缺失等困境[2]。X 证书教师培训的质量是影响1+X 证书制度试点成效的重要因素,关系到1+X 证书制度的长效发展。本课题组聚焦X 证书教师培训质量及提升机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X 证书教师培训的实际成效及存在问题,从教师个人、职业学校、培训评价组织、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位探究培训质量提升机制,为促进X 证书制度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证书培训的科学设计,完善X 证书培训的实施办法,提高教师课证融通能力提供研究支持。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教师培训项目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项由世界银行资助的研究从各国大规模教师培训项目案例中总结了影响培训成效的一揽子因素,置于组织、内容、实施、感知四大维度,构成教师培训调查工具[3]。感知维度是指对成果的主观感受。教师对培训结果的评价是培训质量感观的直接来源[4],可以把教师感知的培训质量作为评价X 证书教师培训成效的依据之一。教师的态度和动机被证实与专业发展有关[5],教师培训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培训成效[6],在培训项目评价中备受关注[7]。态度在认知层面的倾向[8]和动机可以预测行为表现,教师对培训投入和收获的预期影响培训质量[9]。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职校教师参加X 证书教师培训的动机正向影响培训态度。

H2:职校教师对X 证书教师培训的态度正向影响培训质量。

H3:职校教师参加X 证书教师培训的动机正向影响培训质量。

我国以政府主导的教师培训项目在评价培训质量时容易忽视教师个人动机的作用。国内对教师动机的实证研究关注一般动机,比如教学和科研的动机,很少专门研究即时的情境性动机。培训动机属于情境性动机,形成动机的背景脉络值得重视[10]。自我调节问卷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具体分为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11],为测量教师动机奠定基础[12]。研究发现,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对教师动机具有积极影响[13]。X 证书教师培训是政府主导、培训评价组织主办、职校动员的集体培训活动。职校教师参加X 证书教师培训的意愿不同程度地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和工作绩效要求的塑造。故本课题组提出:

H4:职校X 证书的培训环境正向影响教师参加X 证书教师培训的动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数据来自课题组2022 年全国职校专业课教师X 证书培训问卷调查和培训评价组织个案访谈。为提升问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首先把学校按照中职和高职、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为四类,根据可获得性选取数量相当的学校,再委托各级1+X证书制度工作小组,对所选学校或二级学院全体专业课教师发放问卷。最终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464份,从中选取参加过X 证书培训的304 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详见表1。选取样本在年龄分布上以青年教师为主,89%的教师具备企业锻炼或工作经历,83%的教师主讲理实一体化课程,73%的教师参与过技能竞赛并获奖,所在学校覆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高职分布相当。个案访谈选择了两家培训评价组织的X 证书教师培训负责人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一家是国内行业龙头的生产型企业,另一家是首批获准试点单位之一的新兴产业教育服务企业。

表1 选取样本分布总体情况表

(二)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由教师背景信息、X 证书培训情况、感知培训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四部分构成。教师背景信息包括个人、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的背景。X 证书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机构、人员和实施情况。测量教师培训动机等变量的工具全部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5 表示“完全同意”,1 表示“完全不同意”,具体如下。

1.培训质量量表。结合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自编培训质量量表,测量参训教师所感知的培训成效,共6 题,内部一致性系数α 为0.97。

2.培训动机量表。本课题组修订了国外使用广泛的教师工作任务动机量表[14],只考查参与X 证书培训的动机,包括内部动机(3 题)、认同调节(4 题)、内摄调节(3 题)、外部调节(3 题)四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 依次为0.96、0.95、0.91、0.70,各维度CR 值均大于0.9,AVE 值均大于0.5,AVE 平方根大于各维度相关系数,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

3.培训态度量表。参考从效用和成本衡量教师培训态度的做法[6],本研究自编教师培训态度量表,包括培训有用性(7 题)和培训投入性(3 题)两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 分别为0.96 和0.76,各维度AVE 值均大于0.5,CR 值大于0.7。

4.培训环境量表。该量表改编自教师混合教学培训迁移动机量表[15],选取“教改氛围”和“激励措施”维度题项,具体表述修改成X 证书教师培训,并命名为培训氛围(4 题)和培训激励(3 题),内部一致性系数α 分别为0.93 和0.92,各维度AVE 值均大于0.5,CR 值大于0.7。

(三)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SPSS 24 和Mplus 8.3,首先检验量表信效度,然后依次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

