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11-23李明亮
李明亮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对学生自身言语理解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强化培养的一门基础性、关键性课程。教师依托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可以顺利达成上述能力的培养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并未收获良好的课堂阅读教学实效,学生自身多方面能力也并未能够实现快速提升。为此,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现状,着力针对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策略做出创新性研究,在促进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开展实效增强的同时,助力学生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增强。
一、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现状
1. 学生自身阅读兴趣以及阅读量均不充足
尽管新课程改革工作进程现如今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但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由于过分重视提升学业成绩而忽视了阅读活动。另外,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将时间投放在阅读方面毫无意义,并持续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压榨他们的课余时间,导致他们的课外阅读量无法获得保障,也无法深入体会文本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精髓。
2.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的方法过于单一
受到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之时,所沿用的仍为“填鸭式”教学法,通常是为了解决学习问题而进行阅读,且只把教辅资料之中的阅读解析视作唯一性与标准性的问题答案。由此可知,教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之时,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以及灵活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且无益于其自身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水平提升,导致了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之时太过被动,无法收获良好的阅读学习实效。
二、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之上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1. 深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其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到语文知识,进而为其今后参与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此阶段,教师可以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前,为学生优化设置贴合其兴趣爱好特征的阅读主题;在学生正式参与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文本阅读内容做出深层次探究、想象以及创编。
2. 强化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不应仅仅关注带领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还应当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动员他们深入学习文章中涉及的写作手法及写作技巧,切身体会文章构建的具体意境以及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顺利对阅读内容做出梳理以及内化吸收,最终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三、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高质量开展閱读教学工作的具体举措
1. 应用任务驱动法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思想指导,合理地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融洽、自由的阅读环境,并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助力学生的高效能学习。
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动员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深入理解文本含义以及主题。学生完成教师设定的阅读任务以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上和他人展开互动交流,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上述童话故事所产生的观点与看法,助力其展开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水平。
2. 应用情境创设法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在组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心不在焉,难以专心,因此阅读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对参与语文学科阅读学习活动的兴趣不强,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难以保持完全集中,使得阅读效果无法尽如人意。为此,在组织开展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状况展开情境教学工作,促使学生顺利融入情境之中,萌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进而实现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鉴赏能力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故宫博物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景区名胜,若要确保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作品内涵以及意蕴,教师势必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收获旅行体验。根据实地情况,班级内可能并没有多少学生到过北京,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顺利做出联想。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预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见过的美景,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其对故宫博物院风景名胜进行联想。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家以前有没有参观某个风景名胜区的经历呢?去过哪里?见到了什么美好的风景?”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作答,或是表示去过北京天安门看过升国旗,或是表示去过海边看“海上生明月”。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学生纷纷萌生出了强烈的文章阅读欲望。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正式阅读文章内容,配合多媒体技术,播放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通过观看图片与影像资料,学生逐渐在心中萌生出“故宫博物院真是太壮观了”这一慨叹,进而更加细致地品读文章之中的细节描写。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出表达优美的词语以及句子。凭借此种教学导入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打下坚实而有效的基础。后续在开展文本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使其感受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观。
3. 应用探究法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在参与语文课堂阅读活动之时,教师通过应用探究法带领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有效针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美学鉴赏能力进行强化培养,为促进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时,学生需要扮演好发现者以及探索者的角色,教师则需要倾力打造一个富有开放性特征的环境,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搜集、处置以及整合信息。在探究型课堂之上,学生既可以获得个性化发展,又可以学习新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对最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践行之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对传统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模式做出优化调整。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切感知文本之中蕴含的丰厚文化精髓,也要帮助其拓展个人视域,促使其在深层次理解与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不断夯实自身语文基础,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最终获得全面健康成长。