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2023-11-24田静珍陈小飞

现代食品 2023年16期
关键词:色谱法毒素添加剂

◎ 田静珍,陈小飞,邓 蕊

(唐山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河北 唐山 063000)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也让现阶段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确保食品安全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影响重大。液相色谱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分析食品中各添加剂的含量,明确食品中是否含有化学药剂残留以及毒素,以更加直观且较为精准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1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是根据固体、液体流动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色谱的原理,对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继而结合标准相色谱,分析食品是否安全。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但是需要确保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亲和性有明显差异,若色谱较为相近,则检测数据无法精准反馈问题。总体来说,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有效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所耗时间相对较短,大多在20 min 以内,检测效率较高。同时,食品添加剂问题、毒素残留和农药残留是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液相色谱法在添加剂、毒素、农药残留检测上准确性相对较高,可保证食品安全。

液相色谱法可以根据分离技术的差异划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4 大类别。

(1)吸附色谱法。一般情况下,在采用吸附色谱法落实食品安全检测时,需要引入吸附剂,并将其作为固定相,分离过程是在固定相的表面进行的,因此对于固定相的破坏和污染相对较小,但是该种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流动相,否则将会影响检测效率。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践需求,科学选择吸附剂和流动相。吸附色谱法多用于检测食品中各添加剂的含量。

(2)分配色谱法。在分配色谱法中,固定相和流动相都为液态,可以很快实现两相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组分分离。相较于其他方法,分配色谱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时间更短,但是该种技术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即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操作难度相对较高[1]。

(3)离子交换色谱法。该种方法是根据不同离子交换能力的区别落实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在离子交换色谱法应用的过程中,多将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而离子交换过程是可逆的,因此,同一检测样本可以实现多次检测,进而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离子交换色谱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检测食品是否存在农药残留或毒素,检测人员需要确保离子交换平衡,才可以展开分析。

(4)凝胶色谱法。该种检测方法相较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其适配性相对较强。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该种技术方法更适合用来分析食品中添加剂的多少。

由此可见,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可供使用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类型多样,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方向和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践工作需求、检测目标作出科学选择,保证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2]。

2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 食品中添加剂含量分析

食品添加剂具有延长食物保质期、改良食物口感等多重功效,合理应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也可以更好地避免食物在运输、售卖过程中变质的情况。然而,如果食品添加剂应用不当,则很容易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就现阶段来看,食品添加剂应用不当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做好添加剂含量检测也是食品安全检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在食品添加剂含量及类别分析的过程中,吸附色谱法是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该种检测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添加剂在与吸附剂作用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分析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及类别。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多组试验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就现阶段来看,食品加工企业作为市场运营主体,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忽视了添加剂的正确使用,诸如应用不当、应用过量的情况,较为常见。一般来说,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为防腐剂和甜味剂,其中,甜味剂较为常见的为糖精钠,该种物质购买成本相对较低,使用也较为方便,很多食品加工厂会采用该种甜味剂来提升食品口感。然而,如果食用过量糖精钠,很容易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检测机构需要通过液相色谱法落实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糖精钠的含量是否合理[3]。

液相色谱检测仪主要由高压进液系统、进样器、分离系统、检测系统4 大部件构成。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要确保构件系统的气密性良好,因此,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气密性检查。

除了吸附色谱法以外,在食品添加剂含量和类型检测过程中,分配色谱法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检测方法,该种检测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精准完整的数据信息,但是操作难度相对较高、操作流程相对较为复杂,这就对相应的从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果工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达标,应用分配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4]。

2.2 食品中毒素含量分析

食品中含有毒素也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从历史数据来看,食品中较为常见的毒素包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落实毒素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相较于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微生物要小得多,为了更好地获得准确数据,检测人员需要通过制成样本溶液的方式来落实检测工作。

食物毒素检测多采用凝胶色谱法,检测人员需要取得检测样本,并对其做好粉碎处理,然后将检测样本与有机溶剂融合或溶于液体,等待15~20 min左右,将融合后的液体用于检测中,通过有机溶剂的引入以及静置时间的合理把控,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食品毒素检测过程中,个别菌种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其他菌种侵入,需要有效控制检测环境,在无菌环境下落实检测操作,避免影响检测结果。此外,在食品毒素含量检测中,也可以通过毒素分离的方式进行检测,但是该种检测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资源相对较多、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并不具备大量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2.3 食品中化学药剂残留分析

除了需要落实添加剂检测和毒素检测以外,检测人员还需要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农药残留或化学药品残留,这也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食品的原材料为农作物,种植人员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作物生长质量,会使用一些农药,很容易出现农药残留问题。针对这类问题,需要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引入离子交换色谱法[5]。

如果食品中含有农药残留或者化学药剂残留时,食品中的金属盐离子含量相对较高,而离子交换色谱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展开食品安全检测。①金属盐离子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电解性,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样本,将样本制成溶剂,为后续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便捷。②与毒素检测相同,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以及化学药剂含量检测中,需要静置溶液15~20 min 左右。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工作人员需要在检测之前做好仪器检查、清理。

在农药检测和化学药剂检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离子含量较少、检测难度相对较高的问题,甚至出现离子含量极少而无法检测的情况。针对这类问题,需要检测机构对检测方法作出优化和改良,找到最为适宜的检测体系,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3 结语

做好毒素检测、农药残留检测,以及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中十分关键的内容。而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针对性,获得完整可靠的信息数据,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多的助力和便捷。对此,检测人员需要结合检测内容、检测目标、检测方向,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进而保护人们的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色谱法毒素添加剂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What Makes You Tired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