三、研究结果

(一)X 证书教师培训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自2019 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遴选了301 家试点培训评价组织。在机构类型上,培训评价组织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其中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283 家,占比94%,开发相应证书425 种,占比95%。在地区分布上,培训评价组织分布于24 个省市,其中数量居于首位的是北京市,共162 家,占比53.8%,涉及相应证书共251 种,占比83.4%。在行业分布上,培训评价组织涉及交通运输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业等32 个行业,基本满足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16]。

X 证书教师培训内容紧密围绕考证展开。77%的教师表示受训内容包含证书考试内容,但培训考证评分标准的比例略低,为64.8%。X 证书教师培训又分为师资培训和考评员培训。考评员是指具有X 证书考试试卷评分资质的人员,考证评分标准是考评员必须掌握的内容,考评员培训的受众明显小于师资培训。89.8%的参训教师表示培训组织提供相应证书,证书获取率为86.5%。考评员培训以线下培训为主,结业证书获取率较师资培训更低。培训平均时长为12 天,最常见的培训组织方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占比46.1%,只参加线上培训的职校教师仅占17.8%。

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可分为教育服务企业和生产型企业两种。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该类组织要具备一定的行业企业基础。调查显示,49%的教师培训由教育服务企业举办,其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作为主讲的占比9.4%;生产型企业举办的培训占比6.9%,其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作为主讲的占比71.4%。

(二)X 证书教师培训质量及其差异分析

参训教师对培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评价最高,对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评价和设计环节相关能力的评价依次递减,由图1 所示,说明目前培训重点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方面,由于培训场景很难提供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对教师深入了解、利用真实工作情境开展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这既可能是因为教育与培训的理念差异,也可能是成本限制和技术掣肘。另一方面,培训评价组织中熟练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师资短缺。X 证书及培训在内容设计和考核标准上与课程教学结合度有限,课证融通成为职校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考证时普遍面临的难题。

图1 教师感知的培训质量折线图

不同的性别、学历、专业类别、职称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段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学校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也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背景变量对培训质量影响的差异分析

男性比女性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更高,这可能是不同专业类别造成的,因为理工类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显著高于文经管类教师。不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虽然教师性别和专业的主效应都显著,但是交互项不显著,说明性别和专业对培训质量的影响是独立的。鉴于理工类X 证书数量多、需求大,可能对培训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越高,对培训质量的评价反而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与职称晋升的学术评价标准关联不大。中职教师比高职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更高,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教师对培训质量的评价也更高,说明X 证书教师培训对补充区域职校教师培训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类型的培训评价组织举办的X 证书培训的质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主讲人,培训质量存在差异。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的结果显示,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主讲的培训质量显著高于企业非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但是与主讲人是高校教师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比较培训质量包含的5 个方面的能力间的差异发现,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在培训质量各方面都优于企业非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尤其是职业技能,但是与高校教师在培训质量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高校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主讲的培训具有互补性。1+X 证书制度下职校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理实一体化的课证融通的专业教学能力[17]。不同类型培训师资的协作可以促进教师探索技能评价与专业教学结合、证书体系与课程体系互为衔接的方式方法。

(三)动机、态度和环境对培训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

参训教师的培训动机、培训态度(培训有用性和投入性)、培训环境(培训氛围和培训激励)都与感知培训质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2—0.69之间(p<0.001),详见表3。接下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究个人和组织的多重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共同作用。

1.培训动机与培训态度对培训质量的影响。经Bootstrap 随机抽样5 000 次后得到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情况除RMSEA 值在临界值附近以外基本符合模型拟合要求,X2/df=3.944,RMSEA=0.098,CFI=0.91,TLI=0.90,SRMR=0.06。造成RMSEA值较大的常见原因是误差项相关性较强[18],MI 修正指数提示,当允许培训有用性的某些题项相关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型拟合指数,说明培训有用性可能由多个构面组成。该模型解释了感知培训质量52.4%的变异,4 种培训动机分别解释了培训有用性和培训投入性78.3%和48.0%的变异,详见图2。

图2 培训动机和培训态度影响感知培训质量的SEM 路径图

虽然四种培训动机都与培训态度的两个变量显著正相关,但只有内部动机和外部调节这两种动机能直接影响培训有用性和培训投入性,认同调节和内摄调节对培训态度的影响不显著。内部动机和外部调节影响培训有用性的路径系数β 分别是0.488 和0.622(p<0.001),二者影响培训投入性的路径系数β 分别是0.531(p<0.001)和0.518(p<0.01),可见内外动机对教师的培训态度都起到重要作用。虽然认同调节对培训态度的路径系数不显著,但是它可以直接影响感知培训质量(β=0.767,p<0.001),说明如果教师对培训帮助自身专业发展的认可度越高,则感知培训质量越高,而其他培训动机在该模型中都不能直接影响感知培训质量。四类动机高度相关,尤其是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认同调节和外部调节。

