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现实意义及相关技术研究

2023-11-24陈冬霞

现代食品 2023年16期
关键词:残留量农药食品

◎ 陈冬霞

(唐山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产品种植中使用大量的农药,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掌握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保障上市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食品。

1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现实意义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强化食品检测力度,科学评估食品质量,以便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健康的食品。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农民为了提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往往过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超标,人们食用这些食品后,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起中毒现象,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食品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物质,会通过食道、呼吸系统、皮肤等进入人体并传播,抑制人体的活性物质,降低人体内胆碱酯酶,严重损伤人体机能,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由此可见,食品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性较大,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判断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需要创新和优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食品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需要控制农药使用范围,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出现农药中毒问题[1]。通过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够精准掌握食品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范围内的食品才能上市,防止市场流通食品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帮助相关部门了解农药使用情况,以便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从而灵活调整现有生产模式,实现生产技术、设备升级,减少农药残留量;可以及时发现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并进一步处理。

2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 前处理技术

在食品检测前,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其中前处理技术包含索氏提取法、固相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物质类型、溶解情况、分配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技术,提取样品中需要检测的物质,并实施提纯处理,强化萃取效果。

2.1.1 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主要是通过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被测目标,使其与样品基体分离,同时分离干扰化合物,之后利用洗脱试剂对被测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富集。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萃取溶剂,对挥发性、半挥发性农药残留的检测效果较好[2]。

2.1.2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技术需要创设高温高压环境,并将样品放置其中,加快物质分解速度,对溶剂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净化、提取。该技术方法包含逆流萃取、连续萃取方式,重复性较好,可以连续萃取,提取时间较短,溶剂消耗不高,可以对溶剂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

2.1.3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需要把温度、压力都超过临界点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并将其融入样品中,以便提取目标物质。该技术应用中,可以同时把样品中的杂质进行提取,净化产物,且应用中没有污染性,方便操作,检测精度较高,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该技术是把色谱分析技术与质谱分析技术联合应用,发挥它们的关联性优势,对农药残留进行有效检测。色谱分析技术包含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结合食品类型、特点、数量、性状等要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在具体检测中,需要利用专业检测器、记录仪等,实现检测过程跟踪监管,对比颜色获得检测数据;质谱分析技术应用中,要通过导入方式采集样品,并控制温度要素,通过电离方式进行分类,实现定性、定量检测[3]。

2.3 毛细管电泳技术

这是新型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创建高压电场,利用驱动力,实现食品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和分析。该技术是在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对各类参数进行精准计算,其中影响因素有添加剂、酸碱度、温度等。在检测前,需要预先处理样品,校对检测仪器设备,对电源、温度控制系统等进行检验,并对检测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以便为食品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提供数据依据。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精准度,可以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检测结果[4]。

2.4 免疫分析技术

该方法应用中,需要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标记,以便对食品农药残留进行直观化展现。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筛选和标记样品中的农药,并利用抗体形成各种复合物,在此基础上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其应用原理为,当食品上喷洒农药后,其体内的大分子蛋白质和农药中的小分子产生反应,形成抗体,需要通过该技术检测抗体,绘制标准曲线,以便明确农药残留具体类型和实际含量。在运用时,需要科学配置溶液,以便检测农药具体情况,明确其抗体和抗原,之后将其固定在凝胶中,利用介质扩散的途径检测农药残留,获得检测结果数据。该技术方法包含酶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2 种技术类型,可以对食品中有机磷类农药进行精准检测,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科学控制样品数量,避免出现假阳性问题[5]。

2.5 生化分析检测技术

2.5.1 酶抑制法

有机磷会抑制酶活性,基于该原理可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当食品中不含有机磷农药时,酶活性保持原样;当存在有机磷物质时,需要通过吸光度方法检测残留量。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并绘制吸光度曲线。该技术的适应性较强,检测速度快,能够以最快速度直观反映检测结果,但是检测精度不高,从而出现结果误判的现象。

2.5.2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是食品检测常用方法,是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基础上发挥作用[6]。该技术应用中主要是对酶进行检测,成本较低,检测速度快,能够多次试验,因此在食品农药单残留物检测中应用广泛。但是,该检测方法对试剂选择要求较高,当遇到结构类似化合物时会出现交叉反应,甚至引起假阳性,降低检测结果准确性。

