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我所欲也》中的思维方式辨析

2023-11-23张红学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初中语文

张红学

摘 要 学习《鱼我所欲也》除了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孟子学说原本就充满思辨性,鱼与熊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与“义”,充满辩证性。在孟子的逻辑当中,“生”与“鱼”似,“义”与“熊掌”同,故有了相同的取舍逻辑与认知。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具有传统性,孟子的思维结果给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且近乎唯一的参考。当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被传承之后,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鱼我所欲也》  思维方式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这是人们面对两者抉择且不可兼得时常常说的一句话,其源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除了可以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孟子学说原本就充满思辨性:性善与性恶之论引发了普遍的思考,鱼与熊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与“义”,也充满辩证性,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抉择。从表面来看,抉择是需要依据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则可以发现抉择是需要逻辑的。通过梳理《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的逻辑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座解读文本的“富矿”。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相关思考。

一、《鱼我所欲也》中的思维方式形式分析

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彼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与国之间群雄逐鹿,天下统一的历史大势正在酝酿,各种思想也在此刻登上历史舞台,百家争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诸子百家都力图为风云变幻的时代提供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学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事实上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奠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是中国人精神图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来解读《鱼我所欲也》,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思维,以及充满智慧的思维方式。课文一开始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什么选择鱼与熊掌,在此暂不考究;其后所说的“生”与“义”,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舍生取义已经成为面对大是大非时的价值尺度。这种今天看起来似乎很自然的论断,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要一个生命真正去做抉择的时候,还是会面临着诸多矛盾。毕竟,在一个人的朴素认知当中,“好死不如赖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既然有着抉择的困难,为什么要舍生而取义呢?

这确实是一个矛盾,这种矛盾孟子也没有回避。“舍鱼而取熊掌”所表现出来的是趋利的思维逻辑。很显然,在孟子的逻辑当中,“生”与“鱼”似,“义”与“熊掌”同,故有了相同的取舍逻辑与认知。这样的思维方式具有传统性,孟子的思维结果给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且近乎唯一的参考。当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被传承之后,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

二、《鱼我所欲也》中的思维方式逻辑分析

客观地讲,当人站在个人角度来看待生与义、鱼与熊掌之间的选择时,是能够看到矛盾的。鱼与熊掌之间的选择几乎是必然的,这是人天生的趋利思想——人皆如此,无可指责。“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写照。“生”与“义”却有所不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且是无法重复的,“蝼蚁尚且偷生”映射着每一个人内心最朴实的思考。当生与义有了矛盾的时候,到底是苟且偷生还是舍生取义,选择就没有那么顺利。因此,要真正接受孟子的观点,真正读懂《鱼我所欲也》,就必须将孟子的思维方式及其背后的逻辑梳理清楚。

其实孟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非没有考虑到个人角度。文中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我”,一方面指向孟子自己,另一方面其实也指向每一个受众。在考虑到每一个人的自我需要之后,孟子还是做出了上面的结论,其内在的逻辑就在于:孟子认为,“义”跟“熊掌”一样可贵,因此在二者择其一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珍贵的选项,所选择的结果应当让一个人变得高贵起来。

这里实际上就进一步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在趋利与高贵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高贵才应当是正确的选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正是因为这个逻辑,所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也就是说,在孟子的世界里,贤者不是一个独立于普通大众的小群体,而是每一个人的终极追求。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贤者,关键在于自己的人生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当面临着生与义的抉择的时候,如果选择了义,那你就是一个贤者;如果做出了相反的选择,那自然就是不贤的。

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当然是贤者,或许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贤者,但是当社会上的贤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正义的力量更强大,那么这个民族乃至于民族所代表的文化的生命力也就更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中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贤者,是这些贤者所坚守的原则使得人们认识到“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三、《鱼我所欲也》中的思维方式现实取舍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任何行为尤其是取舍行为,往往都与自己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带着这样的视角来看《鱼我所欲也》,可以发现,教师如果从思维科学着手,尝试批判性解读,那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长期以来的纯接受性阅读方式,审慎地鉴赏中国古代文化经典。[2]

审慎意味着深度解读,意味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意味着透过文字看逻辑。如果说语文教学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话,笔者想强调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只体现在遣词造句上,更在于词句背后存在的逻辑,而逻辑背后体现着文化。认识到这一关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紧密联系又可以让师生在面对类似于《鱼我所欲也》这样的经典文章时,表现出“究其然以知其所以然”的文本解读态度。笔者以为这种态度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经典文章的精髓一定要以這种态度去解析。在面对经典文章的时候,梳理出文章背后的逻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也是传统教学容易忽略的事。

重视经典文本背后的逻辑,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解读思路,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取向。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为当下的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安英发.舍生取义,雄辩之思——解读《鱼我所欲也》[J],课外语文,2022(16):47-49.

[2]张中法.巧用批判性思维 精准解读文言文——以《鱼我所欲也》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26):69-71.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石庄初中]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分析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