在认同调节对感知培训质量的强势作用下,培训有用性对感知培训质量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H2a 不成立;培训投入性依然能预测感知培训质量,(β=0.159,p<0.05),但效力较低。这可能是因为考虑培训成本与收益的往往不是单个教师或学校,而是培训整体资助方。教师对于参加X 证书的投入并不敏感,反而在意的是培训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

2.培训环境与培训动机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初始模型拟合情况不理想,外界环境对培训质量解释率有限。自主性动机由内而外调控行动,控制性动机由外向内激发行动,元分析发现应区分教师的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19],先前分析也证实不同类型培训动机的作用机制有差异,外界环境与控制性动机的联系更紧密[19]。因此去掉假设模型自主性更强的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动机后,只检验培训环境、两类控制性动机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基于Bootstrap 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情况基本符合要求,X2/df=3.614,RMSEA=0.093,CFI=0.94,TLI=0.93,SRMR=0.08。该模型解释了感知培训质量34.3%的变异,其中培训氛围和培训激励共同解释了内摄调节动机36.4%的变异和外部调节动机54.5%的变异,详见图3。

图3 培训环境和控制性培训动机影响感知培训质量的SEM 路径图

培训措施和培训激励均显著正向影响内摄调节动机和外部调节动机,培训氛围(β=0.350,p<0.001)和培训激励(β=0.377,p<0.001)分别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影响教师的内摄调节动机;培训氛围(β=0.666,p<0.001)比培训激励(β=0.156,p<0.01)对外部调节的正向影响更大。从理论角度出发,外部调节的外向性比内摄调节更强,所以培训激励对外部调节的刺激也应该比内摄调节更强,但分析结果并不支持。培训氛围是指学校针对X 证书的领导态度、制度建设和组织支持等,侧重“软环境”,培训激励是指教师个人的加薪、嘉奖和晋升等,强调“硬环境”。分析结果说明,即便针对的是外向性很强的培训动机,“软环境”也比“硬环境”更加重要。外部调节(β=0.500,p<0.001)对感知培训质量的正向影响明显大于内摄调节(β=0.163,p<0.05),可见培训动机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X 证书教师培训目的在于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以促进1+X 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目前培训内容以职业技能为主,帮助教师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然而教师存在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同背景教师所感知的培训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显著高于女性教师,理工类教师显著高于文经管类教师,职称低的教师显著高于职称高的教师,本科及以下教师显著高于硕士及以上教师,中职教师显著高于高职教师,总体上欠发达地区教师显著高于发达地区。

教师参加X 证书培训的动机水平和感知培训质量具有显著的高度正相关,并且可以预测感知培训质量。在培训动机、培训态度和培训质量构成的模型中,四种培训动机和培训的有用性及投入性共同解释了感知培训质量52.4%的变异。不同类型的动机对培训质量的作用存在差异,内在动机和外部调节动机直接影响培训态度,进而影响感知培训质量,内部动机对培训有用性的路径系数为0.488,对培训投入性的路径系数为0.531;外部调节动机对培训有用性的路径系数为0.622,对培训投入性的路径系数为0.518;认同调节动机作为唯一直接影响感知培训质量的动机,其路径系数为0.767,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内摄调节动机对培训态度的路径系数不显著,但在培训环境间接影响感知培训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动机主要作用于培训认知调控环节,内摄调节动机主要作用于培训要求内化环节,外部调节动机在培训认知调控和培训要求内化两个环节都起到促进作用。

在培训环境、控制性培训动机和感知培训质量构成的模型中,培训的氛围及激励和内摄调节和外部调节这两种控制性动机共同解释了感知培训质量34.3%的变异。培训氛围对内摄调节动机和外部调节动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 和0.666,培训激励对内摄调节动机和外部调节动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77 和0.156,由于外部调节动机和内摄调节动机对感知培训质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500(p<0.001)和0.163(p<0.05),以培训氛围为代表“软环境”更值得关注。

(二)研究建议

X 证书教师培训为1+X 证书制度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价值认同、设计理念和治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1+X 证书制度重视发展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X 证书教师培训的关键在于课证融通。只有把职业技能证书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才能从根本上提升X 证书教师培训的质量。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三点建议。