2.5.3 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

可以对农药残留基本属性、具体含量等进行精准检测,且能够区分多种农药类型,明确实际残留量。

2.6 生物传感技术

在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中,主要是通过生物检测农药的敏感性,采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该技术检测结果较为准确,操作方便,成本不高,检测速度快,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对被测物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具体检测中需要应用蛋白质、酶等物质,并结合该类物质的敏感单元,强化检测结果。其中主要应用的检测设备包含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生物电极等,可以交叉使用不同设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生物传感器是集成器件,包含独特的识别元件,能够与能量交换元件进行接触并采集相关数据。当前生物传感器包含以下3 种:①免疫传感器,需要固定抗原,然后直接检测。②酶传感器,包含酶抑制传感器、酶水解传感器,前者结合农药对酶的抑制程度进行检测;后者利用水解酶分解农药组分,结合分解产物进行检测。③微生物传感器,通过专门的微生物对农药残留进行吸收、分解,产生物质并发送信号,传感器接收后,实现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

2.7 色谱检测技术

2.7.1 气相色谱法

该技术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反应灵敏,能够检测农药降解方式、代谢方式等,提高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水平。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与气质联用技术、气相-红外联用技术等进行联合使用,精准检测农药残留、农药代谢物、降解物等,成本较低,效果较好[7]。

2.7.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主要是对低活性物质、易分解物质进行检测,适用范围较小。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检测效率高,可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8 其他技术

2.8.1 分光光度法

该技术是在显色反应基础上发挥作用,当色度较为明显时,说明农药残留量较大。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分析反应底物显色程度,对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该技术对含有氨基甲酸酯、有机磷类的农药较为敏感,但对其他农药检测精度较低,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现象。

2.8.2 活体检测技术

该技术应用中,需要把活体生物与食品放置在同一空间。在此过程中,生物中菌类元素会和农药发生相互作用,以此为依据分析农药位置、数量等参数,但该方法精准度不高,不能检测农药种类。

2.8.3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检测中需要应用纳米金颗粒、量子点、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材料与其他材料差异性较大,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能、生物性能方面,可以综合应用这种差异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在纳米金颗粒应用中,需要利用涂层剂进行提前处理,该物质表面带有负电,而农药的有机成分中包含氨基,且带有正电,两者接触时,能够利用静电进行吸附结合。在此情况下,有机农药中的基团会代替纳米金粒子表面的包衣剂,在物理、化学因素的推动下,纳米金粒子团聚,颜色发生变化,当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较高时,纳米金颗粒团聚会更加明显。

2.8.4 分子印迹技术

该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通过检测食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评估农药残留量。在该环节中,“共价键”和“范德华力”的协同效应会引起农药空间阻断效应,通过对分子力的研究,能够迅速检测出食品农药残留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农药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尤其是可以在硫磷、敌草枯、草甘膦等农药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2.8.5 化学发光法

该技术应用中,需要通过鲁米诺和氯芬宁与农药中的有机磷发生化学反应,在该环节中,发光物质分子会对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进行吸收,把基态状态的原子点转化为激发态,然后再返回基态,使其在针对性的波段发光。检测人员通过分析发光强度,对农药中有机磷的含量进行检测。该技术方法操作方便,结果精准,但是仅适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

3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优化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是保障食品检测工作的前提,样品处理质量与后续检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息息相关。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样品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全过程监督与管理,结合样品特点、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规范化、针对性处理,保障样品前处理工作的有效落实[8];要对样品进行科学存放,强化存放管理与保护力度,结合样品类型特点,存放在合适位置,结合样品大小、规格、汁液配置、冷藏时间、温度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便对冷藏环境进行合理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样品处理工作。

3.2 管控检测过程

做好前期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选择合适的材料、设备,科学预测检测中潜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要做好样品处理数据记录工作,保障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并编制针对性检测方案,为后续检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3 完善操作流程

食品检测工作针对性较强,需要工作人员对各个检测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检测流程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是要对采样环节、前处理环节进行强化把控,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现象,同时需要对样品检测环境的温度、压力等进行合理控制;结合样品具体种类、特性等,选择合适的保管方式,避免保管不当引起样品变质、损坏等问题[9]。要做好试剂分类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冷藏存储,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在检测技术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参数要求等执行,确保检测技术流程符合要求,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3.4 优选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类型越来越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具体的食品检测前,需要结合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强化检测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检测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为后续数据比对、参照提供依据,保证检测结果能够对食品质量问题进行精准反映。

猜你喜欢

残留量农药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戊唑醇的残留量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