1.政府部门应提升X 证书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增进教师对培训效用的认同。认同调节与教师对培训效用的预期有关,是唯一可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动机类型,可见X 证书培训要想提高培训成效,必须确立X 证书在培训市场的独特价值。X 证书与人社部主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R 证书)的目的和作用不同。R 证书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进行等级认定,直接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认定结果作为确定岗位聘用和核定岗位待遇的依据;X 证书对学习者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与学历证书相关联,认定结果反映学生学习成果,促进职校教育改革创新。我国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教师培训以政府为主导,在规模化推进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企业参与不足的问题[20],X 证书教师培训提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渠道,丰富了培训市场供给,有利于调节区域培训资源分配,建议强化X 证书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化价值,进一步加强提高职校学生专业学习效率、补充职后职校教师培训资源、搭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融通渠道[2]以获得参训教师的认可。

目前培训评价组织与参训教师对培训有用性的理解存在一定错位。培训评价组织开展培训的目的是服务学生X 证书考试,然而教师却面临提升课证融通相关能力的迫切需要,X 证书教师培训对此准备还不充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培训需要更紧密地结合。课证融通重在将专业课程体系与各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教师需要结合证书的资格要求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评价,这项大型工程需要团队、院系和学校多方协作。以课证融通为目标的X 证书教师培训应整合多元师资,帮助教师理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涵,建立系统的专业体系知识框架,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注重培养教师应用技能评价标准设计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同时应加强与院系和学校的合作,结合专业特色确定融通思路并开展实践,切实解决教师课证融通的需求。

2.培训评价组织完善X 证书培训的设计与实施,兼顾技能评价与专业发展的双重目标。结合高培训动机教师群体的特征和目前以技能输出为主的培训内容可以发现,不同背景教师存在个性化培训需求,教师对培训提升教学和课程开发与设计方面能力的评价低于职业技能,说明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尤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所欠缺。结合个案访谈的资料发现,X 证书教师培训的设计理念以企业培训思想为主,很少提供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与教学理论,这无形中增加了参训教师把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相衔接的难度。此外,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师的专业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对培训内容的开发、设计与组织都提出了挑战。建议培训评价组织在开发X 证书时考虑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划分职业技能等级水平;在设计教师培训时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对职业工作的技术、要求、规范、流程等进行整体化分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孤立的技术和技能;在组织培训时重视前期调研,个案访谈的教育服务企业表示,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他们会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事先掌握参训教师的基础,必要时调整培训内容的难度,并在培训完成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问题并不断完善,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培训机构借鉴。前期调研除了关注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外,也需要关注区域行业发展特色带来的地域性差异,专业类别与职业技能岗位的匹配度等问题。培训评价组织还应在培训过程中及时掌握教师的学习进程并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在培训后期提供准确的学习成果评价结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合作学校的教学改革、技能竞赛等项目整合,把培训成果延展到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教师课证融通的专业教学能力,实现培训—教学—培训的良性循环。

3.职业学校综合利用培训动机、培训态度和培训环境对培训质量的影响,科学激励教师。不同的教师培训动机对培训质量的作用各异,可以为职业院校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内摄调节是一种被动从众、规避惩罚的动机,对培训态度和质量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在培训激励影响培训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学校应减少采取负向管理,比如强制要求教师参加培训的做法,可以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督促教师充分利用培训机会,不过以上方法并不能改变教师的培训态度。

内部动机和外部调节动机这两种动机一个源自教师自身意愿,一个源自外部环境诱因,都显著影响培训态度,这说明提高教师自身对培训的兴趣、建立鼓励引导参与培训的绩效评价制度可以有效改善教师培训态度并提升感知培训质量。学校可以在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和课证融通型教师培训之间建立联结制度,强化教师参与X 证书制度的自觉性;在挑选X 证书时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优先选择社会认可度较高的X 证书,提升培训对教师的吸引力; 减少培训对教师造成的额外负担,把X 证书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不同背景教师的特点,重点关注学历和职称等级较低的青年教师,制定灵活的考核标准,利用教师对培训投入与效用比的良好评价引导其通过培训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外部调节动机在培训认知调控和培训要求内化两方面都发挥作用,激励“硬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高教师的外部调节动机,提升培训质量。大部分老师尤为青睐的激励是把X 证书培训纳入职称晋升的标准,提示学校可考虑在职称评定中增加X 证书培训经历。相比直接的物质激励,良好的培训氛围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外部调节动机。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参与培训并获得较好的培训成效,学校应重视建设高支持度的“软环境”,包括领导与管理者对X 证书工作的重视与鼓励、提供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学生对X 证书的接受度高等。

猜你喜欢

职校证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收录证书
我的职校我的梦
动机不纯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